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11 18:56:07瀏覽578|回應0|推薦0 | |
臺東縣104年全國客家日「天穿祈福‧樂活客庄」活動花絮 - (1) 104.3.10(二)08:30~13:00 正月二十話天穿-拜天穿、補天穿、尞天穿! 《客家基本法》明訂全國客家日後,農曆正月二十「天穿日」,因緣際會成了台灣的客家日。 客家民族對「天穿日」的重視,並不亞於元宵節,客家話天穿日俗諺「有做無做,尞到天穿過」、「有賺無賺,總愛尞天穿」,意思就是天穿日這天「男不耕、女不織」,男不耕田,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而女不織衣,是怕穿針刺破天堂,就算天穿日賺的錢也會漏光,因此天穿日當天是不工作的......。 宋代蘇軾有詩句云:「一枚煎粄補天穿」,正是指客家人過天穿的情形。在傳統的客家庄,有「拜天穿」或「補天穿」的儀式(ritual)。這一天家家戶戶在門前擺桌拜女媧神,客家婦女把甜粄做(年糕)成大圓塊,用油煎後,在上面插上針線,表示補天,稱為「補天穿」(張衛東,1991)。而農民在補天穿時都會在家做其他的工作,而不下田耕作;秉持「這天下田會觸怒天神,全年將出現天旱」傳說精神,比其他族群多休息幾天,到農曆20日之後才開工,而非在正月15日元宵節過後才開工。農業社會的客家聚落居民,過完了天穿日才會開始收拾心情展開一年的農活。客家家庭過年的甜粄(年糕),要省著吃,因為要留一些到天穿日這一天,用油煎炸後拜神補天,若這天客人來訪,要烰甜粄(炸年糕)請客人吃。煎炸過的甜粄(年糕),富有黏性,象徵著女媧補天用的五色石,因此稱做「補天穿」。宋代以前的風俗,是用紅絲線繫住煎粄投到屋頂上補天。當天,一般農村婦女用過年用的甜粄(年糕),以油煎熟,在上面插上針線,稱做「補天穿」。如今客家婦女在煎粄上插紅絲線就是這樣沿用下來的(陳瑛珣,2013)。
臺東縣104年客語薪傳服務獎
|
|
( 在地生活|花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