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6 13:21:04瀏覽1074|回應0|推薦3 | |
脫胎不換骨的間諜童話──新詹姆士.龐德的冒險 文/冬陽 詹姆士.龐德回來了! 用「回來」二字描述龐德再次登場,感覺上有些怪,這位英挺帥氣的英國情報員似乎不曾離我們太遠,不是時時聽聞他的新歷險(無論是情報任務或戀情)嗎?最近一次該是三年前,龐德才在電影《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中再次解救全世界,還報了一段私仇。不過,今回龐德並不是在大銀幕上一展身手,而是重回小說的世界,用較電影細膩、感性與深刻的文字,進行一場全新的冒險── 在此,且先讓我們話說從頭,自詹姆士.龐德的誕生開始談起。 擁有「殺人執照」的享樂主義者 一九五三年四月,英國Jonathan Cape出版社出版了由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撰寫的間諜小說《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舊譯《賭城喋血》),情報員詹姆士.龐德首次登場。這位隸屬英國情治單位「軍情六處」(MI6)的特務人員(對外稱是「環球貿易公司」員工)是個蘇格蘭-瑞士混血兒,一九二二年生,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體重七十六公斤,編號007──帶有「00」(Double-O)代碼的情報員表示持有殺人執照(licensed to kill),執行任務時有殺人豁免權。 龐德十一歲時雙親因山難意外身亡,由姑媽夏蜜恩扶養長大。曾就讀伊頓中學,後因故轉學費茨學院,十九歲加入英國海軍,升至中校後進入軍情六處當起情報員。身材瘦長,黑髮藍眼,右臉頰及左肩有傷痕。擅長法語、德語,精通射擊、拳術、柔道等,不喜歡化妝掩飾真面目,愛用貝瑞塔點二五手槍,對痛苦有極高的忍受力。菸癮極大,熱愛飲酒(伏特加馬爹利或雙份波本威士忌)、名牌、美食及美女,道地的享樂主義者。 根據作者佛萊明自身的說法,龐德並不是個無中生有的虛構人物,他的原型來自一位真正的間諜,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助盟軍作戰的加拿大商人威廉.史蒂芬生(William Stephenson),龐德是其「高度浪漫化的版本」。 詹姆士.龐德這個名字亦有來歷,身為賞鳥愛好者一員的佛萊明選了個美國鳥類學家的姓名給筆下的情報員主角用,理由是「這個名字簡潔有力、毫不羅曼蒂克、具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性格,而且男人味十足」。在007電影《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中,飾演龐德的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曾在某一幕拿起《西印度群島的鳥類》(Birds of the West Indies)一書,就是這位鳥類學家的代表著作。 企圖「終結所有間諜故事」的書寫者 即便詹姆士.龐德的原型來自現實世界中的正牌情報員,這並不保證故事一定能受讀者青睞。 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的美蘇冷戰(cold war)局勢開始、現代間諜小說發展半個世紀後略顯疲態的一九五○年代,只有能夠開創新的書寫格局者,才有辦法帶動新一波間諜小說的閱讀風潮。當年發下「我打算寫一部能夠終結所有間諜故事的小說」這句豪語的伊恩.佛萊明,透過007情報員系列十二部長篇、九部短篇小說,成功開拓出另條不一樣的間諜小說書寫路線。 生於一九○八年的佛萊明,祖父是銀行家,父親曾擔任國會議員也是個戰爭英雄,生活在英年早逝的英雄父親與表現傑出的哥哥的陰影下,使他決心闖出一番事業,以便建立起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佛萊明曾就讀伊頓中學、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之後前往奧地利基茨比厄爾深造。一九三一年申請進入英國外交部遭拒,轉而加入路透社擔任記者與審稿編輯,並在莫斯科待過一段時間。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佛萊明擔任海軍情報處處長助理,籌畫過多次祕密情報行動,最後以中校官階退伍。 戰後,佛萊明任職《肯斯里報》國際新聞部主任,並與報社協議每年可以有兩個月時間到牙買加自己興建的宅邸「黃金眼」(Goldeneye)寫作。透過戰時的工作經驗與先前擔任路透社記者一職的寫作磨練,佛萊明懂得運用許多第一手情報資料展開小說書寫,例如在007情報員系列第五部長篇《俄羅斯情書》(From Russia, with Love)中,提到蘇聯情報單位裡有個特別的殺手組織「死莫許」(SMERSH),以及參與其中的將領姓名、開會地點等,皆其來有自,這使得一部看似虛構的小說中埋藏許多不為人知的真實,額外為作品增添了一股神祕性。 文學史上最巨大的間諜童話 然而,007情報員系列小說真正受讀者喜愛之處,並非佛萊明所揭露的諜報世界的寫實面,雖然這為故事建構出紮實可靠的背景基底,但更令讀者著迷的則是主角龐德浪漫不羈的紳士/騎士行徑。約翰.卡維堤(John Cawelti)與布魯斯.羅森伯格(Bruce Rosenberg)合著的《間諜故事》(The Spy Story)一書中曾這麼提到:「佛萊明真切地感受到,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想回到紳士間諜的英雄冒險故事情境。