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2 16:18:46瀏覽504|回應0|推薦9 | |
前一陣子看到「毒奶」事件,讓每位民眾都人心惶惶,在食物鏈上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讓許多產品下架、銷毀,民眾對於奶製品不敢買,而廠商去苦著產品賣不出去。但目前還有一個問題比「毒奶」更迫切的危機-那就是「藥」水。 國民都有看病拿藥的習慣,小病幾包,大病好幾包,但是否每包都依循醫生指示服用完畢;另外,民眾尚在吃藥階段,見病尚未有起色,以為這家醫院的藥沒有效,又去別家醫院就診,結果也是拿一些藥。但過程中,沒有吃完的藥都到那去了,都丟垃圾桶,還是沖到馬桶中了呢? 目前台灣大學環工所,針對大漢溪檢測抗生素濃度,竟高達75ppb,為歐盟制定的環保評估標準0.01ppb高出7500倍,這問題顯示溪中可能來自來很多污染物,但也可能包含藥物處理不當的問題現象。 不論民眾將藥丟進垃圾桶,還是沖到馬桶中,最後還是會流入水中,而你我每天都與水息息相關,若被汙染嚴重的話,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於是必須將「源頭」問題正視,如健保制度和醫院型態、國民用藥習慣,及未用藥之回收或處理機制,雖然衛生署建議:不用的藥請丟垃圾桶(這觀點是因為垃圾是經焚化處理,所以可以解決汙染環境問題),但對於沒有焚化爐而採用垃圾掩埋的地方呢? 這點是否也必須納入評估藥物回收與處理機制。 參考資料: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