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戊子年道理文-文其六
2008/07/07 23:38:40瀏覽591|回應0|推薦1

聖理時間﹕戊子年三月二十八日

尊駕聖稱﹕皇媽娘娘降文

文其六﹕「一行乃清,二行乃明,三行乃有,四行乃福,五行乃德。」

簡釋:

  眾生修行首在反璞歸真重回原本清淨之心,修行才能放下執著進而真正明白周遭事理,如此修行才能真正有所得;眾生藉由修行累積善業而獲得福報後,尚須具備大智慧,福慧雙修才能圓滿。 

解意:

   眾生的靈性原本是清淨如澈,然而受到世間凡俗的蠱惑與影響,逐漸與正本清源相背離。如何能使眾生靈歸本源,回歸於本性﹖首先必須秉持著一顆誠意正心之心來「修行」,戒除一切貪慾、嗔怨、癡迷、傲慢、遲疑之心,如此方能將重生之心靈反璞歸真,重新回到自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舉止行為與心念思維。修行,就是要讓自己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修行,就是去除身、口、意三惡業,勤造善業。如此清淨莊嚴,才能超出三界,上升天道。

  人有修行,才能開悟。人若不開悟,他一定是糊里糊塗地隨著周遭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心智。開悟即是明明白白的瞭解自己那個原本的心。所謂悟,就是見性。我們要見性,也要先消除心性的障礙,就是消除一切的執著與罣礙。我們為什麼不悟?因為我們沒有矢志修行,沒有斷惑,用「想當然耳」的態度去解釋一切的問題,如此作法導致錯誤百出。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與思維。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因為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表裡不一,如此根本不能稱為修行。若能修行,也能修心,則內外如一,誠於中,形於外,凡修必能成。我們修行均應從日常生活修起,食衣住行之間,乃至做人處事之間,或者舉心動念之間,都必須修行。凡是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

  眾生憑藉業力,依據因果法則,營造眾生的命運。由於業力有善惡,故人的命運有好有壞。業報差別經:「一切眾生繫於業,隨業自轉,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法華經說:「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所以眾生的生命,是高貴或下賤,眾生的享受,是上等或低級,皆是由自己的業力安排。

  當眾生藉由修行累積善業而獲得福報之後,尚需注意是否擁有大智慧,也就是所謂的「好德」。沒有大智慧就沒有真正的福分;沒有大智慧的福分是不實在的、不長久的;而有大智慧的福分是永遠享用不盡的。所以福慧要雙修、要並重。你有智慧、有好德,就會擁有光明的前程,就有能力幫助眾生。當你幫助了別人之後,又累積了善業,那你的福報又會增長。因此,我們要珍惜這果報,繼續創造善業,以積蓄來生的福報;如果不知珍惜,以前生福報的資源,作為今生造作惡業的條件,那來生就只好痛苦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hwatsai&aid=202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