他也明白此一角色若延續過去堅守道德立場的形式呈現,是不可能成功的。五○年代的人們已經厭倦毀滅性戰爭,又畏懼未來不可知的核戰威脅……於是佛萊明滿足了大眾所要的,一位機智過人、玩世不恭,熱中性愛與奢華生活的英雄間諜。讀者可以享受英雄的浪漫冒險,但不必承擔政治與道德的嚴肅性。」 在真實世界裡,我們確實難以找到像龐德一樣,有快速的行動力、極高的情報取得權限、豐沛的國家資源來加以支持的特務工作者,更別說擁有一副隨時能招來豔遇的英俊外表,有哪個情報員會像龐德一樣毫不掩飾地高調行事?那豈不是在疾聲呼喚著敵方間諜:「看啊,我是多明顯的標靶,快來幹掉我吧!」 故事背景是真的,主角情報員卻是「假的」,這使得龐德小說浮現一抹奇妙的童話色彩:有城堡有領地有忠心的大臣勤快的家僕,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凡人只能想像羨慕但難以實現的快樂生活。讀者眼中的龐德,年華不曾老去,肉體不會衰壞,「拳頭加枕頭」的刺激生活有冒險沒風險,成為一種方便且浪漫的想望。打開書頁即開始,闔上便結束,並可一再複製、滿足好幾個世代,甚至從文學跨入影劇,原著作者過世後另找新作家接手,距離龐德首次登場至今,轉眼過了五十八個年頭── 龐德故事的核心與特質 五十八年過去,世界局勢有了大幅的改變:蘇聯解體,美蘇冷戰時代宣告終結,東歐政治情勢重新打破、整合,非洲與拉丁美洲逐步展開民主化,經濟大蕭條與金融海嘯,中國經濟崛起,新的區域威脅與攻擊型式產生云云,軍事諜報工作也隨著科技硬體的進步而有所調整。 在蘇聯老大哥依然安好的時期,我們或可用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的思維來觀看整個世界,而龐德總是站在對抗邪惡的那一邊,阻止、破壞正在發生的動亂或潛在的威脅,採取被動的「有所為而為」,解決紛爭,為世界找回和平穩定的秩序。有趣的是,佛萊明創作的故事中,龐德面對這類的末日威脅並非「一擊必殺」式的毀滅性破壞,甚至只是蘇聯所策動某個長期攻擊計畫中一個不算至關重要的環節,是要取得一台密碼機,或是調查某個黃金珠寶商人爾爾。來到更為大眾熟知的電影龐德的世界時,反倒將這種威脅急遽放大到下一秒世界就要崩壞,唯有龐德能夠獨力擋下駛向毀滅的巨輪,儼然成為漫畫世界中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 如此遠離原作者佛萊明創作初衷的007情報員故事,終於在二○○六年上映的第二十一部龐德電影《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中做了修正。雖然電影編劇仍大幅改寫了這部龐德小說處女作,將時空背景從五○年代轉換到現代,但故事的核心與特質卻完好地保留下來,包括龐德所懷抱的中古世紀騎士精神與細膩易敏的情感、個人與英國情報組織之間的關係、敘事中強調細節的描述云云,使得這部電影不再是過度強調打鬥與爆破展示的動作片,「詹姆士.龐德這個人」才是劇情的主軸,吸引大眾前來電影院觀賞的關鍵。 傑佛瑞.迪佛筆下的新龐德冒險 不只電影龐德的故事做了修正,小說龐德也推出了全新的版本。佛萊明的遺族委託曾獲得「伊恩.佛萊明鋼匕首獎」(Ian Fleming Steel Dagger)的推理驚悚小說家傑佛瑞.迪佛執筆,於二○一一年五月底推出新007情報員小說《全權秒殺令》,重啟(reboot)新一代的龐德故事。 為因應前述的時代變遷,迪佛將整個系列的設定做了多項調整,例如龐德的出生年從一九二二一口氣改到一九七九,跳過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的洗禮,僅有的軍旅經驗是阿富汗戰爭。年輕的龐德右臉頰依然有道三吋長的傷疤,身高、體重、髮色不變,但戒菸有成,不再是個每天得抽好幾包菸的老菸槍。年幼時父母雙亡,由姑媽扶養長大的早年人生遭遇與老龐德一致,只不過離開伊頓中學轉讀費茲學院、以及父母意外身亡的真正原因,在本作中有了新的解釋,並進一步詳述了龐德的內心世界。 離開海軍預備隊後曾短暫任職國防情報處,之後被海外開發處上將處長M吸收,進入O支部,編號007。迪佛特別說明,上級慣常賦予龐德執行任務時握有「全權卡」(carte blanche,即權限自填的「白卡」,本作的英文書名就是採用這兩個英文字),可配合他我行我素的個性,在任務上無往不利──這一點,與過去強調「帶有『00』代碼的情報員表示持有殺人執照」的設定略有出入,龐德也在故事中與同出任務的夥伴對話時陳述他對「殺人權利」的看法。 新一代龐德的愛槍從貝瑞塔換成瓦爾特,依舊喜愛名牌與美女,代步工具是氣質出眾的賓利Continental GT,與軍情六處的情報分析員歐菲莉亞.梅登史東之間有不尋常的情愫。面對的敵人不再是「死莫許」,對英國的利益造成損害、威脅的組織或個人都是龐德得對付的目標。因此,二十一世紀的龐德得接觸較過去更廣泛綿密的情報網,除了與英國既有的軍情五、六處合作外,美國、塞爾維亞、南非等地的情報組織,都被寫進了本作之中。 兩代龐德的異同,儼然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平行世界」,在不同的時空中各行其事,但彼此似乎略有呼應。迪佛精確地掌握、延續了佛萊明的寫作精神,並運用自己擅長的寫作技巧:置入大量但不紊亂的資訊,採取近似電影剪輯的敘事節奏,巧妙地隱匿事件的幕後黑手與犯罪動機,藉由情節不斷翻轉(twist)來製造緊張感,使得整部作品洋溢現代懸疑驚悚小說的閱讀趣味──這種「脫胎不換骨」的新龐德冒險故事,您豈能錯過?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