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1 20:24:49瀏覽4537|回應1|推薦0 | |
新醫學是以另一種探討的角度去解開中國古醫學的紗罩,而不再是陰陽虛實的輪迴推衍法。自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學說,乃至中國本身的五行學說都是因人、時、地之所需而產生;反觀近代以〝零〞與〝壹〞來闡述的發展傾向,這是〝十〞〝一〞的相關,但並不表示將永遠一成不變,從而〝五〞的哲學似乎有待進一步的翻新方能賦予它新的生命! 大凡的學習一種學問就像是交女朋友或談戀愛一般,必須全心全意的投入,而且不要把對甲說的話拿來唬乙;而套新的觀點也不容其他似是而非的託詞所敷衍,如此說:下痢表現出腸痛、痞脹、口乾、按則腹痛減、小便布利、苔稍黃而乾、脈滑數。上述每一個症狀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及條件,總是概況是腹痙攣,胃脹氣或擴張,水分流失,電解質不平衡所致。而不可以說〝按則腹痛減為虛證,苔黃而乾乃內熱而津液不足,腹痛乃胃氣機不暢,脈滑有痰濕,脈數有內熱……,〞或者把前者說法與後者說混為一談,美其名為「中西合一」的療法(縱然這樣子已比甲西醫看完說這是 gastroenteritis胃腸炎,再讓另一位乙中醫四診合參後說這是「XXX」來得高明)。其實一個病不一定要有個〝定名〞,而倒是要有個〝定位〞,或有個〝定相〞,這個〝位〞或〝相〞是可動的而且一直在變化,此正是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印證。每個人或許可學到相同的〝定名〞但絕少有機會診斷出相同的〝定相〞,這也是為何自古返今流傳如許多的處方、偏方的道理。瞭解這個情形後,您當不再迷惑於為何同樣的病名,以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和治療,會有一定的療效的道理。因為每個人所見的是不同的〝相位〞變化,或者說考慮的是不同的條件因素,除非您所見是錯誤的,不然一定會有改善的成績,所以一旦治療失敗,您當可以很氣知道為何失敗,而治療成功,也可以推知為何治療有成效,而不是陰陽相剋相生的陰陽怪氣所致才對。 中國的要是天然的物質而不是合成所得所,以成份極為複雜,而療效範圍也常因使用的目的有極大的彈性,所以寒、熱、溫、涼、補、瀉……等是相對應於所使用的對象而言。〝藥無寒熱溫涼,病無虛實陰陽〞,這是惲老師常提起來的話,而臨床上也確實如此。可笑的是,提煉出某某成分拿來治病,初始有效到頭來總是觸礁無功,此乃不知變化以對應之故也,而中藥之高明可愛處也是如此!故就要而論要似乎開始時頭頭是道,但終竟滯泥不化而不易理解,反而糟蹋了處方者的用心。 底下將處方與用藥的觀點做一概括性的介紹: E=MC2,能量是一切推動的本錢,〝動〞要能量,〝動〞可以產生能量,宇宙一切都在變動,所以易經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人體一但某處的動量不平衡則疾病橫生,而治療上改變其動勢是吾人必先考慮的大環境。疾病的分類如「呼吸系、淋巴系、心血管系、泌尿系、神經系、內分泌系、精神系……」,這些是要使學習者一學得綱領,而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則因人而異了;以糖尿病為例:糖的代謝不良,身體酸度增加於是乎血管通透性變大,此時組織缺氧並有脫水現象,最嚴重的甚至引起 COMA(如:NKHS非丙酮性高滲透壓症狀,乃是非酮酸性的嚴重脫水),病人常併有感染的病性,或者可能已經有腎病變有尿毒症或慢性腎炎,或者是肺部感染有肺炎或肺積水,心臟略擴大且有高血壓……等。