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1 10:12:59瀏覽241|回應0|推薦0 | |
拜讀十八日台灣中學失衡教育報導,筆者深有同感。 筆者任教的高一生,常無法完成一封信;探究其原因,國中雖有教授書信課程,但考試僅有測驗題型,學生雖能判斷哪些題目是錯或是對,卻無法書寫一封完整的信。也常有學生高一、二英文總要補考,查詢其基測成績高達五十分以上(總分五十五分)。 私下了解時,學生告知:「好運,國中三年文法都不懂,因為基測有題庫,國三時每天考,答案都會背了。」如此情形各科都有,這樣的「貝多分考試」模式,到底能測出多少程度?實在令人懷疑。 學測是否能測出學生的成就?一、二分的差距,是否可以判定學生程度優劣?有位學生一向名列前茅,重視成績甚於其他同學。筆者規勸他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後來該生雖考上大學,卻無法面對學業上的挫折,造成終生遺憾。 教育應該給孩子什麼?老師應該給學生什麼?學校該給學生什麼?政府又該提供給下一代什麼?這些基本問題,都關係著學生的未來及其價值觀。五育均衡發展的理念,只存在於教育專書中,能夠落實的真的很少。然而五育並進的教育型態,卻是一個人在成長及發展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這些問題透過媒體關注與報導,期盼所有教師能以均衡、創新的教育觀念教育學生,面對未來的社會。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