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聲波療癒身心
2017/11/09 07:33:42瀏覽1217|回應0|推薦1

声波疗愈身心,古人早已知晓——庙宇的钟声,教堂的唱诵,正是音乐加持力的体现。今天,缪强教授带我们用科学解读这一奥妙。


波,是看不见的物质


记者:您是如何踏上经络研究之旅的?

缪强:1965年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国家科委就职。主要从事科技规划和管理工作。1972—1989年,我自愿到中科院工作。开始7年在物理所做受控热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其后的8年在空间物理所做人造卫星微波遥感的数据反演和源程序设计。在这些工作中,先后得到两弹元勋彭桓武、陈芳允、王大珩和钱学森教授的指导。在中科院的最后2年,我有幸遇到中国经络科研的领路人、生物物理所祝总骧教授共事了半年,对经络研究产生了兴趣。1991年在德国科隆,我先是建立了一个有限公司,从事心脏起搏器生产线的设计。此后就致力于经络和中医的科研。研究所需经费,包括建立实验室和小型图书室,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等都是个人出钱。


记者:请谈谈经络科研的现状。

缪强:近百年来,东西方科学家曾无数次尝试寻找人体经络的解剖实体,均告无果。20世纪还发生了朝鲜金风汉教授将淋巴小管误认为经络组织,而自杀的悲剧。

我认为,世上万物的存在形式,一为物质,二为波。找不到物质实体,那么我就从生物波入手。研究生物波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应从人类所处环境出发。

图2   人在日地空间的位置


天人相应,有生物波


缪强:人体内有两种主要的生物电流:一是心电,在毫安范畴;心电脉冲从窦房节出发,经房室节,到浦肯野丛,最后到心肌各个部分。二是脑电,来自中枢神经,其电流比心电弱得多,在微安和纳安范畴(注:1毫安=1000微安,1微安=1000纳安);脑电从大脑,过脊髓,至人体器官、肌肉、骨骼、结缔组织和皮肤等,也可以反向上传。

环绕地球有一个地磁场。人体电生理现象与地球电磁场,以及太阳为主的地外星体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洛伦兹力。这种洛伦兹力的形态,是振动,一种非常低频的振动,1至100赫兹之间,属次声范围。

根据机械运动的“受迫运动”原理,次声波作用到人体整个组织,最后引起人体自身产生固有频率的振荡,产生了生物波。生物波沿着经络走向,但垂直于经络传导(见图3生物波沿经络线横向振动的传播),是一种横切声波,而不是纵波。其传导的速度是人体中声波的速度(1000-1500米每秒),频率在2000-20000赫兹左右。当其振动遍布全身,表现为全身进入“平衡状态”。


记者:人体电流在日地磁场作用下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震荡人体产生了循经传导的生物波?

缪强:就好像我敲桌子,你听到的不是我敲的声音,而是桌子本身固有频率振动的声音。所以,由于次声波的作用,尤其当这个次声波的频率非常低的时候,引起的人体生物波的传播。


图3  生物波沿经络线横向振动的传播



振动,使生命成为可能


缪强:在我提出这一理论前后,许多有名的实验室验证了这一现象。例如香港大学,用核磁共振手段观测到了垂直于经络传导的振荡横波和钙离子的富集现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郭义、徐汤萍等发现,针灸时沿经络线和穴位的钙离子富集的现象。80年代至90年代以美国J.Sneyd为代表的数十位科学家发现,在人体受到机械刺激和伤害后很短的时间,以激痛点为中心,钙离子在相邻细胞之间出现和富集,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钙波。这种钙波不只出现在皮肤和肌肉里,而是在穴位附近的骨骼、筋膜、血管、神经系统同时产生。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发现了,这种钙离子传播是以波动的形式存在。这让我非常振奋。因为钙离子对人体生理活动非常重要,对调节心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偶联而使肌肉伸缩,感官和疼痛的上传和中枢指令的下行,增加酶和激素的活性,遗传基因的合成和转录,卵子受精的过程等有重要作用。李政道教授讲:“人体中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就是波,人体上有多少种波,若干种波会引起超级共振。”近30年来,中外各领域的科学家,包括各个领域,在生物波及其作用上,都有了新发现。如果通力合作,不久的将来可能就能够为破译经络打开一条道路。


记者:什么是“气”?

缪强:通过研究,我认为气血可以这样定义:气,就是次声范围内一种振动在人体中的传播,一种声波。血,就是血循环和微循环。细胞膜是由双脂层构成的,是一种液晶结构。细胞膜有六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包括转动,上下滚动,左右转,多分子成排移动,两层膜的翻滚,还有像秋千一样整体来回运动。



图4     细胞膜的六种运动方式

正是由于“气”的震动作用,保证了细胞膜的运动性和流动性,才使细胞生命成为可能—使外部的氧气、营养物质和信息能够穿透细胞膜进来,使内部的废物排出,这样才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是大分子,如酶或者激素要穿过细胞膜,必须有一个离子通道。我认为细胞膜的这种运动性和流动性,是产生离子通道的重要保证。


经络:生物波的“场效应”


记者:经络和穴位都在人体凹陷的地方?

