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討好台灣無效論--兼論台灣人的性格
2016/11/27 12:46:37瀏覽244|回應0|推薦3

續說明為什麼在大陸實力能逼美軍退出台海之前,討好台灣無效的原因。

首先,無論陸、美實力如何,「討好」台灣都注定是無效的。能改變台灣人對大陸態度的,只能是實力,而非討好。其實這個道理非常普遍,並不難懂。因為當你討好的時候對方必然會問:「

你為什麼要討好我?你的動機為何?目的何在?」大陸可能認為,動機和目的是念在同胞之義、手足之情。可是台灣人接下來會問:「大陸人民也是你的同胞手足,為什麼你不討好他,卻要討好我?」那麼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我尚未被你統治、因為我尚處於實質獨立於北京的地位。那麼接下來的推論就很直接了:顯然,如果一旦統一,那你就沒有討好我的必要了。因此,你愈是討好我,我就愈不能跟你統一,否則我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由此可以知道,大陸愈討好台灣、優惠台灣,愈是鼓勵台灣人拒絕統一。討好不但無效,而且造成反效果。

另外一個討好無效的原因,是台灣長期在美國勢力籠罩、以及兩岸對峙下,其文化、思維、政治價值觀是傾西方而反中共的。這也就是說,台灣人,不論藍、綠,對於中共是敵意多於善意,猜防多於信任的。其中藍的防陸,政治制度是主要考慮。而綠的反陸,則有更深層的民族主義因素,因為台獨不可說的政治目標,並不是反共,甚至也不是反華,而是把台灣最終回歸於日本統治,因為日本才是其精神上的祖國,別忘了,台獨的發軔與初衷,正是二戰後滯台日人奪回台灣的企圖。

那麼,在這三重社會心理、思維背景之下----反共、崇美、慕日,大陸的討好豈有奏效的餘地?所謂同胞之義、手足之情,台灣人,除了10%-15%深藍以外,其實無感。無感的另一個潛在原因,跟台灣人的性格息息相關。

討好無效的第三個原因,是在前文提到的台人的性格。由於歷史和地理因素,台灣多數的本省人,也就是清代移民的後裔,以其文化上與地理上皆居於中國的邊陲,又長期處於列強爭奪代換的環境,缺少國族的堅固認同與自信。這些台人的歷史經驗是:誰強誰就統治台灣。從荷蘭到明鄭,從明鄭到滿清,從滿清到日本,又從日本到中華民國。短短四百年間,台灣易手五次之多,歷經五個不同的政權,而其中還包括三個截然不同的民族,如果滿洲也算一族,則共有四個不同的民族統治過台灣。這種歷史經驗,塑造了台灣人的一個獨特性格—--缺少堅固的國族認同,並且缺乏自信。因為「誰強誰就統治台灣」,所以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很淡薄,雖然在文化血緣上屬於中國,但對中國的認同卻不堅固,很容易被其它因素動搖。也因為「誰強誰就統治台灣」,而這些人都從來不包括台灣人自己,所以台灣人相當缺乏自信心,自認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必須找一個強者當依靠」。多數台灣人潛意識裡自認是弱者,是「被保護的對象」。這可以解釋台灣人為何極為怨恨馬關條約割讓(因為強者—清廷沒有盡到保護的義務),為何崇美、慕日(他們一個是二戰前的強者,一個是二戰後的強者,為何獨派追求台獨卻不熱衷戰備(因為指望美、日代為防衛),也可以解釋台民對於政府過於苛求的習性(政府是強者,有義務照顧弱者人民)。這些都是典型的「弱者思維」。

「討好」或「示好」這種行動,一般只對強者有效,但對弱者無效。對強者有效,因為強者能理解並欣然接受被討好,並有自信回贈好處;對弱者無效,因為弱者自認沒有被討好的條件,不能理解為何被討好,只能視之為不懷好意的陰謀,因為自認沒有回贈好處的能力,被討好時反而恐懼不安。試看,日本、美國從來不曾試圖「討好」台灣,反而時不時加以剝削,台人不但不太抱怨,反而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日、美以強者、保護者姿態要求台灣進貢保護費,台人視為弱者應盡的義務。

這三個因素的分析指出,討好台灣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這不僅對大陸而言如此,甚至對美、日亦然。試想,如果美國突然不向台灣勒索保護費,反而倒過來向台灣捐獻保護費,台灣人的反應,恐怕是驚駭多於喜悅。

台灣由于長期受到歷史、地理、兩岸對立、美日勢力環罩等等的影響,人民的心理傾向是一個因變量,而「誰是強者」、「誰有統治台灣的實力」、「哪一個政治勢力能控制台灣社會文化、政治思維的走向」才是決定一切的自變量。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qidong&aid=8317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