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友人跟我抱怨說,很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想再寫程式了。
我就納悶的說:『那幹麻不換工作或是換部門呢?你們公司這麼大,你可以請調到別的部門啊!或者說換個工作,反正工作千百種,怎麼不換一個你喜歡的工作?』
『我也想啊!可是我除了這個不會別的。』
我無言:『你都已經三十五六了,你只會寫程式?沒有其他興趣或是專長?』
他赧然一笑『有啦,我還喜歡打電動。』
『And?』
『沒有了。』
『那我也愛莫能助,不然你就是自己去開店,我看你也幹不來;不然你就繼續耗著,然後每天多學點東西,過兩年再找別的出路。(心裡有句話沒講:不過你那時已經是奔四十的人了,如果又拖個幾年,我猜你會捨不得也不敢離開這工作,所以對你來說:Game is over )』
我寫上面這段當然不是為了幸災樂禍,而是要帶給大家一個觀念:你的個人競爭力取決於你有沒有兩把刷子,甚至三四把刷子。
當然,除非你超強,全國第一,那沒話講,例如你是全國第一的整形外科醫生,或是你是最棒的律師,那你可以不需要第二三四把刷子。問題是全國第一只有一個,而絕大多數都是平凡人,這時候你有沒有別的專業能力就毫無疑問的可以決定你本身的價值。
有了第二把刷子,不只是換工作容易,找工作也輕鬆,舉個例子來說:公司要找個送貨小弟,只需要在校的工讀生,自備機車和機車駕照就好。可是今天來了一個應徵者,他不但會騎機車,還會開車,甚至在快遞公司打工過,對市區路況瞭若指掌;跑過旅行社,對訂票簽證等流程也很熟悉,除此之外,他還是外語相關科系的,英文還不錯。如果你是老闆,是不是當場就叫他明天來上班了?因為這個小朋友,除了送貨以外,還可以『順便』幫公司處理很多事情,即使是個學生,他當然會比別的小弟要有競爭力。
我知道你覺得送貨小弟的工作加在一起也不難,沒什麼好講的,那我舉個你切身的例子好了:你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也就是 coding的,你跟你旁邊同事有何不同?我的意思是在老闆的眼中有何不同?兩個人都是一個月拿三萬五,產值也差不多,如果上面有個缺,你有什麼把握老闆升你不升他?其實大家職位差不多,寫code時間和程度也不會有太大差異了,這時候要顯示你比你同事更有價值的地方就需要同中求異,你可能不能夠再只訂閱 Computer DIY,而是要看看商業週刊,除了上mobile01、pcdvd網站以外,還要去理財或企管或英文網站學東西。
除了工作以外,想想平常一些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自己也總是只能對某一特定的話題搭腔,例如說:
如果你不甘心就這樣Game over;如果不想要永遠只是讓工作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工作;如果不想要別人只有
學什麼呢?我個人建議可以從投資理財、英文日文、企業管理去下手。
投資理財與你未來能不能安享晚年有極大關係,外語能力的重要性除了一般人跟你講的以外,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就是你知識或資訊攝取的管道會比只看中文的人多的多,畢竟通常最新的科技或新聞都是只有英文,而企業管理的能力更是直接影響到你退休前最後一張薪水單上的數字。
怎麼開始?這是長期抗戰,並不需要一開始就逼太緊,這樣會容易讓熱情早夭,先從投資理財開始,除了看小弟我的教學文章以外,可以去書店翻翻一些投資理財入門書籍,像是散戶投資股票的第一本書、征服股海之類的,不要一開始就拼技術分析,這意義不大,而且因為看不懂會有挫折感,沒必要。多去看看一些講巴菲特或是彼得林區的書籍,先建立正確觀念,知其所以然是很重要的,過陣子會開始初級的股票教學,請大家拭目以待。
英文部份,一來市面上講類似主題的文章不缺乏,二來我自己英文也只有到看和聽沒問題的地步,所以我就獻醜不如藏拙了。
至於企業管理部份,我建議一開始先不要直接衝Bible級的書,太深也太難,而且看的時候沒感覺,看完以後沒幫助。不如先從一些深入淺出的書開始,例如執行力,或是一些講台積電、台塑、鴻海之類的介紹書籍,請把看得下去擺在深度廣度價值之前,再好的書你看不下去一樣是沒用的。
除此之外,就是常常去翻雜誌,別再看電腦相關雜誌,沒意義,看看商業週刊、今週刊(不是壹週刊),翻翻英文雜誌都是有幫助的,建立不排斥接收新事物的習慣,長期做下去自然個人競爭力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