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照2.0與天倫夢碎
2019/09/24 07:19:00瀏覽938|回應1|推薦47

 

 

 

(插圖取自於馬報副刊--下同)

     

多年前看過一部讓人備感辛酸的電影,那是日本導演根據小說家《深澤七郎》
所寫的《楢山節考》同名作品所拍攝,故事內容敘述日本有一個偏遠高山上的
小村落,長久以來當地居民有一個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傳統,那就是每個人到
了七十歲的時候,就必須由子女揹到附近山上當作祭品回歸大自然,換句話說
就是把長輩丟棄在荒山野外任其自生自滅。

他們這樣處理長者的原因除了遵循傳統陋規之外,另外一個實際的現象就是由
於糧食極為缺乏之故,所以不想把捉襟見肘的食物浪費在老年人身上,把珍貴
的食物留給家人果腹,讓子女們可以安然度過嚴苛的生存環境。

導演在處理這一個人倫悲劇的影片時,採用平鋪直敘之方式來呈現封閉村莊的
荒謬故事,電影本身並未給予特別強烈的主觀性之批判,而是讓觀眾用自己不
同的思維,去感受這一個人間慘劇而覺得潸然淚下之外,同樣去思考這種讓人
無法理解的傳統習俗,以及天下蒼生皆立足於平等地位的禪機故事。

由於日本文化長期受到漢民族的儒家思想所薰陶,所以小說和電影故事所呈現
的內容,便與實際社會結構和一般正常的想法,自然產生一種極其強烈的反差
現象;即使不是儒家思想的社會氛圍,對於家人如此棄置在高山雪地而任其自
生自滅的情況,想必也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同與同情。

雖然不論原著小說家或電影導演想要表達的想法是甚麼,畢竟這樣的故事情節
似乎違反了人類生存倫理,也不太像似呼應《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因為
這種偏遠山區的傳統陋習,彷彿是一個活生生人吃人的境界,不但缺乏濃郁親
情的本質與內涵,而且更趨近於低等動物弱肉強食的世界。

提到儒家極其重視人倫親情的優良傳統,基本上已經流傳了好幾千年之久,所
以應該算是經得起考驗而且頗為珍貴的普世價值。

不過這種讓國人引以為傲的親情結構,似乎隨著潮流更迭而逐漸變質,根據一
些觀察家的資料統計顯示,現代人對於家庭三代(或是超過三代)同堂的感受
與看法,好像越來越覺得有些矛盾和難以維繫的趨勢,這樣的情況確實讓人感
到很驚訝之餘,不禁會連想到和上述丟棄老人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是本質上卻
也有些類似之情節。

「周遭部分女性朋友在擇偶的時候,總是希望可以自己擁有一個小家庭,不必
和公公、婆婆或是姑姑、嫂嫂等家屬生活在一起。」一位學者在媒體訪問時很
實際而憂心的表示。

 

 

其實他所提及的這種情況,一直都存在新婚夫妻的議題之上,所以很多新郎一
旦結婚之後,便伺機離開父母和從小生長的家庭,然後搬出去另外組織一個小
天地,留下父母在家鄉繼續過著原來的生活,此種情況很像似小學時期看到一
個有關於燕子棄母離巢的故事一般,雖然覺得很辛酸卻又都是經常發生在身邊
的故事。

我們無意對於新人另組小家庭的情況多所置喙,因為畢竟大樹長高之後必須分
枝,這是一種極其自然而然的結果,況且以現今工商經濟型態與社會結構的情
況而言,其實很難以想像窩在家鄉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所以選擇出門
或遠走他鄉尋覓就業機會的現實問題,根本就是現代人無法逃避的宿命。

這些情況尤其特別嚴重的鄉下地方,我們很難想像到處都只是剩下老人家留守
在家的情況多麼普遍,當然情況比較好的就是年輕人白天外出工作,晚上便回
到家裡和家人團聚;可是有更多的情形則是長期出外打拼,只有例假日才能夠
返鄉探親而已,所以實質上並沒有和長輩居住在一起,因而形成一種時空阻隔
的家庭結構,對於享受親情與團聚的緣分顯然有所欠缺了。

然而年輕人離開家鄉外出工作之際,並不見得全然都是很無情拋下長輩不顧的
情況,反而是長輩偶爾不喜歡大都市充滿喧嘩與繁雜的居住環境,因此選擇自
己比較習慣的鄉村生活,所以並非年輕人嫌老人家囉嗦而選擇沒有和長輩住在
一起。

