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 序 [預計8/29出版]
2007/08/22 04:26:00瀏覽590|回應0|推薦10
胡志強
有時星光、有時月光

一開始,我想把這本書取名為《悲劇恩典》,進行到一半時,又想改為《曉鈴回家記》,如果要有英文書名,就叫《coming back》。這些想法都只存在我自己的心中,還沒有機會與任何人討論,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從台北專程來台中看我的友人,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靈感!

他是位六十多歲的視障者,也是一位藍領階級,沒唸多少書,連國語都講不好,但為人通達圓熟,熱情而真誠。

他問我:「目前心情如何?」
我跟他說,事情發生到現在,我的心情還是很複雜,悲喜交錯。
他拍拍我的肩膀,用閩南話安慰我說:「天欲落雨,你嘛嘸法度(天要下雨,你也沒辦法)!」
這一下子,我突然覺得「天要落雨」也是很好的書名,雖然其後也有朋友指出,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太宿命論了。

不錯,從表面上看,「天要落雨」讓人頓悟:颳風、下雨是大自然的現象,也是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有時人生的風風雨雨,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天要落雨」也可以表示:一件事情若不能避免或掌控,一旦碰到了,除了必須接受現實之外,我們又何嘗不能強調大家要勇敢面對,積極處理,盡量走出悲傷、負面的情緒,想辦法在黑暗中,找尋光明與希望。不是嗎?有的人認為老天爺下雨會帶來不便,還可能帶來洪水,釀成災害。但是,換個角度想,下雨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甘霖可以滋潤大地,使萬物生意盎然,也唯有雨過天青之後,我們才能看到天空的彩虹。

一件事可以有積極與消極、正反兩面的解釋,端賴你如何看待。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天要落雨」的涵義,不就是要我們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嗎?我真的相信,只要永不放棄,就有機會在黑暗中找尋光明,在絕滅中重拾生機! 也因為想分享這種刻骨銘心的感受,這本書才有機會問世。

老實說,曉鈴發生意外之初,我萬念俱灰,甚至認真考慮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她。當她從鬼門關被搶救回來時,我一則以喜,另方面擔憂卻不曾消減。我擔心她即使被救回來,會變成植物人;即使沒變成植物人,也無法接受左手截肢的事實……。她一關一關的過,我內心始終有一波一波的忐忑和驚惶。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醫療團隊的不懈努力,與全國民眾的衷心祈福,把「不可能」化為「可能」,促使奇蹟降臨在她身上。車禍發生至今,她康復的速度與情況,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這段期間我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們都提到應該把這段遭遇寫成書,中間也有幾家出版社屢次表達想出版的意願。不過,我覺得這是很久之後的事,至少也要一、兩年,才可能有心情動筆。

之所以會把這段經歷這麼快寫出來,實因好友高希均教授的堅持。每回碰到我,他都提及要我將意外後的心情寫成書。我的回答如前,這是一件我不很想觸及的傷心事,而且工作忙碌,又要照顧太太,我怕沒能力、也沒時間寫好這本書。今年三月底,他來電與我討論趨勢大師奈思比來台中演講之事,又重提出書之議。 他為了要說服我,給了三個理由。

「第一,你的經驗與心情分享很有意義,能幫助更多的人;第二,只有寫這本書,才能真正對所有關懷與祝福你們的人表達謝意。」

這兩個理由當然對我有說服力。然後,他又緩緩說出第三個理由,讓我無法再行推託。

「若你真的沒時間,我一定找最好的同仁來幫你。」這一本書,從而開始孕育,終於誕生!

高教授果然給了我一個高手:林靜宜小姐,她認真細心,文筆流暢,三個月內就完成使命。她也幫我想到了許多我沒想到的地方,也去採訪了無數的人,讓寫作盡量力求周嚴。

靜宜固然力求周嚴,但我的心情還是頗有起伏,這本書純粹是我的心情與思考記述,如果有所遺漏,純屬我的責任,還要請大家原諒。其次,這本書也不是醫學的參考書,我只能提出經驗,給大家參考,絕不希望成為病人或家屬拿去要求或質疑醫生的依據。第三,這本書無法詳細寫出我對所有朋友的感激之意,尤其還有成千上萬隻手,是我應該親自雙手緊握,表達謝意的!

過去幾個月中,我收到很多信,除了關懷祝福我們的,還有很多是要我告訴他們如何度過難關?每個人的狀況我都非常同情,因為我身歷其境,能幫忙的,我盡量幫忙;需要醫學專業協助的,我直接交給醫院,或親自打電話關心。我建議他們,成功的關鍵就在自己的心中:「愛心、耐心與信心」,這是度過難關的必要條件,只要願意堅持,就有成功的希望。

當然,有成功的希望,不一定能保證成功,若不幸失敗,至少減少了心中的遺憾,因為我們盡力嚐試過了,I did my best!比較無悔!

