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4 14:38:59瀏覽805|回應0|推薦4 | |
(圖像引自中國時報98.8.3副刊) 書法的創作變與不變 前陣子為了要上一堂自己設定所謂前衛書法(或現代書法)的課,努力瀏覽了一些相關網站網頁,也翻閱了一些號稱實驗或現代書法的創作畫冊專輯,當然有很多是長期從事書法創作或教學工作的書法同道,這些作品中有部分個人乍看之下當真讓人有心頭一震的感覺,而有些只是變換字形,或局部放大、縮小,借用字的部首的大小或位置變化來影響視覺的慣性,造成所謂的現代與創新,雖看似變化,實則仍然守者古人傳統的基本結構繞圈子而已,並無新意可言。
當中有一類的設計是以字形來形成所謂墨象之類圖畫文字,試圖讓圖形的產生讓人有字的意象感,如林、蒼、虎、鬱、水、人等圖,似字又像圖畫,一團墨暈,雖稍有濃淡變化,但以圖形表意,讓人彷彿時空倒轉,如同回到數千年前的文字啟蒙時代,以圖像代文字,或象(肖)形文字來書寫溝通呢?況且從一團墨象中,實在很難看出筆畫或有任何筆法規則,或這些創作是不需筆法規準的?只是塗抹上去即可? 而其中有一種是將書法中字型拆解,以行草書或楷行書並用方式將書法整體畫面作設計,讓畫面有留白、凸顯的效果,有時也運用墨色的濃淡製造光影的感覺;這一類的書法通常選取老子、孔子或孟子等賢哲之字句、成語等較能有彰顯其含意,比較上常能有較高古且設計感。不過將部首拆離,或將部首作某種程度之方位改變、大小比例變換,雖常有一新耳目之短暫視覺效果,有時無法讓書法意涵完整表達,卻反予人作怪而無內涵之譏,況美的感覺若無法可長可久、無法雅俗共賞,則書法的表現只徒留短線炒作而已,是難能有其永恆價值的。 有一些書法同道的作品為了突破書寫藩籬,將書法作圖象式的表現,並不強調他代表文字的意涵,卻以抽象發想的方式,試圖讓自己的作品有一種新的嘗試, 也要讓觀賞者有不一樣的體驗;又有以身體繪寫、宣紙燒灼、或將宣紙成捲滾地讓車輪壓過成痕,更有成篇寫一國罵之字等等,真是不勝枚舉,也許創作之泉如長江之水,不盡滾滾而來,可以說書法創新是無所不在、取之不盡的,然而卻也讓人產生反思,怎樣的書法真正具備美感的?書法創作是否有一定的軌則? 面對眾多不遵循一般書寫規則、不以原來式樣為創作型式,真是使人眼花撩亂無法區辨;尤其對書法較無涉獵、概念並不真確的一般大眾,恐怕更會不懂書法是甚麼東西?讓書法的發展在多元多樣的環境中迷失,無法建立獨特的書法藝術價值,以致產生會有運用關係、製造傳播宣傳,或搞噱頭、譁眾取寵、花招盡出的所謂書法家,運用媒體嚐鮮的特性製造新聞影響視聽、混亂書法真正價值內涵,豈是書法發展之幸?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