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改的對象不該只是校方,家長也需要被教育
2009/03/10 09:09:37瀏覽440|回應0|推薦3
前幾天,李家同教授對當下小學國語文教育的一番評論引起了廣泛討論,值得可喜的是這應該能夠引起相關人士重視此一問題,或者進而研擬改善之道,另一方面,此一問題又讓我們看到了教改十餘年來的缺失.想當初李遠哲大力提倡教改,至今效果實在是不盡理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絕非一句道歉所能彌補.當初不曉得是誰擴大了諾貝爾獎神聖的光輝,把一個學者美化成無所不能的上帝,所以李遠哲便得如此之高瞻遠矚,以一個教育門外漢之姿肩負起這百年樹人的重責大任.如此看來,那些窮其一生之力鑽研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似乎都該感到汗顏或儘早改行去.....幸好我已經成為教育界的逃兵了

言歸正傳,教改的失敗,除了教育當局與校方,家長也該負一部分的責任.因為就是有些家長跟李遠哲一樣,外行硬要裝內行,不但干預學校教育,最糟糕的是還失職於家庭教育.

就我的觀察,當前部份家長對教育的負面影響如下:

一,過度干預學校行政與教學
現代家長相較於過去,通常已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資訊大量流通卻不見得受用的結果,有些人往往就自詡為學校教育的監督者.在小學校園裡,家長會某些成員常會藉勢干預學校行政與班級經營便是一例.比如說藉由特權讓小孩加入某些校隊,以爭取升學優勢,甚者在班級編排時挑選老師(雖然教育局明令禁止特權介入編班流程,但你知道,還是有變通方法的),連挑選教科書版本,家長都要來參一腳.家長參與選擇教科書的流程以示公開公正與公平性是種美意,可常常變成外行領導內行的荒謬結果,我就親眼看過某位家長只不過是曾因公外派至澳洲約莫一兩年(未曾留洋求學),便常在校務相關會議上大放厥詞,想要證明自己對教育的專業,甚至干涉英語教師選書,怪了,到底誰是教學者?你實際參與過教育活動嗎?你是否又知道學習目標,課程進度與教學活動之間的相關性?
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不是嗎?真的這麼厲害,建議你可以找機會到學校實際教上一周課程,包含早自習午休直到放學,樣樣都別錯過,再來發表您的高見.

二,過分依賴學校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
完整的人格須經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所型塑.對一般學齡兒童而言,家庭教育的功能絕對比學校教育來得重要許多.一天24小時之中,在學校的時間了不起只是8到10小時(加上課輔班),其餘的時間包含假日都是在家中度過.一個班級三十餘位學生,每個人各有其特性,遠遠不及同一家庭成員中的普遍相似度.但是某些家長卻忽略了家庭教育,而把教育的責任一味地推給學校.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家長跟老師抱怨自己的小孩難以管教,他也沒辦法.問題是,你是他的父母,如果連你都沒辦法,誰還有辦法?你自己都不在乎小孩的教育,又如何要求別人好好教導你的小孩?
是的,老師在小孩的心目中當然較家長來得有威嚴,但若一個孩子任性妄為無法管教,通常都是從小父母的教養態度所養成.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某位國中生因為遲到被訓導處罰坐在訓導處前的地板上,其母馬上怒告媒體,控訴學校虐待學生與傷害自尊.為啥她不檢討自己小孩的生活習慣呢?督促小孩準時上學不該是家長的責任嗎?真的要自尊就要先自重,該做的事不做好憑什麼要求別人尊重你?訓導處也希望天下太平,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循規蹈舉,誰會閒著沒事找自己麻煩呢?

三,利用媒體爆料,惡化親師生關係
如前例所述,明明是家長疏於管教,媒體卻甘心被利用,不曉得到底是某些媒體朋友真的缺乏判斷力?或者是太陽底下毫無新鮮事,急需製造新聞事件所故,一般校園又風氣保守,老師們通常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個主動一個被動的結果,校方永遠處於挨打的局面(你有看過老師出來爆料嗎?).當然我不否認校園中真的存有不適任教師,但那絕對是少數,你看不到的是多少基層教師付出無限心力照顧學生的需求,尤其是弱勢學生.想辦法幫他們爭取補助,想辦法補救落後的課業,給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更多鼓勵與溫暖...等,這些不具有新聞性卻最具有影響力的舉動,每天上演在媒體拍不到的各個學校與班級(只有少數會被報導).
爆料文化的氾濫,讓家長不分青紅皂白與校方對立,也讓學生有樣學樣,有錯不反省卻先攻擊別人,即使教師教學或管教方式有問題,也無法達到理性的溝通效果,只會惡化親師生關係,對一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而言,弊必大於利.搞到最後,那種父母衝到派出所跟警員哭訴自己那作姦犯科的小孩其實很單純,都是被朋友帶壞的畫面只會變成一種常態(事實上現在也已經是這樣了).反正不管怎麼錯,永遠都是別人的錯!!!

