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3 12:49:32瀏覽895|回應0|推薦2 | |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21日 上午12:00. 陳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患者常因濕熱鬱蒸、痰濕內蘊,進而導致濁氣上泛,或是由於肝腎虧損,進而導致目失所養;或是因為久病所引起,進而導致患者氣血虛虧、不榮於目,最後就可能會在眼前出現黑點,常隨著眼球轉動而飄來飄去。 陳醫師進一步指出,這種病症通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高度近視患者、眼睛裡面發炎、動過白內障手術者、視網膜血管病變患者等,都可能會誘發。 建議患者可以飲用甘菊花茶來做好日常保健,需準備菊花、枸杞、山萸肉、車前子等藥材,衝入熱水半瓶約泡廿分鐘後即可飲用,但濕熱上泛、痰濕內困者忌用。 也可以飲用枸杞菊花茶,需準備菊花、枸杞、夏枯草等中藥材,然後把這些中藥材放到熱水瓶裡面,衝入適量熱水,悶廿分鐘即可飲用。 陳萍和表示,由於這種病症是正虛失養,治療重點應重視培本補益,同時從祛邪、扶正二方面著手,其中,前者常以祛痰除濕、消瘀散結為主,後者常以滋補肝腎、養血益氣為主。此外,針灸療法可以活絡眼部氣血循環,對改善病情有幫助。 陳醫師指出,這種病症雖病在神膏,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玻璃體,但也可能由其他眼疾所誘發,所以還需要著手治療原發疾病;患者除生活不便外,病情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併發繼發性青光眼等病症,應及時接受治療。 中醫師林琬翎指出,針灸療法也可治飛蚊症,先辨明眼疾的寒熱虛實,驗明經絡部位,利用針刺或艾灸採補法或瀉法促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正復邪除,以退赤消腫、退翳明目,常用穴位包括攢竹、瞳子骨翏、承泣等穴位。 攢竹穴位於人的臉部,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亦即當眉頭陷中,眼眶上切跡處;瞳子骨翏位在臉部,在眼睛外側約一釐米處,亦即目外眥旁,眼眶外側邊緣處;承泣穴位於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