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依恃暴力而活的體制~美國帝國主義
2007/08/17 12:11:21瀏覽302|回應0|推薦1

這篇是我世新大學的老師陳信行教授的文章,映照近來美國含瘦肉精豬肉解禁事件,以及之前美國牛肉進口事件(狂牛症),台灣已甘心成為美帝的殖民地。

....................................................................................................................................

還記得“後現代”時代嗎﹖僅僅幾年前﹐在冷戰甫結束的迷亂氛圍之中﹐全球各地的知識文化圈紛紛宣布百餘年來的政治話語過時了﹕社會主義對抗資本主義﹑民主對抗強權﹑民族解放對抗帝國主義﹐這些曾經召喚起無盡熱情的論述﹐據說都已過時了﹐因為國界已消融﹑革命已老死﹑民主已成老調﹐而資本主義無遠弗屆的全面勝利使我們不再能夠適切地對其分析批判﹐只能或驚嘆或憂悶地臣服。 

  如果要說911事件後美國布希政權的屠戮征伐有什麼正面效果﹐恐怕就是讓全球人民重新認識那些據說已經過時的政治論述﹐恐怕只是未完成的任務。 

帝國主義論沒有過時﹐依然合乎時宜 

  世紀之交以來美國發生的一連串戲劇性的發展﹐讓即使最溫吞的自由派都看不下去。首先﹐號稱兩百年基業的民主選舉制度﹐竟然讓人靠著朋黨營私違法竄奪﹔僭主小布希上台之後﹐開始廢除一連串從環保到武器管制等改革性的國際條約與國內法制﹔過沒多久﹐內閣高官與正副總統本人紛紛被暴露出牽扯在各種美其名為“公司治理問題”的鉅額詐欺案中﹔911事件發生之後﹐布希政權逐步拋棄一切國際法上的正義外衣﹐侵略阿富汗與伊拉克﹔現在﹐這個當年以反殖民立國的國家軍事佔領統治著殖民地伊拉克﹐而幾個月前發動戰爭的理由﹐現在被發現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若非抱著或權謀﹑或怯懦﹑或犬儒的心態而甘於依附強權﹐或是無可救藥地天真到相信布希政權的說詞﹐絕大多數人在過去這幾個月來是能夠分辨是非的。侵略戰爭是錯的﹐這是帝國主義﹗從宗教領袖到常民百姓﹑從布希的家鄉德州到向來親美的台北﹐千萬人上街遊行譴責侵略戰爭。“帝國主義”這個名詞再次恢復了家喻戶曉的地位。連美國大資本喉舌《華爾街日報》現在也習慣了使用這個幾年前還是禁忌的字眼﹐只不過它並不反對帝國主義。 

  譴責帝國主義是一回事﹐但是﹐到底這些在幾年前看來還不可思議的發展是怎麼回事﹖ 

  永遠樂觀的自由主義者喜歡這麼想﹕帝國主義是一種品味低劣的行事風格﹐它粗暴地踐踏殖民地人民的人權與尊嚴﹐但是它的出現純屬意外﹐是竄位的布希政權中一小撮無恥的新保守主義挾持了美國﹙及其幫手英國﹚政府的結果﹐使得原本應該增進全球人民福祉的全球化進程遭到了挫敗。 

  這種說法有其道理。的確﹐當今美﹑英政府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以其本國的政治體制與傳統來衡量﹐或許現在正處在歷史新低點。但是﹐我們應該追問的是﹐換人來做就會不一樣嗎﹖換句話說﹐帝國主義只是一種風格﹐還是有其不得不然的政治經濟結構﹖反戰﹐只是反對帝國宰制的粗暴一面﹐還是反對一個更大的壓迫體制﹖ 

  帝國主義不只是一種行事風格﹐而是資本主義在壟斷資本為主的時代中幾近必然的一種解決其危機的策略。這是霍布森﹑列寧﹑盧森堡﹑考斯基等人在上一次世紀之交時透過激烈的辯論提出的一個深具洞見的命題。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剝削機制必然導致生產過剩﹑需求不足﹑利潤率趨於下降等積累危機趨勢﹐而隨著金融資本的興起與壟斷化﹐這個趨勢不再只能由週期性的商業危機來隨機地解決﹐而常常由國家主導的對外擴張市場﹑輸出資本等手段來尋求緩和的機會。從新市場得來的超額利潤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這種策略造成十九世紀末的帝國主義瓜分全球勢力範圍﹐也導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這個說法過時了嗎﹖ 