缪强:对。德国推拿学院院长孙卫中博士对这个问题也有深刻的研究。人体里,经络是一个“场”,而不是几条线。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细胞,都存在经络现象。《黄帝内经》讲,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孙洛、浮络,无限缠绵,从具体器官到非常微观的系统(包括细胞)都存在经络现象。生物波是一个场,在全身都引起震动。为什么产生经络呢?生物波的传播,就像人在山谷唱歌,有一种山谷效应。在山地唱歌,你的声音,只有沿着山谷或河谷才传播得远。因为声阻抗低。生物波在人体的传播,也是如此。内经说,经络都在分腠间。比如足三里,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凹处。所有365个穴位,都是在人体凹的地方,这非常重要。12经络就是生物波能量集中的地方。这就是我提出的山谷效应(Valley Effect)。


五音疗疾的原理


记者:受迫运动实际是一种共振?我采访过福建一位患乳癌和肺癌的钟姓患者。她回忆,经过反复手术、复发后,她改练郭林气功中的吐音功进行治疗。当时乳房创口有花生仁大的结节。一天,当她很放松、悠长的吐“哈”音时,振动一直传播到结节处,气冲病灶,第二天开始结节就逐日软化,直到消失了。这种吐音就是在体内做一种共振?

缪强:对。药的中文繁体字“藥 ”是草字头下边一个音乐的乐字,说明古人知道音乐能够治病。我们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语音疗法的字音频率一般都是很低的(在次声范围),这种很低频率的声波刺激人体组织产生受迫振动。这就是我说的生物波。它与人体内脏和组织产生共振。这个生物波的频率是由人体自身的性质来决定的,包括软硬组织的弹性模量等因素。


针灸:激发驻波效应


记者:请用您的研究成果,解释一下针灸治病的原理。

缪强:我的研究可能对解释中医治病的原理有一定意义。例如,关于针刺为什么能治病,我发现的生物波的干涉现象,即“驻波原理Stading Wave Principle”起相当大的作用。当针刺入穴位后,生物波振幅会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使受刺穴位和相应的经络处于一种高激发状态。这种从平衡态到激发状态的变化,使细胞更加活跃,使细胞膜跨膜的极化放电强度适当提高。

因为细胞膜有一个负90 MV的电位差,在细胞膜外面是正的,细胞膜里面接近细胞质(等离子体)是负的,在一次极化放电以后,它要重新有一个再极化的过程。通过这种反复的极化和放电,就完成了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现象,例如从心脏来讲就完成了每分钟60次的搏动。“控制论”中最重要的是把握“状态”。毫针虽小,却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体状态,使人体进入“激发态”,这是针刺治病的原理和奥妙。


记者:您现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缪强:针刺麻醉是我近年研究的重点。为此我提出痛觉神经传导的“突触阻滞Synapse Block”原理。在痛觉神经上传到脊髓和中枢时,由于针刺强化生物波的作用,抑制了前后突触中的神经调质的作用,使上传电流减少,由激发电流EPSP变成抑制电流 IPSP,减少了痛感,从而实现了镇痛,产生了麻醉效应。再下一步研究方向是“针刺戒毒”的神经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研究。2016年联合国大会统计全世界有约2,900万人吸毒。而针刺戒毒有没有副作用,应该很好地组织力量去研究。如有可能,我对中草药治病的经络和细胞分子生物学原理也很感兴趣,可以提出一个研究纲要。


图5    繆强在宇宙-生理学实验室(Cosmos-Physiology Lab)

记者:您对经络研究有何展望?

缪强:20世纪美国著名科学家维纳提出了“工程控制论”,应用到宇航上,他是受昆虫生命活动的启发而进行研究的。他的学生钱学森教授晚年提出“生命控制论”,又回到了生物界。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调节人体的平衡状态,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经络研究,仅就医学单方面(中医或西医)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这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上至宇宙,下至人体细胞,多学科的交叉科学”。不只是一个中医西医的问题。人类进化到现在400万年,是离不开这个日地环境的。所以我提出宇宙生理学,我们人类在地球表面生活,受到宇宙、星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诸多生命现象。

经络的破译不仅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展现了经络的现代科学原理,正确认识了生命的真谛,而且有巨大的经济技术价值,例如在医学、制药、IT产业、人工智能等方面将引起革命。经络研究要与很多学科结合起来,例如日地物理学、电磁学、液晶学、声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微循环学、生理学和中西医学等。就像20世纪60年代美国组织阿波罗登月计划一样,要求有数个科学团队集体攻关。这只有在国家层面的安排下才能完成。

本文插图均由缪强教授手绘,转载请注明图文作者和出处。


注:文章已获作者—德国《华商报》记者李阳授权转载


引用自:http://mp.weixin.qq.com/s/_Gp0JrOEzN_P6BXJafcl9Q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1089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