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01 07:08:17瀏覽574|回應0|推薦11 | |
文與圖:老漁翁 2020教師節
三十幾年前自家家庭旅遊自行開車由花東,計畫之一要到六十石山看金針花,上了一半, 一路沒車及人跡,加上天候不佳,只好放棄折回,這一擱,三十幾年過了,小女小兒如今已經為人妻為人夫了,巧有個機會參加社區旅遊,終於圓上六十石山的夢,看到滿山滿谷的金針花,很震撼,也很夢幻。 遠在康乃馨被公認為「母親花」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花」了,那就是大家常吃,而古時候叫做萱草、諼(音義均同萱)草和忘憂草的金針花。 古時候的男人,為了出征打仗或者開創事業,常常在外奔波勞碌,不能按時回家問候母親。想到萱草是忘憂草,便在母親居室──北堂的附近種上幾叢,讓母親忘卻憂煩,象徵性的給母親一種安慰。因此除高堂以外,也稱母親為「萱堂」。 以萱草代表母親和孩子間的思念情誼,在中國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這可從歷代的詩篇,如釋法祥的〈題春暉堂〉:「十草雖有心,豈能報春暉,丈夫雖有志,不如宋庭闈。萱草繞砌開,乳烏繞林處,堂上白頭母,手縫遊子衣。」以及各地門楣上所寫的「椿萱並茂,蘭桂騰芳」等聯句裡,找到蛛絲馬跡。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