  要嚴謹地檢驗上述命題的適用與否﹐當然需要更深入的探討。我再只能就一些跡象來建議﹕這種觀點依然迫切合時。 

美國的經濟體系危機四伏 

  經濟危機在二十世紀末與十九世紀末一樣﹐仍然是全球風貌的一個醒目特徵。1997年從東亞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的全球性危機根源於生產過剩﹐這是愈來愈難忽視的事實。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危機只在東南亞﹑韓國﹑日本等前一個階段經歷了外銷導向投資劇烈膨脹的地區出現。後來延燒到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背負鉅額債務的國家。當時興旺的美國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網路資訊科技投機還被認為是不錯的資本避風港。歐元的興起也曾被認為是新希望。六年過去了﹐危機依舊。G7國家的產能利用率從2001年的78%落到2002年的75%。在美國國內﹐2002年的產能利用率僅73.8%。經濟蕭條對美國人民造成的具體影響可能遠比官方統計的6.5%失業率﹙或11.0%﹐若加上低度就業﹑邊緣就業型態等等﹚所顯示的更嚴重。根據200212月全美市長會議﹙U.S. Congress of MayorsDecember 2002﹚的報告﹐去年一年中﹐尋求緊急食物援助的市民增加了19%﹐調查中的每一個城市都有增加﹔而尋求緊急收容援助的市民同樣也增加了19%﹐在調查中的88%的城市有增加。美國若非處於今日的獨霸地位﹐其經濟情勢很難避免導致愈來愈尖銳的國內階級矛盾。 

  當前的帝國主義世界經濟與二十世紀初最明顯的不同﹐就是美國一個國家的獨霸。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在資本主義陣營內的獨霸地位就能夠使得它長年維持高額的進出口赤字﹐進口遠高於出口的商品與勞務。2002年﹐美國的貿易赤字就高達$4350億美元﹐比前一年高出$770億美元。長期失衡的貿易支撐了美國的東亞貿易伙伴近年來的成長﹐到今年五月為止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國家外匯存底﹙主要來自長期對美貿易的盈餘﹚已經從1995年的5千億美元上升到13兆美元。大量廉價的消費品與各種資源流到美國市場緩解了該國國內的階級分化與階級矛盾﹐正如同19世紀末殖民主義經濟體系對西歐帝國主義國家所起的作用。 

  然而﹐這種失衡的狀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在90年代﹐美國國際收支經常帳的赤字主要是靠著大量流入美國股票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企業併購﹑房地產等等的投資來抵銷。2001年網路股市泡沫破碎後﹐這些流入的資金主要投資在短期債券上。根據 Business Week Online(3/18/2002)的報導﹐2001年美國經常帳赤字中高達97%是由外國人投資公債之外的其他美國債券來抵銷。與往年的模式不同的是﹐股票房地產一旦崩盤﹐投資者得願賭服輸﹐這些債券卻很快就會面臨付息的壓力。這使得目前的美國的經濟形勢更顯脆弱。而這種脆弱的狀況隨時可能會由於某種投資人的信心崩潰而受到巨大的壓力﹐使得這個佔當前世界經濟25%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藥庫。 

美國的侵略戰爭源於壟斷資本的體制 

  面對這種經濟難題﹐美國當權派的作法是什麼﹖為富人減稅﹑為投機事業護航﹑增加軍事開支⋯⋯。布希政府的一系列作法幾乎毫無例外地不尋求緩和結構性危機﹐而是試圖讓大企業在崩盤之前能撈多少就撈多少。整個危機四伏的美國經濟體系﹐以及依靠著美國市場的世界經濟體系﹐要保持懸而不墜﹐在布希政府的盤算中﹐只有依靠強權。掠奪伊拉克的油源﹑藉著控制阿富汗與伊拉克控制裡海與波斯灣油藏﹑對聯合國等各種多邊協商的國際機構嗤之以鼻﹐這種種行徑不只是無理性的蠻橫﹐而是向全世界所有可能威脅美國壟斷資本的競爭者宣告﹕霸主在此﹑逆我者亡﹗ 

  如果時光倒流兩三年﹐在美國開始這一系列強橫的侵略之前﹐或許我們可以試問﹕美國霸權的維繫難道不能靠一些更和平﹑更文明的辦法﹖難道美國的意識型態霸權及其主宰的市場經濟不是早已深入到全球的每個角落﹖為什麼霸主不“持盈保泰”﹐非得動刀動槍不可﹖ 

  這些問題現在都已經是純粹假設性的。從布希上台開始﹐或許更早﹐從90年代末以“反全球化”為名的全球反體制運動聯盟逐步登上舞台開始﹐美國為首的全球壟斷資本的意識型態迷障就愈來愈不靈光。侵略伊拉克的戰爭更使得美國當權派除了強權之外幾乎一無所恃。往年用以凝聚國內支持的民主機制早已被布希政權踩在腳下﹔“大量毀滅性武器”的情報騙局被揭穿之後﹐布希與布萊爾爾兩個政府現在連基本的誠信都談不上﹔聯合國與國際法體系被美﹑英兩國踐踏拋棄之後﹐靠著多邊協商調和各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利益與步調愈來愈困難。對於美國統治階級來說﹐要維繫其所主宰的現存秩序﹐暴力已經成為最可靠的工具。而對所有反對侵略戰爭的世界人民來說﹐我們終究必須面對的嚴肅現實是﹕我們不可能反對暴力﹐而不反對依恃暴力而活的體制。◎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j696&aid=116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