我希望所有看完這本書的人,如果不幸碰到一個不能避免的悲劇,不論情況有多麼絕望,千萬別放棄,試著從中找尋希望,堅持「三心」,悲劇就有可能變成喜劇。

台灣有句俚語:「有時星光、有時月光」,我覺得很有哲理。字面上是指星星有時比月亮明亮、月亮有時比星星明亮。真正的涵意是「人生無常,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風水輪流轉,月若明亮,星星就顯得稀少、光芒黯淡;星光滿天的時候,人們也幾乎看不到月亮的存在。然而,星星真的變少了嗎?沒有,它一直都在。月亮真的失去光芒了嗎?不是!它們只是蓄勢待發,等待下一個發亮的時機。

在風雨中,我們仍要保持晴天的心情,盡其在我;當星光或月光黯淡時,我們也不要失意,耐心靜候下一個發亮的機會。

謹以此書獻給來自世界每個角落,超過千百萬,關懷我們、為我們祈福的朋友!雙手合十,真心拜謝!
..............................................................................................................
林靜宜
如果我們其中一人要出事,為何會是曉鈴?
全世界最深情男子之一 胡志強

從沒想過,能有幸參與此書──一個愛與感恩的真實故事。這本書是胡市長為了感謝所有關懷與祝福他們的人,他深信,因為眾人的祈福,才有可能發生奇蹟,讓太太歷劫歸來,因此,你可能也是故事的其中一角,只要曾經有過希望邵曉鈴能安然度過難關的念頭。

這本書名最後決定取為《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房手記》原因是男主角令人動容的眼淚。那時的他,額頭貼著紗布,滿面因擔憂而掩不住憔悴,雖然極力克制情緒,卻怎麼也忍不住奪眶而出的焦急淚水,很多人說,從電視轉播中看到他落淚,自己也跟著掉淚。

四月時,天下文化總監耀雲與副主編佩穎(他是男的)問我,能否協助市長完成這本書時,我毫不猶豫答應。

我發現原來身邊一堆「胡迷」。親朋好友聽到我要幫忙撰寫此書時,除了期待看到新書之外,都不忘叮嚀,「我很喜歡胡志強,你要幫他好好寫。」幾乎每個人最後都會補上這句話。

有位好友更是鐵口直斷,叫我準備好充足的面紙。 
「幹嘛要面紙?」我一時無法意會過來。 
「我怕你會哭的?哩嘩啦,」好友好意提醒。

沒想到,故事的男主角徐緩道來心情,沒有矯情造作,沒有呼天搶地,以智慧釋懷了這場巨變,讓該過去就過去。

全書以第一人稱寫成,胡市長的心情轉折更是著墨重點。醫院、市府兩頭跑的他,連看公文的時間都只能利用晚上從醫院陪完夫人之後。由於市長每天固定騎上一個小時的室內腳踏車,鍛鍊腳力,採訪就利用這段運動時間,他騎著腳踏車,我則坐在旁邊,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密集採訪。

與其說是採訪,倒不如說是聽故事,大家一定不相信,過程中連一滴悲傷的淚水都沒掉過。

市長說,他們的故事是悲劇的開始,幸運的,是喜劇的結尾。但我在想,要從悲傷走向平和,從惶恐無助走回日常生活,絕非易事吧!面對巨變,他與夫人沒有怨嘆老天不公平,只是,他曾說過,若能交換,寧願是自己受罪,而不是摯愛的妻子。

市長曾問我,看過《金玉盟》嗎?我回答沒有。
「哈!你年紀不夠大啦!」他笑著告訴我電影內容。那是部經典老片,男女主角相約在紐約帝國大廈見面,結果女主角因發生車禍無法赴約,當男主角知道實情後,對女主角說:「If it had to happen to one of us, why did it have to be you?」

「如果我們其中一人要出事,為何會是曉鈴?」他有感而發的說。
二○○七年之前,若要問全世界最深情的男人是誰?胡市長不一定上榜,現在若說他是其中之一,一定沒有人會反對!有誰像他一樣,結婚三次,新娘還是同一個?

寫至此,突然有個想法閃過,我覺得他們很像金庸武俠小說的神鵰俠侶裡,患難情深的小龍女與楊過,只是現實中,不幸失去手臂的是小龍女,但不變的是楊過深情款款的相伴。

這本書能夠於三個月內完成,得歸功於市長的全力配合,要他巨變後,在短時間回想自己的心情,有點強人所難。

在市長的建議之下,我也採訪了多位相關人士,跑了幾趟奇美醫院與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要特別感謝瓊芬,陪我東奔西跑到處採訪,我笑稱這是在重建現場。當我從3571病房(市長在奇美住的病房號碼)走到二樓的加護病房時,彷彿可以看到那個天天到妻子病床前深情呼喚的微跛背影,也走了市長偷溜出去的送貨通道,與夫人轉院時的路線。

從信件、剪報、實地走訪,加上市長的口述,把一個個的環節,一幕幕的畫面串起來,呈現最真實的故事原貌,很多當時沒公開的細節一併在書中交待清楚。市長稱讚我文筆流暢,老實說,跟他比起來,我差得遠了(他文采過人,更曾是李前總統的御用文膽),如果沒有他的細心修改,畫龍點睛的用字修辭,我的初稿僅能算是粗胚,談不上精彩。

他們的故事可以說是最平凡的奇蹟!胡市長的寬容與深情,夫人的善良與勇敢,一雙兒女的貼心與教養,讓這家人沒有被打倒,反之心更為緊密。

在治療上,有一種叫「安慰劑效應」,最近有一本《The Secret秘密》書裡就有位權威醫師提到,愛和感恩能夠移山倒海,創造奇蹟,人心才是治療的最大要素,其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藥物。

胡市長就是夫人的「安慰劑」,他不斷讓太太相信未來是美好的,雖然失去左手,卻得到更多。不僅是胡市長,一雙兒女也是,從來不讓媽媽知道他們的害怕,幾乎在爸媽面前,沒流露出負面情緒。

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原來勇氣是悲傷的解藥,樂觀才是生命應有的姿態,愛和感恩更是重生的力量!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lin228&aid=117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