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8/25 11:32:39瀏覽345|回應1|推薦7 | |
一首樂曲,演奏者或教學者有各自的詮釋,無關對錯,只看聆聽者及學習者能否與之相應。 在教學上,常會碰到許多有天份的學生。有些非常安穩的跟著同一位老師學習數年,根基穩固後,在適當時機則換至另一教授處繼續學習;有些則是到處拜碼頭。過去有位很有天份的學生,在各種鋼琴比賽始終拔得頭籌。其家長為了讓女兒始終有優異的表現,孩子本身也無法接受除了第一名以外的名次,因而到處找著名的鋼琴教授學習。同一首樂曲,經過了三位鋼琴教授以及國際知名演奏家的指導,這位小朋友在敬完禮準備開始彈奏時,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不知所措,因為她不知到底該照哪位教授所教所詮釋的來彈奏?結果當然是敗陣下來。在音樂資優班裡,常常會發現有一些學生同時跟兩位以上的老師學琴,一位是學校的,一位是在外面私底下的。若學生能在小學音樂資優班時好好穩定學習,往後在學琴過程中輕鬆得多。 當在根基穩固後,再與另一位老師學習,對學生而言,絕對有加分的效果,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穩定的進步。修行也是如此,能找到一位正信善知識的師父,只要發自內心的誠信,在修行路上可以免走許多冤枉路。問題是,有多少人,如同學琴的孩子,在修行路上,根基尚未穩固,即到處學法。經過幾年的札實學習,也較易明辨是非。善財童子是在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才開始出外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古時候許多學習技藝的徒弟,可能要二、三十年後,才被允許獨立門戶。 只要我們能完全信入,相信師父,一定會有所進步。師父常說,好好做功課,多看經典。我們做到了嗎?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