「如果老人家身體狀況尚屬健康的話,其實和孩子們各自享有獨立的空間也不
錯,尤其不會因為頻繁相處而引起無謂的摩擦,所以不定期返家團圓和相聚的
結果,反而會覺得更為親密也說不定呢!」一位朋友很客觀的表示自己的想法
和兩全其美的選項。

當然這種論點大前提就是長輩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希望在原來的家裡安養餘
生才比較合理;倘若有相反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好比臥病在床的長輩絕對無法
獨立生活,必須由家人或是特別看護機構才能夠解決此種困境。

提到養老院或看護機構的情況,其實很少長輩願意離開子女而自願到養老院生
活,因為畢竟那是缺乏親情與天倫之樂的地方,所以非到不得已的情況之下,
許多人總是排斥度過這樣的老年生活。

記得以前媒體也報導過一則新聞,其內容提到一對年長夫婦聽到孩子想送他們
到養老院去的時候,選擇在前一天相約跳樓自殺來了結餘生,不但失去了性命
而且讓孩子們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雖然目前聘用外籍看護來照顧長輩的情況很普遍,但是同樣有更多的老人安養
機構,宛如似雨後春筍一般到處林立,據說這一類的養老院或其它機構,大部
分的生意都非常興隆,以致於大約十個看護人員,就必須輪班來照顧將近一百
位的安養老年人,尤其大部分都是身體不便的重症安養老人,因此看護人員的
辛勞和照顧品質就不言而喻了。

有一位朋友的母親就是類似這種情況,她的母親早年喪偶卻獨力撫養好多位年
幼的子女,尤其在五O年代物質與就業機會兩相缺乏的時候,單單想要養活一
家人都很困難,後來在極具艱難和含辛茹苦的情況之下,總算把孩子都拉拔長
大,可是自己的身體卻已經百病叢生了。

大約在一年多以前,這位辛苦而將近九旬的母親終於病倒了,而且情況很嚴
重以致於無法自主行動,整天只能夠躺在床上必須仰賴子女的協助,才能夠
延續虛弱的性命。

這樣的情況大約過了幾個月之後,朋友一家人已經疲累得不堪負荷,加上必
須上班來支付額外的開銷,因而無法做到比較妥善的看護與照顧,所以終究
還是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去,由院裡的看護工專責照顧。

雖然藉由養老院的專業看護人員負責照顧,不過正如上述所提到她們超過負
荷的工作量所致,以致於整個安養的品質糟透了;尤其老夫人又有一些慢性
病的緣故,因此院方要求家屬必須同意將其母親的手、腳固定,以免忍不住
身體或皮膚癢而亂抓因而受傷或導致細菌感染。

當我們聽到朋友轉述這種情況的時候,除了覺得極其難過和不捨之外,其實
更覺得所謂的人間地獄不過如此,因為老太太一天二十四小時被綁在床上的
情況,成為一種毫無止境卻又無法解脫的輪迴,好像似希臘神話的《普羅米
修斯》遭受折磨那樣痛苦。

類似這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且無法痊癒的身體狀況,讓一個曾經守寡和
辛勤大半輩子的老婦人,徘徊在生命大限的必然道路與生命終點之前,上天
依然無法給予些許的關愛和憐憫,甚至必須還得忍受極為痛苦的生命之旅,
不知道這是每個人的命運不盡相同呢?還是上天總是喜歡和眾生開玩笑?

如此難以避免而且日益嚴重的老人照顧現象,其實漸漸成為每一個國家極其重
視的議題,其中諸多現實問題早已經超出倫理道德、或是孝順與否的爭議,所
以政府更進一步規劃「長照 2. 0」的福利政策,想必也是一個不得不面對和負
責任的作法。

回過頭來面對電影《楢山節考》所詮釋人性卑微的面向,我們看到了生命終
點之前的無奈,在充滿宿命與難以理解的糾葛當中,人們似乎領悟到很多必
須紓解的議題,因此比起年輕人不喜歡和長輩住在一起的心情,或者面臨生
老病死之際的徬徨和苦楚,其實有更多寬敞與值得思考的空間了。

其實我們也認為時代潮流再怎麼改變,仍然有些珍貴的傳統值得繼續保持,
像似人倫親情與家庭結構的重要性,就是放諸四海而且無庸置疑的價值觀,
所以即使頗為講求個人獨立思維的歐美國家,依然特別呼籲家庭教育與結構
是所有文化的基礎,更是維持人類能夠繼續往前邁進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了,當然需要人們更更深邃的思維來面對,以及做出最為妥善的抉擇。


(馬祖日報副刊108.08.28--29鄉土文學)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28932656

 回應文章

建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29 11:12

一部感人至深的日本電影

林清陽(英專路)(yangrolin) 於 2019-09-29 19:07 回覆:

真的  超感人

謝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