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昏沉水腫、食慾不振?夏天濕氣重,中醫教你簡單養脾袪濕引用自:
2018/07/21 10:10:56瀏覽955|回應0|推薦1

明明沒吃什麼特別的食物,但排便老是感到稀稀糊糊的;沒病沒痛的卻食慾不振;睡前也沒喝多少水分,怎麼隔天起床後,發現眼睛腫腫的或是臉變腫了?這些症狀都可能與「脾濕」有關。

 

 

脾臟代謝不順 醒來昏沉水腫

「脾胃是後天之本」,三軍總醫院中醫師林齊魁提到,脾臟有2種主要任務:一是運化水穀精微,我們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脾胃的消化分解後,好的養分往上送到肺部,再由肺臟輸往全身,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另一個功能是運化體內水濕,就是運化代謝身體裡的液體。

 

當身體裡的水液太多,脾臟來不及運化代謝,時間一長就自然形成了脾濕。濕氣淤積在身體久了,就變成了黏稠的痰,再不改善,就會讓脾濕升級成了痰濕;所以,痰濕體質常出現在肥胖者身上。

 

中醫師陳旺全提到,脾胃受損後,不能正常地運行,就會導致水濕停滯在體內。對身體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是腸胃消化的功能出現問題,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脹氣,腸鳴、大便稀軟或黏滯排不乾淨,也有人會出現噁心欲吐、食慾不振等症狀。另一方面,濕邪大量累積後,水分代謝出問題,身體便會覺得沉重,全身怪怪的,有人一覺醒來便覺得頭昏昏的,或是眼皮浮腫或臉部水腫等,或是下午特別疲倦、嗜睡等。

 

少吃高油高糖 陽氣才能振奮

「脾濕會造成食慾不振,但食慾不振的原因並不是只有脾濕。」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陳俊良提醒,有時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常見的有癌症化療藥物,或是肝臟疾病、慢性病等。

 

林齊魁認為,濕為陰氣之邪,容易損及陽氣、阻滯經絡。預防或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少吃大白菜、瓜果類等寒涼食物,以及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減輕脾胃的負擔。

 

陳旺全也提到,夏天氣溫高,卻也是濕熱的氣候,很多人會吹冷氣降溫,很容易寒氣入侵,最好適度運動,流汗加速排濕。

 

中藥調理

治脾濕有很多方劑可用,陳俊良列舉五苓散、苓桂朮甘湯等,常見健脾祛濕的藥材白朮、茯苓,四君子;容易感到倦怠或疲累,是脾氣虛的特質,也可用人參或黨參補脾虛,至於健脾袪濕食療,最常見的就是四神湯。

 

按一按,濕氣退散

想要健脾胃,可按壓腳上的「足三里」、腹部的「中脘穴」。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11346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