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9 00:37:54瀏覽558|回應1|推薦43 | |
事件根源於,檢出大陸某牌奶粉內含有毒物質三聚氫胺,後來演變成發現國內含奶產品多半使用陸產原料,一下人人自危,深怕吃下毒物而不自知。 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每日打開電視,電視新聞、談話節目,莫不想辦法夠上毒奶事件一點邊,好像已到世界末日,按按遙控器,百來台有一半都談毒奶。 然而我身邊卻很寧靜,沒什麼改變。也認識幾家有幼兒的家庭,他們的反應也很淡,對台灣的製品還挺有信心,說頂多等這一陣子過去,該下架的都下完了再買就好了。 為什麼我們所見到的,與所感受的不同呢?這件事我們該想想。 已經有官員為毒奶事件鞠躬下台,卻依然不能杜悠悠之口,有些是根柢於政治勢力的角力,有些是因為處理事件的步驟不夠人性,沒有將廣大民眾的預期心理考慮進去。 衛生署從一開始的檢出結果須限制為0,又更改為2.5PPM,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認為枉顧人民權益,後又無奈將標準暫改為不檢出。 如果實驗室的儀器精細程度,的確影響檢出結果,也有可能敏感度低的儀器,比最低標準低的就驗不出來。 我所在意的是這一點:如果衛生署所訂定的標準合理,那麼為什麼還引起一片罵聲?決策過程一再轉彎?沒與民眾同理心,決策決定之前未先預期民眾的心理? 我們需要一個身段更柔軟一點、更體察民心一些的政府決策單位。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