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天空--- 心無罣礙 接到老古(舊日同事,曾跟我學過,目前亦指導書法)的電話,需要我書寫心無罣礙五幅作品,一時傻眼! 同樣題目與內容要重複五次,如何下筆?尤其是心經為主題的內容,重複是其一,心經的嚴肅主題,難免讓人無法放手揮毫。 一經答允,已無退路,只有蒐盡枯孤腸,思索創作方式與書體的變化。這個情況若是以往的老一輩書法家,大概酬兌的方式是同一書體活仝一格式書寫五件即可,因為早期的前輩書家一則擅長書體不多,其以擅長之體書寫字付酬是天經地義,索書者亦必以書家之所長而欲求之,皆大歡喜;再則書家創作駕輕就熟也。然而時至今日,面對書法創作觀念的演進,多元、創意、不重複已是書法邁向藝術的必經之途,若不能脫離重製、創新、創意,則似乎會陷入以往的臨摹、再製、與單一、封閉的書寫中;不是臨摹、複製不好,他應是學習或書寫的過程,並不是書法藝術的終極目標或理想,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藝術的創作有一個很重要的則,即是不重複,雖然中國書法歷來學習以碑帖的臨摹為最切要之事,或因人之性與情不同,其臨寫的風格常有相異而顯現其風格,但若是一味的因循臨摩,每以相近相似為尚,雖有神與意的相隔,或多或少能沾染書法之神采,然其創意究竟被固守,其情性其神采與意象總會無由伸展,何況形與神總需相伴,如何能得其形而不見其神,或不得形而有得其神呢?每次到展覽會上,看到有些作品被複定,雖仍佩服創作者作品的被肯定與喜愛,然而卻也憂心其複訂成為複製的可能,戕害藝術原創的精神意涵。常想,是否可將複訂也能不脫藝術的原則,改變書體、更換形式或形制,再給與另一創作的美感,可能得由訂購者與創作者取得共識而賦予創作的新生命。 尤其現在的一般書家,已然有多元多面的學習與創作,大都書法創作者大都擁有多種書體的寫作能力,其創作也更突破以往單一的形式,有擘窠大字、蠅頭小楷,也有懾人的雄強氣勢或雅致可人的溫馨小品,篆書、楷書、隸書或行、草書,各體兼學者比比皆是,再也不是一體走遍天下的情況,何況更有特殊的如結合音樂、結合舞蹈的創作,或突破尺寸限制,破除文字造型的藩籬,文詞內容的意象塑造等等,都是朝向書法藝術化的可能性確立,讓人對現時書法創作充滿期待與鼓舞,而書法工作者更是競相砥礪、推陳出新,蔚為風潮。 因此,面對這五件作品的創作,雖然固定是對開的尺寸,主題不更動的情況下,即有了創作的概念,包括有內容的改變,如單一的心無罣礙、附加心經內容書寫;有書體的的變化,如傳、立、楷、行草等;有形制的設計,如扇面、圓幅、中堂等格式;在於墨色方面,也有濃淡的交替進行;空間與會布局則以行草書的造以求變化等。其中在行草的書寫,以上字形的變化造成為空間的參差對比,將書法的留白與重心形成差異,似是造成了失衡的跌宕之姿,也形成了趣味與氣勢,少字數的空間運用,讓書法有了新生命。 我想對照這心無罣礙,是否也成就了書法藝術的創作理念,點燃我對書法創作的重塑之火。 吳啟禎98.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