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2/04 16:33:05瀏覽1203|回應2|推薦31 | |
念國二的兒子說,同學要來家裡訪問我,主題是職業,心想:「又來了!」 新聞工作真有這麼好玩?從大女兒開始,輪到小女兒,現在換兒子,只要社會科進入職業分類課程,要分組作報告,孩子們的同學就到家裡來報到。 其實早在小女兒幼稚園的時候,老師就邀請我到班上,向小朋友介紹新聞工作,當時我興致勃勃,很認真地準備,一心要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撩起對新聞工作的熱誠。 從採訪前認真作功課,問問題時如何切入,針對一個事件不能單聽一方說法,一定要多方求證,到當記者要有良好的判斷力,免得被牽著鼻子走,我簡直是傾囊相授啊,我告訴這群小蘿蔔頭們,當記者好玩的地方,就是可以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認識許多絕頂聰明的人,這些人都是你的老師,讓你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再聊到編輯工作,我問小朋友,一大篇文章,要用短短的一句話說完,就是下標題,容不容易?我睜大眼掃描,看看有沒有會意的微笑,或是眉頭的一抹疑惑,等待我來解答?結果我捕捉到的,是十幾雙晶亮可愛又茫然的眼神,搭配著一式的微張的紅潤小嘴…… 演講宣告失敗,小朋友們統統聽不懂,我想,收穫最多的是邀請我來,專注旁聽的老師吧! 後來小女兒說:「媽媽你在我班上講話的樣子看起來好有氣質喔!」「我同學都說我媽媽長得好像我喔!」 還不錯,有點回饋,只是和我預期的差很多。 小女兒上了小學,班上的導師竟然與幼稚園老師心有靈犀,也邀請我到班上介紹新聞工作,這回我學乖了,考慮之後決定婉拒,因為我不確定是否能用小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表達,也不想再看到講台底下一片茫然的眼神。 聽到弟弟同學要來了解我的職業,大女兒是過來人,她:「小心喔!到時候都是你在做!」 問兒子:「媽媽雖然還在接案寫書畫插畫,但是已經從報社退休了,你們還要訪問我啊?那是要問以前的工作還是現在的工作?」 兒子:「啊!隨便啦!」 隨便!於是我就隨便地把不太情願的老公抓出來接受訪問,來訪的有兩個小男生。 老公的採訪經歷比我多太多了,除了說到記者文筆要好,判斷力要佳等老生常譚之外,還提到一段往事。 當年兩岸探親剛開放,與大陸親人相隔三、四十年的老兵們,懷著滿腔激動回鄉,最重視的就是要帶點體面的禮物送親友,那時最熱門的伴手禮是電視機,但是扛著電視機千里迢迢多不方便啊,於是有廠商想出個點子,讓民眾可以在台訂貨,拿著憑據再到大陸提貨。 老公報導了這則新聞,其他媒體跟進,許多家電廠商有樣學樣,一時之間帶動「台灣下單大陸提貨」的風潮,造福了民眾,也讓此類經濟型態蓬勃發展。 我們口沫橫飛,孩子們振筆疾書。好奇地問他們:「怎麼樣啊,對新聞工作有沒有興趣?」 包括兒子在內,統統搖搖頭。 「終於問完了…」孩子們臉上的表情這樣顯示,於是大嗑我拿出來的巧克力,狂喝飲料,拿起ipad和手機玩神魔之塔猛轉珠,廝殺得不亦樂乎,不時爆出狂笑狂吼… 終於了解兒子說「 隨便」的含意,真的是隨便訪問哪種職業都好,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玩樂才是重頭戲。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