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牛樟芝抗癌?
2012/11/17 19:10:18瀏覽3917|回應0|推薦3

NOWnews 2012年11月15日 上午11:07  陳鈞凱/台北報導

牛樟芝抗癌,又發現另一項新的成分!馬偕醫院與學者合作研究發現,從牛樟芝純化萃取出一種芳香環化合物「馬偕二號」,經細胞實驗測試,可抑制、縮小臨床難治的胰臟癌、肝癌等5大腫瘤最多9成,預計3年內人體實驗,開發新藥。但此成分在牛樟芝含量不到萬分之一,吃上一公斤天然牛樟芝也吃不到一毫克。

牛樟芝一向被坊間視為抗癌靈藥,而馬偕醫院繼從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發現可抗胰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的成分「馬偕一號」之後,最近又發現效果更強、更好的「馬偕二號」。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合作,花費近6、7年時間,在牛樟芝的各種成分中,宛如大海撈針,才找到含量不到萬分之一的「馬偕二號」,並經實驗室成功純化,萃取分離出活性化合物。

陳裕仁表示,經體外細胞實測試,發現「馬偕二號」對人類白血病U937細胞、肝癌HA22T-VGH細胞、胰臟癌BxPc-3細胞、食道癌81T細胞及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生長抑製作用,其中肝癌、胰臟症和食道癌正是目前臨床最難治,也最缺乏新藥可用的癌症。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馬偕二號」對白血病抑制效果最好,最高可達99.6%;肝癌、胰臟癌也可抑制、縮小腫瘤大小達8、9成以上;另食道癌、子宮頸腺癌的抑制效果也有6至7成。

陳裕仁強調,目前「馬偕二號」已進入動物實驗,測試毒性、效果,預計3年內進入人體實驗,朝小分子口服新藥開發,或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目前正在申請台灣和美國專利,研究結果更登上「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可別以為直接吃牛樟芝就有用,陳裕仁強調,「馬偕二號」在牛樟芝中的含量不到萬分之一,就算吃上一公斤的天然牛樟芝,活性成分也不到一毫克,想要得到抑制癌細胞的功效,還是得仰賴實驗室純化萃取,並非直接食用就有療效。

研究:牛樟芝萃取新成分可抗癌!

優活健康網  2012年11月15日 下午5:32 (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台灣發現新的抗癌成分,可望成為癌症患者的新福音。馬偕紀念醫院表示,繼從牛樟芝裏頭發現抗癌成分,「馬偕一號」之後,又從牛樟芝裏頭,進一步發現新的抗癌成分,並命名為「馬偕二號」。

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解釋,之前從牛樟芝發現馬偕一號,進一步更發現,牛樟芝經過實驗室可萃取出另一新穎活性化合物,經體外細胞實驗測試,發現對人類白血病U937細胞、肝癌HA22T-VGH細胞、胰臟癌BxPc-3細胞、食道癌81T細胞及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達99.6%之生長抑製作用,遂命名「馬偕二號(MMH02)」。

而目前此項結果已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並在台灣與美國申請專利中。陳裕仁指出,未來可望開發新穎的抗癌藥物以運用於臨床癌症治療,或是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造福有需要的民眾。

牛樟芝萃取物「馬偕二號」抑癌生力軍

健康醫療網 2012年11月15日 上午11:31  關嘉慶報導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今日舉辦成果發表會;該中心繼從牛樟芝萃取物中發現「馬偕一號」,可治療胰臟癌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後,又再發現另一抑癌生力軍成分,不但可治療白血病與胰臟癌,還可治療肝癌、食道癌與子宮頸腺癌,該成分已命名為「馬偕二號」。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馬偕一號與馬偕二號是不同成分,結構也不同,經由體外細胞實驗顯示,馬偕二號可針對白血病、肝癌、食道癌、胰臟癌與子宮頸腺癌細胞,具有最高可達99.6%抑癌作用,而在動物實驗也發現有同樣的效果。

馬偕二號最新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並已在台灣與美國申請專利中;陳裕仁主任表示,目前已經申請馬偕二號的人體臨床試驗,並且將與產業合作開發健康食品,以及研發標靶藥物。
   
陳裕仁主任並強調,國人對於食用牛樟芝具有傳奇性認知,但是這和特別萃取出來的成分仍有很大差距,因為用量不足,是達不到治療效果;是可以將牛樟芝當做保養品,但千萬不要放棄正規醫療。
   
馬偕創新育成中心已成立十年,該中心累積專利申請及取得數量已超過上百件;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材、醫療軟體系統以及照護等類別,而專利申請國籍則依發明性質,從中華民國、中國大陸、美國、西班牙、德國及日本等國皆有申請。

