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12 19:55:43瀏覽75|回應0|推薦0 | |
這是一個衡鑑中就能感覺出在認知與記憶功能正常的個案, 施測時相當輕鬆,但在一開始的晤談中,我一直不知道該不該打斷他 關於那些,和我所要診斷的功能無關,卻和他個人苦惱有關的事情。 衡鑑結束前,督導學姊突然站起、詢問個案能否再問他幾個問題 幾句話間,學姊告知個案他可能的問題不是出在記憶力,而是生活中其他事情造成的壓力 並建議他可以直接到臨床心理中心掛號或至家醫科轉介 學姊第一次提起時,個案似乎不大能接受,只覺得生理機能正常就可以放心了 然而學姐說:確實現在的情況並未到達需要吃藥的地步,去精神科就像你說的有點太早,但是去臨床心理中心你將可以學到ㄧ些應付目前情況的技巧,協助你解決目前的問題。 離診前,個案請學姊寫下先前建議的單位名稱,或許,他真的會去看。 儘管不斷被教育不能把自己訓練成單純的測驗工具,直到這次見習,我才理解到,即便只是在進行神經衡鑑,當有能力從衡鑑中表現大致推估個案整體狀況,並對於各方資源掌握度夠高時,就有機會對只見一次面的個案產生測驗以外的幫助。從個案和學姊的對談中,感覺得出來他由最初的輕微抗拒,到最後大致理解心理師能為目前情況所做的協助,而至少願意記下名字一試,就比單純的施測更進一步。在神經科中,他大概是所謂的Normal,無從給予具體協助,但困擾不易因為一個冰冷的診斷就完全消失,詢問出真相並提供心理師觀點的建議,在有限的時空下,多做一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