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幸島的一百隻猴子」。
2010/04/05 02:02:51瀏覽733|回應0|推薦3

~轉貼~

願我們都勇於成為那 7%~11% "概念與行動先驅者", 締造[百猴效應]之社會文化新型範例的奇蹟 !

 

因此也就說明, 哪個角落先圓滿成就了, 那塊地區的住民便成為第一批帶領地球過新生活的長兄長姊了... so, 大家加油ㄛ ~

 

 

只要是對的信念,這種無形的力量就可以匯聚成為一個很大的正向能量! 

 

 

全世界科學界吵了幾十年的老故事:「幸島的一百隻猴子」。

  
話說,在日本宮崎縣有座非常迷你的島嶼:幸島(Koshima)。幸島上啥都沒有,只有一條快要乾枯、要死不活的小溪與一群日本猿猴。

約當六十年前,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跑去幸島上觀察這群猴子的一舉一動,因為怕這群死猴子挨餓,所以研究人員還留了一些蕃薯給猴子吃。

後來幸島上的猴子們發現蕃薯可以吃,但是蕃薯上頭的泥巴實在很討厭,所以猴子們在吃蕃薯之前就會用手來拍落蕃薯上頭的泥巴。不過某一天,有一隻芳齡一歲半的聰明小猴子突然發現用清澈的溪水也可以洗淨蕃薯上的泥巴。於是乎,幸島上其他猴子也很快學會這一招,於是幸島上的85%猴子從此就改用溪水來洗淨蕃薯,但是僅佔15%的老猴子卻始終不願意學習這招。

後來幸島唯一的小溪乾枯了,於是又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子發現用海水來洗蕃薯,滋味似乎也不錯!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幸島上85%猴子又全部學會這招!接下來就是這個故事的重點了!大家要專心聽好!

當幸島上出現第100隻「用水洗蕃薯」的猴子時,居然在幸島 200公里 之外的大分縣猴子也莫名其妙地學會這招。您要知道大分縣的猴子跟幸島的猴子根本沒機會見著面、牠們也不可能寫信、發噗浪、傳真或是MSN,但是這兩群毫不相干的猴子居然在同一時間學會了「用水洗蕃薯!

為甚麼一隻小猴子用水洗蕃薯的「個別行為」最後會穿越時空,傳播到遙遠的地方之外、成為一種「集體行為」呢?日本經營顧問之神:船井幸雄於是就對大家開示了起來。

船井幸雄說:「只要是對的信念,這種無形的力量就可以匯聚成為一個很大的正向能量!只要團隊中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率先行動,他就可以在人群中產生示範作用,在無形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藩籬、去影響絕大部分的人,就像幸島上那群死猴子一樣!」。

當然船井幸雄並不是宗教家,他可是日本經營顧問之神呢!他絕對不能講一些沒有數據佐證的形而上言論,為此船井幸雄也特別提出一個非常精準的「7-11數據:任何新觀念推廣,起初只要有7%~11%的人願意接受與認同,等到臨界點來臨時,就會出現驚人進展與質變!」。

「幸島的一百隻猴子」這個故事明明白白地揭示一個重要觀念:「整體文化的變遷往往始於個體行為的變化!」,這個觀念就是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小看自己,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屁、是坨屎、而喪氣地放棄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所有潛能!或許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是請務必相信心的力量可是無遠弗屆!一顆善念的種籽就可以創造出一整片森林,任何人都千萬不能小看自己!

大家忽略掉這故事還有另外一個超級大重點:幸島上依舊有15%的猴子自始至終、不願意學習「用水洗蕃薯」這招

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非常哀怨地發現這僅佔15%、「堅持抗拒改革」的死猴子居然全部是公的,而且年齡全部都超過12歲。如果我們用人類年齡來換算的話,這群猴子就是相當於人類的45歲。更糟糕的是:這群死猴子居然清一色都是猴子裡頭有權有勢的領導階層。

 

 

 

 


 
荷蘭議會黨主席暨愛護動物黨的共同創辦人瑪麗安.蒂瑪 ( Marianne )指出:

 

如果英國每個人一週七天都不吃肉,將可減少排放九十一兆噸的溫室氣體,這將相當於英國內一千二百五十萬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那是英國戶口數一半;

如果英國人一週中六天吃素,省下的排碳量將多於移除路上所有二千九百萬輛車排碳量;

如果全英國人一週吃素五天,將減少排放六十五兆噸的二氧化碳,這樣減少的排碳量,將多於全英國用戶所有的總電量;

如果全英國人一週吃素四天,將減少排放七千八百萬噸的二氧化碳,這樣的減碳量將多於英國七成車輛排碳量;

吃素三天,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效果相當於將所有家庭設備:像是冰箱、冷藏室、洗碗機和洗衣機,替換成省電型的隔熱隔牆、中空玻璃、高效能鍋和恆溫器。

 

-- 電影《面對肉類的真相》倫敦首映會


 
 



--
Be Veg. Go Green
Save the Planet
With God's Love & Blessing!!!

蔬活時尚 引領地球新紀元!!


--
Be Veg. Go Green
Save the Planet
With GOD's Love & Blessing!!!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0115&aid=39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