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6日
醫師提醒舌吻可能傳播能引發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
【高子航╱台北報導】喇舌(舌吻)能展現濃情,但也可能傳播引發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醫師表示,國內有3成民眾帶有幽門螺旋桿菌,一般是藉食入遭帶菌污染的食物傳播,但也可能藉由接吻,尤其是舌吻傳播,民眾平日若口臭帶有酸敗味或常有胃部不適症狀,有可能是已遭感染,應就醫檢查。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廖朝聖受訪時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染,亦即透過民眾吃進帶有病菌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可能造成患者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嚴重恐致胃癌;除飲食外,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透過愛侶間的接吻或舌吻而傳播。
伴侶應同時就醫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說,幽門螺旋桿菌一般是存在於胃部等消化系統,但患者會因胃酸逆流,使得病菌從胃部「逆流」到口腔,患者若與他人接吻、尤其是唇、舌糾纏的舌吻,就可能傳播此菌。
邱展賢建議民眾,一旦確診染病,另一半也應就醫檢查。
邱展賢指,國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約3成,感染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胃炎、消化不良等,特別的是容易因胃酸逆流,散發出帶酸敗味的口臭氣味。
民眾若有上述症狀,邱展賢建議應就醫檢查,以防長期感染,引發胃潰瘍,甚至是胃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科主治醫師彭清霖說,雖患者口腔內可能帶有幽門螺旋桿菌,但與其共食,因吃進帶菌口水量少,幾乎不會因此途徑感染,而舌吻等接吻行為,則是已經國外研究證實,是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之一。
抗生素治療2周
廖朝聖說,幽門螺旋桿菌可藉由胃鏡、抽血或呼氣檢查法等方式確診,在治療方面,患者以口服抗生素為主,療程約須1至2周。
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注意事項:
★主要感染胃部,若不治療可能造成胃壁長期發炎,引發胃潰瘍,甚至是胃癌
★主要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民眾會因食入遭病菌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但接吻、尤其是舌吻也是傳染途徑之一
★感染者可能出現有酸敗味的口臭氣味,或有胃痛、消化不良,但也可能無症狀
★可經胃鏡、抽血或呼氣法確診,治療以服用抗生素為主,療程約1至2周
資料來源:廖朝聖醫師、彭清霖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