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283.【鏡頭與筆隨心】參觀石岡壩的「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有感
2019/10/13 14:57:23瀏覽658|回應0|推薦21

   文與圖:老漁翁

 

      第一次參加里長辦的旅遊,是一日遊。第一站參觀石岡壩的「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石岡壩是台灣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所管理的攔河堰,於1977年完工營運,位在大甲溪下游,屬於臺中市境內,南岸屬石岡區,北岸為東勢區,流域面積1,061平方公里,約佔大甲溪全流域面積之85%,為大甲溪流域下游水資源運用樞紐;主要功能在於調節大甲溪流域尖峰發電尾水及河川水資源,並提供大台中地區公共給水及灌溉用水。

     1999921大地震以前,大台中地區之公共用水量每日約需110萬噸,其中90萬噸係由石岡壩提供原水。車籠埔斷層錯動引發921地震,破裂帶轉向並延長,直接通過石岡大壩第16號溢洪道,地表抬升約10公尺,右岸提升2.2公尺,因為不同抬升高程影響而造成壩體受到擠壓變形破壞,造成石岡壩原有161718號閘門及土木設施全毀無法修復外,其餘各閘門亦因地表錯動擠壓產生扭曲變形,使得閘門樞軸偏閉軌跡已非正常路徑,造成啟閉困難並且無法有效水密。

     由於地震來襲時石岡壩蓄水量不大,並未產生巨大的潰壩洪水,卻使大台中地區面臨缺水困境。震災之後搶修工作立即展開,199912月恢復石岡壩引水,2000年底緊急復建工程全部完工,大壩修復後壩長由原本的352公尺縮短為275.5公尺,每日可供應大台中地區的民生用水則降為65萬至70萬噸,不足的水源由鯉魚潭水庫支援。雖然災後緊急搶修尚能維持蓄水及供水功能,十年期間僅利用功能局部改善以滿足供水需求;2007年將堰體上之水工機械及相關電氣設備進行汰舊換新,20083月開始進行更新工程,20109月底完成閘門更新。

     大地震後,石岡水壩部份受損壩體目前被保留起來,作為「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並於第16號溢洪道後方設置魚道,維護大甲溪魚類生態。

     屬於景觀紀念地,景觀美,又思921大地震之憂情,令人感慨萬千,以幾幅照片為記,如下:

 

本文收錄本館「鏡頭與筆隨心」專欄,歡迎點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cc3129&aid=13004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