抗癌新發現 牛樟芝中發現「馬偕二號」

中廣新聞網 2012年11月15日 上午11:26  (吳霈蓁報導)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從牛樟芝中萃取出一種新的活性化成份,能抑制白血病、肝癌、食道癌等癌症細胞生長,這項研究結果目前正在申請專利,未來可望開發成抗癌藥物運用在臨床治療。不過,醫師指出,這項成份存在於牛樟芝中非常微量,不太可能直接從牛樟芝中攝取足夠有效的量,建議民眾還是不能放棄正規治療。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表示,自從二年前從牛樟芝中發現馬偕一號後,馬偕創新育成中心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以及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更進一步研究發現,牛樟芝經過實驗室可萃取出另外一種新的活性化合物,經體外細胞實驗測試,發現對人類白血病U937細胞、肝癌HA22T-VGH細胞、胰臟癌BxPc-3細胞、食道癌81T細胞、還有子宮頸腺癌HeLa細胞具有最高達99.6%的生長抑製作用,他們將這項成份命名為「馬偕二號(MMH02)」。

陳裕仁說:「馬偕一號主要是針對胰臟癌、白血病,而馬偕二號的治療範圍比較廣,除了是在胰臟癌、白血病以外還包括了肝癌、食道癌、子宮頸腺癌。二者成份結構是完全不一樣,也還好這二者都對正常細胞都沒有什麼殺傷力,將來會把它各自開發成不同適應症的標靶藥物。」
   
陳裕仁強調,「馬偕二號」存在於牛樟芝中非常微量,所以如果要靠吃一般野生牛樟芝或是市面上的產品要吃到有效的量是不太可能的,而且目前研究發現,不論是「馬偕一號」或「馬偕二號」,並不是對所有癌症都有效,像實驗中發現對肺癌細胞和卵巢癌細胞是沒有效果的,建議民眾還是不可以亂吃市面上的產品、或因治療過程辛苦而只吃這類產品而放棄正規治療。

馬偕醫院表示,這項結果已經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上,並在台灣與美國申請專利中。未來可望開發成新穎的抗癌藥物運用在臨床癌症治療。

牛樟芝微量成分 研究:可抑癌

中央社 2012年11月15日 上午11:52 (記者陳清芳台北15日電)

馬偕醫院與學者研究發現,牛樟芝中的某種芳香環化合物可有效抑制血癌,使胰臟癌、肝癌等腫瘤縮小,但不建議患者直接口服。

馬偕醫院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裕仁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周正仁等人合作研究,將此成分命名為「馬偕二號」,在牛樟芝中的含量不到萬分之一,量少又極為珍貴。

研究團隊發現,「馬偕二號」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血癌細胞,抑癌效果最高可達99.6%;也能讓肝癌、胰臟癌的腫瘤體積縮小8到9成,也可以抑制食道癌、子宮頸癌,效果達6至7成。

牛樟芝是坊間流傳的抗癌靈藥;不過,陳裕仁今天強調,在研究中發現,吃上1公斤的天然牛樟芝,也吃不到1毫克的「馬偕二號」,而且要注射純化萃取物才有療效,未來應研究人工合成有效成分,開發成口服抗癌藥物,或是保健食品。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老人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ontology),「馬偕二號」現處於實驗室的細胞、動物研究階段,測試毒性、效果,最快3年才有機會進入人體實驗。1011115

馬偕2號 具牛樟芝新抗癌成分

台灣新生報  2012年11月16日 上午12:14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繼從牛樟芝(AntrodiaCinnamomea)發現馬偕一號後,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裕仁與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及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周正仁研究員更進一步研究發現,牛樟芝經過實驗室可萃取出另一新穎活性化合物,經體外細胞實驗測試,發現對人類白血病癌細胞、肝癌癌細胞、胰臟癌癌細胞、食道癌癌細胞及子宮頸腺癌癌細胞具有高達99.6%生長抑製作用,遂命名「馬偕二號(MMH02)」。

陳裕仁醫師表示,目前看來,馬偕二號比馬偕一號治療範圍更廣,除了可抑制胰臟癌細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還可抑制食道癌、子宮頸腺癌、肝癌等癌細胞。以胰臟癌癌細胞為例,馬偕二號抑制能力比馬偕一號多了一成多。

陳裕仁醫師進一步提醒,天然牛樟芝裡面的馬偕二號成分劑量非常稀少,因此患者無法透過吃天然牛樟芝而獲得足夠有效劑量,且還需要經進一步臨床研究才能真正瞭解馬偕二號成份療效,奉勸癌病患者千萬不可放棄、中斷正規療程。

牛樟芝治癌潛力 醫:非食用可及

華人健康網 2012年11月15日 下午12:02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牛樟芝被許多癌症患者口耳相傳,視為治療癌症的聖品,目前醫界確實從其中萃取出有治癌潛力的活性化合物,不過醫師表示,這些化合物目前僅在體外細胞實驗階段,且達到抑制效果的濃度,均非食用可及,發展成新藥最快要2年後;此外,即使是高濃度的體外細胞實驗,也發現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提醒勿信牛樟芝的功效而放棄正規治療。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表示,為瞭解牛樟芝是否具治療癌症的潛力,與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花了7、8年時間,陸續萃取出活性化合物,其中已取得專利的化合物「馬偕一號」,主要發現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以及胰臟癌細胞有治療潛力,初步的動物試驗也有不錯效果,不過要發展成可用的新藥,最快要2年後。

