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60325松山區的基隆河段
2007/07/20 16:00:10瀏覽877|回應0|推薦4

王萬河訪談心得

王萬河先生,現年80歲,於民國960329日於松山(add:塔悠路97?)萬善堂廟內吳智慶老師與其訪問談:

祖先為安溪人,現第5代,先祖原種田,世居松山,於民國16年松山出生。

 至其父親時開永發米粉工廠(米粉皇?於日據昭和年間及民國光復期間營運)其最小的兒子,家境...,有布鞋上學,見證基隆河米粉發展歷史之一者,由?運輸至?

米粉用在來米製作,不粘,在台灣按季節不同,(是否說到?有用基隆河的水清澈可以清洗米粉?),在港邊晒米粉,冬風?向,將米粉也跟著轉向?

品質差的米粉用來飼養上千隻雞、(豬?),惜物不浪費

 以前基隆河水很清澈,有許多魚蝦蛤蜊資源豐富很新鮮等一撈即有,討海人捕撈到基隆賣(「河口人」紀錄片,1人賺可活5家族人)

 船可直接開到渡船頭附近那的屠豬場,以前豬不可私宰,一律要經由屠宰場處理(15K+750?)

 河水很深,有渦,水衝到此,常在此有垃圾等或人屍於此堆積,浮出,因河結緣成婚-其母親若有人報河濱有屍,即幫忙出錢出力其安後事,而其丈母娘為基隆河(?)游,也常從事此慈善事業。

 河-垃圾癈棄場所-『河-清潔、生活等,人靠水而活至行至死』

 小學唸松山國小,開南?,畢業後有至日本留學,?光復回台?,因松山國小師資缺乏,加上親戚(姐?)遊說,答應至回母校松山國小教書,成為松山國小老師,教育松山區學子們,並兼棒球隊教練,提供資源並領導學生一路打,台灣no1 ,還代表台與日本人競賽,為台灣人爭光。

 王先生口訴,有兩庄原住民,稱番仔社,在燈塔約5-6戶,(因沒有往來,不清楚?)

以上文大多台語訴說,有些語記不了,

 

媽祖廟

水福宫

松山國小

刺桐

96/3/25松山采風之景點心得

2007/04/19 07:34

松山火車站9:00集合

 好久沒坐火車,以前時常用火車通勤往來台北,但板橋鐵路地下化後,較少坐;一出站即發現又些改建,想未來松山火車站也要進入地下化,不知是否也要拆,是否將來與板橋舊車站(舊板橋車站是修澤蘭女士所規劃興建,其設計陽明山中山樓仍保存)只成舊照片。

最早火車票是郵票喔~ 松山原係凱達蘭平埔族貓裏即吼社,乾隆年間漢譯為貓里鍚口,嘉慶二十年省略貓里二字,簡稱鍚口,為大加納鍚口街,大正九年日人作台北州七星郡松山莊,十五年劃為台北州台北市松山莊。

清光緒十九年,鍚口車站,隸屬台灣鐵路商務總局管轄
民國42年3月1日,松山車站,隸屬基隆運務段管轄
民國66.11.25,松山站併入台北運務段管轄

松山車站名,清代稱鍚口站,為日據時期,大正九年將日本都市名移植本省,松山(愛媛縣市名),改稱松山驛,
光復後民國44年1月1月升為二等甲站。
民國74.8.15起,除台灣水泥公司台北製品廠專用側線到達

出火車站抬頭一看,以前古色古香的廟,慈祐宫@@怎改建了,why?(因火災)怎好像沒看到人集合,又不認得同學,好像流浪狗等人撿?call in 求救,幸好再等一下子,有2-3人,去打招呼詢問。

松山國小-看過新聞中許多名人的母校,有顆百年刺桐,今才知其真面目,近看其果然有刺,聽老師介紹很多樹的故事,及以前迄今教育方面演變

松山國小-日據時成立,原名鍚口公學校,是台灣人民從私塾學堂進入政府公立學校正式之始,由會淹水的爛泥地(水圳)改建而成,(部分召地?),也籌備時先向慈佑宫商量,借廟上課,(約1898年?)建成,學生移入學校,(三期?)4月畢業,正好是刺桐開紅花繽紛飄落下時;迄今百年大樹現仍存於松山國小校園中,由學方及學生自行照顧,現於天橋與圍牆及敎室小空間存活,但已許多年未開花-『人類發展與樹爭地』

刺桐-為凱達格蘭平埔族樹,河濱台灣原生種,塔塔悠社族社,以4-5桐月花開時,為其豐年慶。

慈祐宫-長期守護著基隆河及松山區的人民,有元宵節花燈展,由頂樓看,看+聽老師說基隆河現今變遷,未來的建設規劃

鍚口教會-百年教會,果然如耶穌說:叩門,即尋見。鄉土教育聖經(好有趣的古書,翻了一下,哇~看嘸,可能還是要跟唸學台語)

土地宫+午餐-東發袔仔麵線小吃,從日據時用心經營迄今,口味特殊。

用餐後去提防散步-河流原九曲長流,現截彎取直,河岸空地有限,正在進行工程彩虹觀光人行穚,未看到濕地生態,可能時間不對,非傍晚未見鳥類生物找食,看到許多消波塊,成大教授正在研究牡蠣瞉當消波塊,希望能成功,環保且資源再利用。

心曠神怡洋樓-磁磚

萬善堂3:00王萬河先生說松山老故事

 水福宫-松河街3號,廟對河川,廟公李金團西元2007年70,兼饒河街夜市總幹事,於64年改建為二層樓,很深原有渦會攪水閘口?,有考查是從??大陸樟州?...請來鎮奉於此,(王厝,陳家???),基隆消防隊也有奉祀,2F主祀水德星君,河川之神,手拿壺和旨,不讓河川氾濫.澤祐人民。老師有問到對未來若有親水航運看法,重造渡船頭,廟公回答:難!當初幾卡車的消波塊丟河中親眼見證。

貓頭鷹-饒河街地標-公共藝術石雕,到了晚活動,人川不息,愈晚愈美麗

資料來源:

1《台灣鐵路古今站名》民83年10月出版,作者:楊鵬飛(民國63/9/1~66/11/30松山站長)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withwind&aid=87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