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致病原理,即在某一個階段會出現一定的動量不足現象,如;腦〝浮腫〞會起譫妄慎則 COMA;感染十處於水分代謝排除不力而引起局部〝浮腫〞,血管脆度增加,氧氣缺乏,此時宜用興奮動量的方法並消炎退腫,在肺部如小青龍加石膏再加魚腥草…,即是為此而設;腎臟有慢性腎衰竭現象者,臉常〝浮腫〞而蒼白帶黑黯光澤,下肢腫溢是常見的現象,此時宜清腸使毒素自腸排出以減輕負擔,間接由迴腸動量之變化改善腎小動脈的痙攣,更有以腰薦神經反射來調節腎臟之血流,減少其缺氧狀況等;心臟擴大且有高血壓者,不只是心肌本身缺氧,肺臟因得不到足夠的帶氧血亦呈嚴重的缺氧現象有人因此造成夜咳不止而服肺的一般藥無法奏效,此時可以用擴張動脈法使血輸出改善,更可用強心法使心輸出功能加強,有用中樞神經興奮法使心功能改善者,如:清暑益氣湯,喘四君子湯…,此時宜配以鎮靜神經要及調節水分藥,這些都是著重在調節動量上用功夫。至於糖尿病本身糖的代謝亦可藉動量之改善而使得燃燒價提高,用鹼性藥及調節水分,促利膽以排毒都是治療糖尿病的必備條件。 呼吸道的疾病也是常可以見到明顯的動量問題:感染急性鼻炎時,清涕如水一湧而下,因富含組織胺(Histamine),於是鼻唇部受侵蝕得起潰瘍面,甚至鼻涕倒流引起咽喉炎及聲帶水腫得的挫不能言,若倒入胃則有潰瘍史者十九恆有復發現像,全身性的 Histamine及 Serotonin更有可從鼻腔散佈全身使小動脈痙攣,於是原來有酸痛的加重其疼痛,有宿疾的每多復發,這些都是鼻腔的動量不足造成續發性的其他動量不足如胃擴張,聲帶水腫,組織缺氧性痙攣等;治療上急性的,川芎茶調散可以興奮頸椎,改善鼻腔內血管痙攣,使 Mast cell得以散開而為全身血液所沖淡,另以菊花來消炎退充血,石膏改善黏膜通透性病有鎮靜頸椎神經反射的功能共襄退充血,另外腸胃道吸附走異常發酵毒素使過敏狀況改善;當然芳香溫和藥如:大茴,乾姜等都是胃肺的雙線興奮,在治療較久的上呼吸道問題都是首選的。長期久病的鼻子似乎更需要考慮動量的振奮,此時提高肺活量是最好直接提昇動量的方法,消炎藥只可酌量選用否則反而有抑制肺活量的效果。鹿茸、紫河車…等是荷爾蒙類的中藥,但也是極有效的ATP轉化激發劑,提高肺活量以補中益氣湯,大概是眾石皆知的了! 淋巴系統的病變其實不局限與淋巴本身,而常與血液、骨髓、內分泌有極密切的關係,所以最好不要單純以淋巴系病變去稱呼它,因為恐怕會造成觀念上的誤導。淋巴循環本是在血管外,組織間的一條回收管道,它的動量最低,所以病變時治療也較棘手傷腦筋。吾人或曾見到外傷後患處流黃水或化膿久不癒,此多為分枝桿菌或格蘭氏陰性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或殺黴菌藥治療感染,傷口癒後也多呈浮腫,及患處症痛不著力,這與淋巴動量不足有極大的關係,古人以陰症治用陽和湯乃是強而有效興奮代謝,促進淋巴動量的好方法。在橫膈處的淋巴動量不足,病人恆生胸脅脹悶現象,此時靜脈回流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很多肝病、肝硬化的病人可藉調整淋巴及靜脈回流而改善其症狀;小柴胡湯、柴胡疏肝湯、逍遙散…等,都是這一條件下的衍方,或如腸胃動量,或加中樞鎮靜,視各情況而變通用之。粘膜動量有關者如〝腹水〞,步論為何原取所引起者均可考慮到從淋巴動量去改善,以分利水分達到消腫的目的,如〝柴胡桂薑湯〞即是惲老師標榜的名方。免疫性的疾病,及特殊的人體組織結構:如甲狀腺、胸腺、乳腺均與淋巴動量有密切關係,處方上鈣劑及碘劑是不可或缺。 動量分佈運作不平衡,不足者亦有水分及體液滯積現象,過亢者每見過氧化作用造成血液游離酸根增加,而緩衝自由基 Buffer不足,於是乎出現所謂「陰虛」的証狀,若加上大腦缺氧而神經長期緊張興奮,則「心火亢盛,心陰不足」;若脊隨的Interneuron傳遞訊息不當(因GABA﹐及Serotonin﹐Substance P起紊亂,抑制的作用減低)於是副交感神經功能過亢,男子遺精,小便淋瀝或症閉,女子崩漏帶下者屢見不鮮,此乃小建中湯與柴胡加龍牡湯的精神所在;若更見「陰虛」証狀而有長期的下洩或腹脹氣,食後則如廁,此又是加上腸粘膜的病變,此則粘膜的動量不足而司此節區的脊髓反應過當(因抑制性的功能失調),醫學上稱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大腸刺激証候群,或神經性大腸炎),此病可長年纏繞而不得其終。