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31 14:55:52瀏覽50|回應0|推薦0 | |
我們看到的聖母,都抱著聖嬰。所以剛回鄉服務的時候,醫院給市民的印象裡,就是生產的醫院;事實上,內、外科都有。是時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七十三年底,從高雄回鄉後,等同失業,閒飯吃了近五個月。毛遂自薦進了這家醫院。當時的院長是個美國籍修女,跟目前的台灣總統同姓。她有個口頭禪:『喔!還好!』,曾經院內護士在耶誕節年終晚會裡,拿它當題材演話劇,笑歪了一群人。院內有X光機,卻沒有人操作;沒有檢驗科室。就這樣從零開始了十七個歲月的舞台。 除了產婦,病房裡稀疏的內科病人,清一色是原民。來自縣內各地的原民。相對的,護理人員及員工裡,原民也佔了近九成。檢驗室成立後,慢慢地,在地市區平地人,在我的介紹奧地利籍醫師的內科經驗後,逐漸增加。 由於是以產科為主,除了急產,急診、急症根本很少。而且,有個不成文的定律~~不收外科急診。因為修女們怕看血淋淋的場面。(怪的是,急產~經常也是血淋淋,怎就不怕看?) 時間似水,兩三年下來,病人數急速增加,實驗室的設備也增添完善,更引進不少新技術和新項目。得以在76、77、78年參與縣內國中小學B型肝炎抗原抗體的全面篩檢,進而疫苗注射。 地屬後山,堪稱好山好水,卻地廣人稀,鄉鎮村落間的距離比村落直徑更長。蘭、綠島嶼~隔海,猶如政治藍綠分隔。尤其蘭嶼,該可算全國最落後的原始地帶。居民看病,雖說有衛生所,但較重症還是往本島市區大醫院轉送。 七九年間,一個從某大醫院分院轉送過來的急診住院,病人是個三歲幼兒,因腹瀉不止,從蘭嶼轉送並住院。據家屬的敘述說:在該院住了四天,該院要把他兒子轉送台北總院,他們認為不方便,也沒那樣的經濟,大人還得跟上去照顧,會是一大開銷,所以辦理自動出院,才過來這邊。 問家屬:「為何要轉送台北?」 家屬說:『檢查不出原因,只知急性腸胃炎!他們說台北總院的檢查儀器齊全些。』 幾個鐘頭後,幼兒又拉了!護士送來糞便檢體,小兒科醫師開了一堆檢查,有一般鏡檢、培養、血清、生化、一般血液、尿液等檢查。 接過糞便,我看了一眼,純粹是粉紅色黏液。我把尿液檢驗單退回,等尿液一起送檢,其他血液、血清讓『一下』去抽血。我馬上拿著糞便到顯微鏡下看。 五分鐘後,我發了報告:「Activity-Amoeba was found.」,之後找科室其他人員來看,順便做「機會在職教育」。血,還沒抽到。我叫『一下』甭抽了!三歲孩童的血管本就難抽,檢驗單所需用血量又大,再說,就算抽到了,血液、血清檢查也大都會正常。最多SGOT輕度偏高,只代表出血,屬無意義偏高。異常項目只有電解質可能已經不平衡。 小兒科醫師在知悉該小孩是阿米巴感染後,近一個半小時跑來科室,說要看阿米巴。我跟他說:「你現在才來,我只能找阿米巴的屍體給你看。不然,就是再留新鮮檢體時才看。」我繼續說:「三歲小孩血管小,血難抽,生化血清檢查血量大,可不可以DC掉Oder?」『不行,我來抽!』他回答後,人就走了。 阿米巴感染算是法定傳染病,而且該小孩的情況已經不能再等抽血後才給藥,若再等下去,隨時會有腸穿孔的危險性。經過他兩度努力,本以為隔天會送血過來,結果聽護士說Oder DC了! 阿米巴感染的治療,以當時的藥物科技已經不算困難。該病人一週後就痊癒出院。隔週接連著又兩個蘭嶼小孩因腹瀉來院,也都是阿米巴惹的禍。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