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0 12:37:33瀏覽926|回應7|推薦39 | |
投入資訊產業將近20年..每天面對的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 曾經我們臺灣人可以很驕傲的說台灣是四小龍之一. 但是幾經民粹主義的權利鬥爭, 我看著台灣慢慢走回頭路時, 仍然努力以螺絲釘的角色竭盡所能向我的國外客戶推廣我們的台灣文化... 老外常常會問我一句話: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country and China ? 我都回答: We are family in the world and we are earth people, right ? Since we won't take anything when you are pass away, there is only one beautiful heart you can take. 常常有人會說:商人無祖國. 其實不是,因為這是地球村. 要做生意是不會有種族分別心的, 不然如何全球化. 所有成功的跨國企業都要落實在地化後, 業績才會好起來..為什麼? 這是現實面也是利益面. 企業就是要賺錢營利才能永續經營, 不然如何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呢? 因為有幸可以跟不同國家的人做生意, 我還是要很驕傲的說, 台灣的 [ Made in Taiwan ] 其實也建立起一定的品質知名度, 尤其是資訊產品. 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不進則退. 我非常能認同學學文創志業的徐莉玲董事長的理念: 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品牌打造工程」產業 (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021.aspx ). 其中有一段演講內容更讓我感動: [ 台灣急需要的是一個“觀念革命”,當世界趨勢已經是別人以你生活裡的藝術及你使用的設計在評價你的能力的時候,品牌與品牌之間的連結與否,已經是以美感能力在考慮是否可以互相加值的時候,如果台灣還停留在急功近利,不思全方位補強、跨界整合,是發展不出國家競爭力的。] 我因有機緣跨足資訊業的軟硬體與數位內容的產業, 深刻感受到數位內容業者的投入與無助, 因為任何的數位內容要透過載具才能廣泛的推廣出去. 但常常看到硬體廠商與數位內容業者呈現無法有交集的平行線. 我雖有心但也力不足, 因為尚未遇到支持我這想法的伯樂. (十年前曾將深耕廟會30多年的專業攝影家-黃丁盛老師的作品以多媒體方式製作成[ 民俗廟會]的光碟片,而最青睞這產品的竟是法國人, 英國人. 其實追根究底這是政府的責任, 要發揮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與蓬勃數位內容, 其實已喊很久了.., 我想說的是, 台灣多幾位像徐董事長這樣身體力行全心投入的企業家、藝文人士一起為這創意產業努力, 可能真的會比政府的腳步來的快..因為沒有所謂利益刮分的問題, 只有全心的貢獻, 但這背後還是要有口袋深的人才能支持下去. 真心期望的是新政府能落實執行這喊了很久的 [口號] 附註: 徐莉玲講座-文化創意產業即是「品牌打造工程」產業「品味培養工程」產業八月班 ( http://www.xuexue.tw/institute/lect_detail.asp?CTID={9FEB1D8F-B544-48CE-B80C-3D6BF56968AB) 開課期間:2008/08/29 -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 客服專線:0800-068-089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