治療原則乃加上粘膜調節併脊髓動量改善,一為興奮,一為抑制,兩不相駁也!中藥裏面幾個很有趣的事,如:桔梗為舟楫之藥載藥上行,牛膝則引藥下行,桂枝走手臂,薑黃治臂痛,羌活主上身肢體,獨活注下身肢體,柴胡性升,前胡性降……,諸如此類的描述不勝枚舉;若我們細心的察證古今名醫的用法,當不難見到其中的奧妙。譬如:桔梗為袪痰劑劑,但也用來改善喉頭的粘膜,間接改善頸椎,韓國人拿它當菜吃不把它神話的去用呢!因喉頭而頸椎這是處方用藥的重點,「舟楫」知名乃在舒緩頸椎緊張使其他藥能發揮加乘的作用。「牛膝性善下行」,因為它能引其他諸藥效發揮達於下半身,治療下半身的疾病,有人謂久服則滑精,「滑精」乃正常現象,人每多怪之而隱密不敢言;牛膝非能滑精,而是能固精,何也?滑精乃腰薦神經之一過性興奮,而興奮若不正常的持續才是病態,牛膝能使Interneuron的閥值(threshold)提高,所以有補腎之說,但神經是不能長期抑制,更何況久閉滿盈自當溢而後已,此乃極自然之現象也;另有「土牛膝」一物,乃是消炎抑充血的,不可以混為一談。桂枝主上肢並非全然如此,但若配合其他血管擴張劑則反映下之明顯些爾!蓋上肢距心臟近,回流也較下之容易,動量上肢遠比下肢強化許多。薑黃本有止痛效果,但對橫膈力量不足,造成膽汁排泄不良者尤效,此乃黃耆桂枝五物加味湯及蠲痺湯中使用它的道理。羌獨活,一主上,一主下,究其然無非是芳香興奮脊髓,而以鼻部及頸部處尤甚,另外他亦能促ATP的活化,對於神經運作反應遲緩者效佳。柴胡、前胡本是不同的作用,說柴胡主升乃因併用升麻、黃耆而能振奮神經,改善肺活量使平滑肌收縮大增,此乃其性升的主因。若單用柴胡則無此效果,又柴胡也能入腦起鎮靜作用,乃其特點之一。前胡是良好的袪痰劑,因能使氣管壁的緊張緩解於是喘咳得以改善!事實上咳則肺活量受抑,而粘膜壁的緊張度也相對提高,所以柴胡、前胡並用可以有雙治的效果。所以說研究藥反不如研究並,要是死的,病是活的,知道某病某條件,究能有相對於此條件的治療原則,此即前述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後在談現代醫學下的產物,〝手術後動量失調〞。舉個病例來說吧!某女老師甫退休今年65歲,當年從大陸逃難到台灣,自謂受盡折磨三餐不濟,來台後生活大為改善,但不幸長了子宮肌瘤併卵巢囊腫,於是在某大醫院接受手術將子宮及卵巢全部割除,直到十多年前他開始直腸脹氣,大變數日一行而乾硬,全身急速呈老化現象,皮膚皺摺增加,婉如七、八十歲模樣。經全省各大醫院診治無效,於是又轉投中醫,經老派醫師名家不計其數,但見日日消瘦,今則瘦如竹竿、在此期間,失眠,足趾疼痛相繼發生;診其脈沈,時則弦,苔厚膩而邊白,質淡紅或出現乾裂紋,抽菸日近一包,胃納正常,小便清長不痛,腰不正,易怕冷,也易怕熱,兩掌魚際偏紅,外觀上則顴紅而臉蒼白,結膜為貧血相,無黃疸,並經X光檢查及超音波掃瞄均無其他不良異物滋生,一般生化檢查也都在正常範圍內。如今最困擾她的問題:「失眠、腹脹氣、腹痛、便秘、右足趾一、二趾底痛不能行走」;縱觀上述似乎很複雜,而且並正診斷也大致完整,但關鍵在於手術引起腸動量異常,加上女性荷爾蒙缺乏而時急性老化,肺活量不夠而有長期缺氧,而二氧化碳排除未能完全,併有前述 Buffer不夠為體液代謝緩衝之用。當時對此病例雖掌握病機之由,但處治上更不能一勞永逸,後來才悟出動量雖均有不足但是奧妙之最仍在「腸胃」,而此久病積疾亦非湯藥所能奏教,蓋腸粘膜已呈乾而少津,復加手術後由腸粘黏現象(Intestinal adhesions)此時已促動量及神經均無法持久且多用反生抑制,有鑑於此乃建議病人改服散劑,方以鎮靜舒緩黏膜緊張為主,再以食療法「荸薺、高麗菜、人參汁」合煮,當點心吃,幾天後即見明顯改善,但此疾病已發生機械性之人為破壞,若要痊癒永離藥物恐非容易也! * 中醫的處方科學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