四,高估自己孩子的能力
很多家長會沾沾自喜於小孩很聰明,他們自己小時後都沒這麼厲害.但這都是一種比較性的問題,現在資訊媒體比過去發達許多,小孩從小受到聲光刺激多,反應當然也多,卻不代表其想像力,創造力,學習能力,理解力,邏輯思考能力...等真的高人一等.否則就不會衍生出假性資優的問題,也不會小孩表現不如預期,家長就怪罪於學校教育的情況出現.

五,過度比較,陷於明星學校之迷思
以台北市為例,因為國中小都是採學區制,以致熱門學區附近的房地產最保值,家長拼命想把小孩送往這些明星學校,似乎就此便可保證一帆風順.殊不知高等教育與基層教育的明星學校效應之不同.明星高中與大學之所以明星是因為學生程度較優與主動學習的風氣,這都是經過篩選的.可中小學常態編班並無篩選機制,國中因為有升學壓力,校風影響甚鉅,小學的話,班風,導師班級經營的風格才是決定因素.認真教學的老師不會因為學校明星與否就影響他的教學態度,明星學校的老師也不保證他就一定是你小孩求學路途中的貴人.而且會把小孩送進明星學校的家長通常較重視教育,即便是方向錯誤,有些家長更是愛互相比較,從一般成績表現,上的才藝班,甚至連家庭旅遊行程都可以拿來比.這樣偏差的心態難道不會影響到小孩人格的發展嗎?愛比較的家長,很難教出一個心胸寬大的小孩吧!

六,過度補習,忽略健全人格與體能發展之重要
童年時期最重要的人格與體能的發展,要有健全的人格才有正向的思考,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充沛的體能,才能發認真學習,發揮效果.若只是在一些才藝班之間疲於奔命,不但小孩吸收不良,你也可能只是身為補習班的財神爺而不自知.
例如補作文,平常沒有閱讀習慣,腦中一片空白,可供運用的知識與字彙稀少,學習再多寫作技巧都無用武之地.又例如珠心算,計算得快不代表邏輯思考與推理能力高超,你見過得過數理奧林匹亞獎牌的小孩學習過珠心算嗎?

七,誤把放任當開明,溺愛小孩,忽略品德教育
前面囉唆了一堆,這是我覺得目前家長問題最大的一部分.相信很多人前陣子都看過大學生不會自己綁鞋帶或拌麵的報導,雖然我也覺得這麼瞎的大學生是極少數,但面對家長溺愛問題卻不能不搖頭.有些家長常期望自己是個開明的現代父母,不想將過去學校或長輩的限制再施加於自己的小孩身上,因此誤把放任當開明,實際上卻是對小孩最大的戕害.
比如說以前的父母會教導小孩到別人家中作客所須遵守的禮節,現在的小孩則是在父母默許或無奈的笑容中,把別人家當成自己家,處處是遊樂場,可以在別人的沙發甚至床上蹦蹦跳跳,有些還自己打開櫥櫃到處亂翻.在餐廳的桌子底下玩捉迷藏,不管是不是過於喧嘩;在賣場跑來跑去,也不管是不是會撞到別人,等到受傷了,再怒告媒體探討起公共安全的問題.相形之下,帶小孩看午夜場的電影也是個開明的表現,不管孩童應該要有正常作息的生理需求.
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別人,自私任性又妄為,這些行為都是被家長的溺愛所"栽培"出來的,你又怎能期待學校能幫你培養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呢?

八,不能以身作則
以國語文教育為例,首重即是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可以拓展視野,刺激想像力,增進理解能力.書看得多,錯字自然少,文章也寫得順.古今中外,具備學識涵養者,莫不是大量閱讀以成智慧.
旅居國外,不管男女老少,常見人手一本書籍翻閱,在台灣,這等情況,除了準備考試的學生,還有一些以言情小說懷抱浪漫情懷的女生之外,甚少感受閱讀習慣之普遍性.(該不會愛看書的人都躲起來了吧?)
要小孩培養閱讀習慣,不能只依賴學校或老師的要求,畢竟在學校有其課程安排,平日即使回家後所剩時間不多,家長也可以利用假日陪伴孩子閱讀.大人如果自己克制不了聲光刺激的誘惑,一邊看電視,一邊還要自制力較弱的小孩乖乖看書,這,也太折磨人了吧.
父母的身教對小孩有無法言喻的的影響.自私刻薄的家長只會讓小孩潛移默化,成為班上的討厭鬼;寬厚待人的家長教養出的孩子通常也有仁愛待人的心胸.

根據我埋伏在學校多年的觀察,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的影想絕對是顯而易見.衷心希望我們的教育能經由教育當局,學校與家長的努力與日俱進.畢竟,不管教育態度直接影響者是否只是小孩,最終受益或受害的都會是這社會上的每一份子,不是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steria1977&aid=272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