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理論與現實
2010/06/07 16:10:19瀏覽550|回應2|推薦38
"DISCIPLINE AND LOV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TO GUIDE YOUR CHILDREN." 向來愛分享教育理論的艾美莉媽媽在聚餐時苦口婆心的勸著波琳媽媽。雖然了解出發點是善意的,但波林媽媽受不了艾美莉媽媽對她教導孩子方式的斷章取義,兩個人開始唇槍舌戰,在座一起聚餐的朋友一下子全愣住了,雖然設法岔開話題,但是沒有成功,原本愉快的氣氛劇降至冰點,打圓場的話語尷尬地凍在半空中。

波琳媽媽和兒子為了什麼時候該到高爾夫練習場接他而起了爭執。波琳告訴欠缺練習的兒子說在她將在下課15分鐘再來接他,給他多點時間練習,畢竟再兩天就要去參加比賽了。兒子卻反用命令的口吻要波琳準時接他,並且以挑釁的口吻大聲說如果波琳敢不準時到的話,他會直接和站在一旁的球友一起走,晚上必定會遲歸。波琳被兒子兇了一頓,心裡很不舒服,回到車裡眼淚成串成串的流個不停。這種衝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波琳不懂為什麼兒子總是要在公眾場合給她難堪。

下課時波琳準時回到球場,卻不見兒子,她心裡冒起了無名火,耐著性子等了十五分鐘才撥了電話給兒子,兒子反倒說還要再練個10 分鐘才要離開,要她再等一下。波琳媽媽火大了,直接衝進球場大聲叫兒子馬上出來。霎時球場的人全部看著他們,兒子當場臉上掛不住,氣沖沖的抓了球袋衝到停車場,一直到吃飯時兩人還繼續冷戰。

艾美莉媽媽看到波琳兒子沮喪的樣子,問了他怎麼回事,兒子當然撿有理的說,愛美莉沒弄清楚前因,就開始有點語帶責怪地對波琳媽媽進行父母該如何教養孩子的心理輔導。不過艾美莉的兒子最近也才在學校惹了小麻煩被禁止上學三天,波琳受不了艾美莉自以為專業、卻自個兒雙重標準無法實踐,反問艾美莉若碰到兒子公然再三忤逆或對父母有挑釁言辭時要如何處理。艾美莉又扯到愛的教育、防犯是最佳法則啦等等教育理論,波琳翻個白眼,可能心想愛美莉實在是五十步笑百步。愛美莉沒注意,繼續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終至波琳媽媽很明白的叫愛美莉媽媽以後不要管她家的閒事了。

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個人業障個人擔。尤其是家務是,不是身在其中,很難公平判斷。波琳和她兒子都太衝動了些,互相都沒在人前考慮對方的面子問題,而且氣話沒好話,氣氛都弄擰了。不過波琳這位單身媽媽要教個叛逆期的男生就很難,爸爸只要在週末做個有求必應的財神爺,教導問題全是落在媽媽身上,也難怪她要常常和兒子起衝突。我自忖生氣時也會對著我家小美女開罵,氣消後還不見得回頭去溝通。教孩子的理論是都知道的,也常常在update新知,但現實生活是否能照著教育學家的SOP? 答案是,真的難。

學到一件事,熟朋友對這種事才會願意挺身而出斡旋母子關係,但是似乎私下溝通較妥,拿來當晚餐話題真是不妥。尤其碰到“妳給我的不是我要的”情形時更是尷尬,還是記住“沈默是金”吧!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rksuperhard&aid=4102670

 回應文章

e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理論只是用來參考,無法全部一體適用~
2010/07/13 00:15

不能瞭解全盤事件就進行溝通

不能擁有同理心,並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的溝通

往往是很難達到效果的

畢竟人都有脾氣

也有死結、好面子的問題

況且時間點,更是會影響溝通成效的關鍵

好友您說的好,確實理論只是拿來參考的

如果每個理論都可以百分之百適用在每一個人身上

那天下就沒有教養的問題,更沒有溝通的問題了呢~

這是一篇很棒的分享文呢~值得再三省思

也謝謝好友這麼棒的好文分享~


從分享開始,我們的世界將大不同...
從自己開始,用熱忱感染這個世界...

Worksuperhard(worksuperhard) 於 2010-07-13 15:20 回覆:
總結得真好!以同理心來溝通真的很重要。謝謝您的分享!

大虎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我以為美國的教育比較成功!
2010/07/02 21:07

我以為美國的教育比較成功!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

是說洋媳婦教小孩的方法

譬如小孩中午不乖不肯吃飯

還把<碗+飯>丟在地上

洋媳婦就讓小孩餓一天

到了晚上小孩肚子餓了

還是不准吃

我真佩服這位洋媳婦

下次小孩就不敢了

中國人好像做不到

甚至有的父母或祖父母

還幫小孩餵飯

其實小孩已經大到可以自己吃飯了

妳說怎麼辦?

Worksuperhard(worksuperhard) 於 2010-07-03 14:27 回覆:
美國人多半認為孩子最好早點對他自己作的事和選擇負責,就算孩子因而跌得鼻青臉腫也無所謂(只要不發生違法行為或者生命危險),因為孩子應該要對自己選擇的路以及產生的後果負絕對責任。

您說的吃飯教育,我知道也有中國父母嘗試過,可是父母多半沒先協調好,而後媽媽不忍心,沒有辦法堅持。而孩子也很聰明,下回在碰到問題一定會跟心太軟的媽媽撒嬌,找靠山去。唯一成功的居然是我朋友的爸爸。孫子到爺爺家度週末,看到婆婆煮的中國菜,不肯吃,爺爺講了兩次都沒聽。後來爺爺叫孫子別吃了,下去玩,然後把整碗菜飯包好放進冰箱。晚飯時把那碗飯拿出來熱好叫孫子吃,孫子又拒絕,但是爺爺不給別的,零食更別想。孫子淚眼汪汪的餓著肚子睡覺,第二天早上,餐桌上又是那一碗飯,孫子就乖乖的把飯吃了。以後婆婆煮什麼,都吃。

結論是,教育看父母,無關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