至於最近再萃取出另一種化合物「馬偕二號」,體外細胞試驗發現應用的範圍更廣,對於白血病、肝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線癌,只對特定的癌細胞有抑製作用,更具有發展成標靶藥物的潛力,成果刊登在「國際老人醫學期刊」,目前正在台、美申請專利中。

陳裕仁醫師表示,這些癌症現階段缺乏較好的治療藥物,若這2項化合物未來研發順利,確實可造福癌患。不過他強調萃取出的活性化合物,與直接食用牛樟芝相關產品的效果大不同,一般食用可得到的成份非常微量、不足以作為治療用,因此頂多將牛樟芝當做保健品,患者仍應接受正規治療。

此外,有治療潛力不等於適用所有癌症,陳裕仁醫師指出,萃取的化合物就連在體外細胞實驗時,很明顯對肺癌卵巢癌沒有效果,因此不應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值。

牛樟芝抑癌  10年牛樟可培養
 
 
【聯合報╱記者黃寅/台中報導】 2013.10.22 03:30 am
 
曾耀銘以十年生的牛樟木培養出牛樟芝,突破以往技術。
 
朝陽科技大學天然物與生化工程教授曾耀銘,研究牛樟芝抗癌效用獲重大突破,他在牛樟芝子實體百餘種天然物中萃取出名為安卓幸(Antrocin)的化學物,發現它具有特強的抑制癌細胞生長活性,效果很好,最近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牛津大學的腫瘤學期刊(Carcinogenesis)上。對曾耀銘的發現,學術界多予肯定,但研究仍在白老鼠進行,離真正能做出人體用藥,還有一段極漫長的路要走。

同樣長期研究牛樟芝的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郭悅雄指出,即便安卓幸具抗癌效用,但未來要研發出一顆真正的用藥,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依一般美國的新藥研發看來,10年花5億美金是需要的。

曾耀銘說,這也是目前唯一經實驗證實抑制癌症效果比一線藥物還好的牛樟芝天然物,一次他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引起知名學者楊震的注意,兩人進一步針對安卓幸進行生化測試,發現安卓幸的確在大腸直腸癌細胞、肝癌細胞、肺腺癌細胞及乳癌細胞具有高度抑制性。

曾耀銘解釋,安卓幸能發生作用,最主要是能藉由調控癌細胞周期,抑制它的訊息傳遞,使得相關發炎訊號及細胞周期的進行受到顯著抑制,致使癌化反應減緩並消失,為治療以及預防癌症帶來新契機。

曾耀銘昨天亦公開多年來默默在朝科大建立的牛樟芝培養基地,表示只要嚴格選菌以及嚴控溫、溼度,牛樟芝在十年生的年輕牛樟木上就能培養,突破以往必須在30年以上牛樟木上才能長出的限制,讓牛樟芝的來源不虞匱乏,牛樟樹將不會再被盜伐。

台中榮總研究員、微生物免疫學博士徐士蘭說,安卓幸具有腫瘤抑制效用,對人體正常細胞的毒性亦小,成為抗癌藥物具有潛力,但離臨床實驗還有段距離。

也專注於牛樟芝研究的中興大學教授王升陽指出,牛樟芝化合物對癌症有抑制效果,若驟然拿來和一線抗癌藥物做比較,就比較不適當,因為安卓幸目前只能說是在實驗室裡對抗腫瘤有效。

【2013/10/22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牛樟芝抑癌 10年牛樟可培養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E7%89%9B%E6%A8%9F%E8%8A%9D%E6%8A%91%E7%99%8C%2010%E5%B9%B4%E7%89%9B%E6%A8%9F%E5%8F%AF%E5%9F%B9%E9%A4%8A-8242388.shtml#ixzz2iW09tqUQ
Power By udn.com

* 牛樟菇有神奇療效? 市售牛樟菇產品完全化驗不出子實體成分
* 【野生牛樟芝】 治療各種癌症的研究報稿 
 
我在能量測量上發現: 除非嚴重影響到肝臟,否則不一定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需要服用"牛樟菇"食品,且食品測量的結果,很便宜的當然成份濃度相對低,但貴的不見得就是比它牌更有效癌症在腫瘤時期一定要經過西醫的處理縮小後,這些抗癌食品才有它輔助的角色,千萬別捨本逐末,延誤醫療。

朋友的五哥懷疑肺癌,當時我幫他能量測量發現需要"冬蟲夏草"以及"巴西蘑菇",建議他開完刀再評估是否依然需要,等待開刀期間他等不及,聽他人介紹花了大筆錢買"牛樟菇"食用,而"牛樟菇"並不是針對肺癌有輔助效果的食品,使用之前應該詳加考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705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