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8 18:15:31瀏覽408|回應0|推薦0 | |
撰文/ 陳明豐醫學博士 一、肝病患者的困境 很多患者一知道自己罹患肝病後常會陷入迷惑,我到底是用西藥治療或中藥治療比較好?兩者到底有什麼差異?兩者可以合併使用嗎?要了解這個答案要先了解:「中醫的肝並不等於西醫的肝臟(liver),因為兩者的定義並不同」。 二、中西醫學治療肝病的差異 從現代醫學來看,中醫學上的「肝」乃調整人體肌肉及血管緊張度之自律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之功能的代名詞,它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當吾人生活過度緊張及長期情緒壓抑,就會引起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導致肌肉及血管平滑肌緊張,因而容易出現口乾舌燥、肩頸僵硬、頭暈及情緒易怒等症狀,此中醫稱為「肝火旺」。有「肝火旺」症候的人,不一定真的肝臟有問題。另一方面,西醫學上的肝(英文為liver),乃生命維持者的意思。肝臟負責體內合成、轉換、解毒、排泄及血液調整等功能。我們可以說:肝臟是吾人賴以生存的臟器,它同時是身體中最精密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中西醫學對慢性B型肝炎的理論不同。中醫認為肝炎乃濕熱外邪侵入人體,引起肝脾濕熱,進而阻斷氣機,導致氣滯、血瘀,進而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等病態。另一方面,西醫則認為B型肝炎乃病毒侵入人體,再加上人體免疫力不足,引起反覆發炎,導致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 中西醫在診斷及治療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西醫診斷以抽血檢測B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體,並測肝功能。中醫診斷則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將病患分成各種證型,但目前證型歸類尚未清楚。另一方面,西醫治療以抗病毒藥物為主,而中醫治療則強調辯證論治原則。 三、常見的肝臟疾病 常見肝臟疾病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炎及代謝性肝病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佔最多數。病毒性肝炎又分A、B、C、D、E等,其中以B型肝炎佔最多(佔總人口15~20%),其次則是C型肝炎(佔總人口3~5%)。慢性B型及C型病毒性肝炎的可怕,乃是它們會引起慢性化,而經過20~30年的肝臟炎症變化後會導致肝硬化,進而誘導肝癌的發生,此稱為「肝病三部曲」。 四、B型肝炎病毒的特色 要知道如何治療B型肝炎就要先了解B型肝炎病毒的特色。很多人一知道自己得了B型肝炎病毒以後,就終日惶惶不安,好像碰到恐怖份子一樣。其實B型肝炎病毒並不像恐怖份子那樣可怕,它是很溫和的,本身並不會傷害肝細胞。那麼到底是誰引起肝細胞的傷害呢?乃是吾人本身的淋巴球細胞。在小孩時代,雖然病人體內已有B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因淋巴球細胞尚未成熟,對病毒置之不理,因此不會引起肝炎,此稱「免疫耐受期」。直到病患進入青年期,其淋巴球細胞逐漸成熟,它們發現B型肝炎病毒躲在肝細胞內大量繁殖,於是發動猛烈的攻擊破壞被感染的肝細胞,迫使病毒跑出到血液中進而被抗體所清除,此乃「免疫擴清期」。在急性肝炎後,如果免疫細胞功能足夠,大部分的B型肝炎病毒會由活動性轉換為非活動性,它們的感染力會大為降低,也就比較不會引起肝炎反應,而成為健康帶原狀態。但仍有部份(約10~15%)患者由於免疫力不足,無法引起足夠的免疫反應,被活化的淋巴球無法破壞所有被感染的細胞,而使病毒殘存。這些殘存的病毒會繼續增生,反覆誘發肝炎,此乃慢性肝炎。 五、B型肝炎治療藥物及治療原則 治療B型肝炎的西藥主要是抗病毒藥物,又可分為皮下注射用的干擾素及口服抗病毒藥(如干安能、肝適能、貝洛克、喜必福、惠立妥等)。口服抗病毒藥抑制病毒複製的能力強,但無提升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干擾素抑制病毒複製的能力雖不如口服抗病毒藥,但卻會提升抗病毒的免疫能力,而使治療效果能夠持續維持。不管是口服抗病毒藥或注射干擾素,其治療一年內使B型肝炎病毒由活動性(e抗原陽性)轉為非活動性(e抗原陰性)的成功率約為30~40%,高於自然病程的轉換率(10%)。何時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相當重要。當肝功能指數升高(GTP大於200U/L)時開始使用抗病毒藥,其使e抗原消失的成功率,遠高於肝功能指數不是很高時(GTP小於200U/L)就開始使用抗病毒藥。因此,每次肝功能指數飆高就代表淋巴球細胞開始活躍,準備與病毒一決死戰,此時也就是開始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最好時機。 