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09 02:56:43瀏覽2115|回應9|推薦29 | |
文圖.途途 午後,雙魚坊,爬藤植物篩過的陽光,細細碎碎地灑在古樸的原木桌及咖啡杯上,明芳及怡萱的臉上暈成一片金黃,眼中跳躍著特別的光采。 寧靜的巴哈樂聲流洩,與她們興奮的交談聲交揉調和。 「什麼時候走?」「後天!你呢」「恐怕得到下個禮拜了,等書定稿之後。」 明芳是個壽險員,剛剛晉升代表業績最高榮譽的群英會會長,一身棗紅色正式套裝讓她顯得幹練,但眼神卻掩不住柔和。她剛從表揚酒會中離開,和多年好友怡萱約在雙魚坊。 明芳也是個受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者,後天起,她就要卸下都會裝扮,飛往非洲難民營,和其他的工作夥伴一起,除了運送各種生活物資之外,最重要的是為當地建立教育及職訓體系,也為孩子們帶來一些文康活動。最終目標,是希望他們能儘早從貧困中站起來,並且在社會服務體系的協助下,自己接手這些工作。 明芳認為,對這群窮困的人們來說,儘管生活環境惡劣,但是有了知識和技能就有希望,因此,她毫不猶豫地放下已建立基礎的保險工作,以半年的時間投身海外。 壽險業務員和社工人員二種角色是否有所衝突?明芳認為一點也不會,因為二者都是幫助人的工作,彼此互相效力,有社工背景,讓她更能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 但是她的朋友都很納悶,到底哪一個才是她的正業? 怡萱是一家知名出版社的資深主編,下周起,她向社方申請留職停薪半年獲准,將飛往泰北,為當地貧困而無法受教育的華人子弟上課。 這是怡萱第三次赴泰北,也從第一次的生澀浪漫,到今天的成熟理性。 和多數的社工人員一樣,剛開始怡萱懷著悲憫,對難民所需有求必應,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所服務的對象漸漸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求生及獨力自強的心消失殆盡,於是她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服務方式,因為「給他們魚,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 藉著服務難民,怡萱視野豁然開朗,坦然面對職場及生活上常見的挫折和不順,對人性甚至對自己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斜陽投下愈來愈長的斑駁光影,在雙魚坊的白牆及桌面杯盞間。明芳及怡萱道別之際互相期許祝福,更訂下半年後的雙魚坊之約,願再次分享彼此的生命歷程和熱情,見證彼此發光發熱的職場人生。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