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9/10 21:00:17瀏覽391|回應0|推薦17 | |
摘錄自維基百科 人想求神通,卻不知 "神通" 之自性, 為什麼要求神通?根源在於「貪得」, 因而盲修瞎練,誤己誤人。 由此心地來修行,為害甚大! 人之神通,系屬本有, 譬如燈之有火,火本有光, 火不發光者,非無光也, 其咎在阻礙不通,為七情六欲所蔽, 有體不起用,世人不解神通, 遂以變幻為神通,實大自誤。 變幻是幻術,有類於術, 非有所憑藉不能施也,神通則不然。
佛教「寶藏論」將「通」之來源、 功力高低,分為五種: 1、妖通: 如狐狸老變、木石精靈依附之類。 2、報通: 如鬼神逆知,神龍隱變, 或宿世所修天眼未成, 今世童年視聽特異者之類。 3、依通: 如符咒藥水、引神、術法等。 妖通、報通、依通,假名曰通實非通也, 因不竟終必退轉。 4、神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雖名神通,仍然有究竟不究竟二種: 無漏盡通者不究竟終必退轉。 5、漏盡通: 是究竟者,以道為體而前五神通為用也。 佛教稱世法為有漏,出世法為無漏, 通於二者,概不染著,名曰漏盡。 修六通之法,必先明心地、 開發覺慧,證得淨空以為體, 然後緣化萬有,無心應物以為用。
故佛教「寶藏論」又說: 智有三種,一真智、二內智、三外智。 博覽古今,通達俗事,外智也。 割斷煩惱,心意寂靜,乃小乘所修,此內智也, 以上兩者都非究竟,故不名真。 真智者,聖凡不二,情見皆空, 瞭解無物,體用如如,是名真智。 此即道通,道通為體,五神通為用, 未得體而起用,必致墮落、招來惡果。
神通依佛教「華嚴大疏三」『通』之定義: 作用自在無礙謂之通! 佛、神仙、菩薩、外道之所得者也, 即通力、神通等,此有三種之別: 1、報得通力: 三界諸天皆有五種之神通, 乃至鬼神亦有小通, 此神通皆依果報而自然感得者。 2、修得通力: 三乘(小乘、中乘、大乘) 聖者修三學(戒、定、慧)而得六通; 古印度外道修禪定而現得五通 比六通少了漏盡通者。 3、變化通力: 三乘聖者以神通力變現種種者。 未完待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