六、中藥治療B型肝炎的角色 至目前為止的研究顯示,中藥直接對抗B型肝炎病毒複製的能力相當有限,我們過去小規模的臨床試驗則顯示,小柴胡加減方可提升干擾素促使活動性B型肝炎患者之e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及e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的效果。由以上結果可知,中藥在B型肝炎的治療屬於輔助角色,它們無法取代西藥之抗病毒藥物,但卻可以加強抗病毒藥物的效果,同時可以改善病患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在此要提醒的是,中藥與西藥抗病毒藥物的合併使用,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方為安全可靠。 七、慢性C型肝炎的現況及治療方法 目前國人罹患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約佔總人口數的3~5%。由於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比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更容易引起慢性肝炎,也更容易誘發肝硬化及肝癌發生,因此,病患更應該積極的接受治療。目前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藥物以長效型干擾素(每週一次經皮下施打)合併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其效果相當不錯。 八、肝硬化的治療 肝硬化是慢性肝炎最後的結局,此時肝細胞已大量壞死而被纖維細胞所取代。肝硬化依肝臟功能區分成代償期及非代償期。在代償期,肝臟功能尚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所以患者不會有明顯症狀。然而一旦進入非代償期,肝臟無法製造足夠的白蛋白及凝血因子,也無法充分解毒,就會出現腹水、出血及肝昏迷症狀。肝硬化患者治療之最重要的關鍵是儘量避免吃不必要的藥物,以減少肝臟的負擔。另一方面則是接受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檢查,如果肝功能異常且肝炎病毒檢查在高水平,則須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最近的研究顯示,長期抗病毒藥物的治療不但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複製,阻止炎症的進行,甚至可以部分逆轉肝硬化,減少癌症的發生。 九、肝癌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肝癌長期以來高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原因是國人罹患肝炎性病毒的比例相當高,而這些患者(尤其是肝硬化)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一旦患者被診斷肝硬化,隨著時間的推展,每年新出現肝癌的機率高達5~7%。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最好多吃些黃綠色蔬菜水果,並少吃醃製品或花生製品(常含具致癌性的黃趜毒素),以預防肝癌的發生。 早期的肝癌(小於3顆且小於3公分)可以用手術或射頻電燒法處理,其五年存活期相當不錯,而且有完全根治的機會。中期的肝癌(大於3顆且大於3公分)則須結合血管栓塞、射頻電燒、酒精注射或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等治療方法來控制病情,其獲得完全根治的機率已大大降低。一旦腫瘤侵犯入門靜脈(供應肝臟營養的主要血管系統)或轉移到其他臟器,則很難獲得根治,此時放射治療或標靶療法的目標則是控制腫瘤成長的速度,以延長患者的生命。因此之故,肝癌的治療首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此必須特別提醒的是,由於肝臟沒有神經,小型的肝癌並不會有明顯症狀。除非病患積極定期(每3~6個月)接受腹部超音波及血清胎兒蛋白檢查,否則很難早期發現小型肝癌。 十、結論 B型肝炎及c型是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長期的慢性肝臟發炎則會導致肝硬化及增加罹患肝癌的機會。治療B型肝炎及C型肝炎的方法是以西藥(抗病毒藥物)為主,中藥為輔。越年輕時利用抗病毒藥物將肝炎病毒清除或將活動性肝炎病毒轉換為非活動性肝炎病毒,則可以顯著的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定期的追蹤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小型肝癌,增加根治的機會。隨著醫學的進步,病毒性肝癌已不是可怕的夢魘。只要積極治療及追蹤,肝炎患者仍可獲得美麗燦爛的人生。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