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圖文創作】那些即將消失的大陸老手藝(圖)
2013/08/20 08:29:22瀏覽672|回應0|推薦0


    按:這次介紹的是大陸四個別具特色的手工技藝,分別是浙江的余杭清水絲綿、貴州的石橋古法造紙、雲南的烏銅走銀和四川的瓷胎竹編。

1、瓷胎竹編

瓷胎竹編是成都地區的獨特手工藝品,起源於清代中業。它以瓷器器皿為胎,用纖細的竹絲依胎編織而成。竹絲的纖細程度令人咋舌,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且每一根竹絲的厚薄均勻,粗細一致。


2、石橋古法造紙

貴州東南丹寨縣南皋鄉的石橋村,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我國古代造紙工藝,據考證屬唐代造紙工藝,造紙材料、造紙工具以及工藝流程和《天工開物》記載的圖解基本一致。


石橋村位於深山谷地之中,清澈的小河穿村而過,安靜而原始的生活方式猶如世外桃源。


古法造紙的步驟繁瑣,整個生產過程有十多道工序。先是麻料的製作,主要為削構皮麻,刮其外層曬乾、煮料、漂洗、袋洗等,變成棉絮狀,這樣原料就製作完成了。再是制紙的過程,將棉絮紙漿兌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藥,攪拌均勻,再經過抄紙、壓紙、曬紙、揭紙、包裝,到成為成品。



石橋古法造紙中的花草紙,在未幹的紙漿上鋪上樹葉和花瓣,用於墻面裝飾。

石橋古法造紙主要生產白皮紙和彩色皮紙兩種,彩色皮紙除了需要染色以外,和白色皮紙的製造過程並無其他區別。


3、烏銅走銀

烏銅走銀以銅為胎,刻上花紋,然後將熔化的銀水或金水慢慢填入花紋圖案中。

烏銅走銀是一種獨特的銅質工藝品,與北京景泰藍並稱“天下銅藝雙絕”。烏銅走銀始創于雍正時期的雲南石屏,距今已有 200 多年曆史,並於 2011 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雲南做烏銅走銀的老師傅不會超過一巴掌的數目。

圖為製作雲南的烏銅走銀。

4、余杭清水絲綿

      清水絲棉是余杭特色的手工制天然蠶絲棉,色澤微黃,手感柔滑且厚薄均勻。余杭清水絲棉擁有古老的歷史,在宋、元、明各朝都被列為貢品,康熙年間還曾遠銷日本。

  “以前江南是主要的養蠶地,所以普遍出產絲棉,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只有餘杭。”目前在余杭,製作清水絲棉的作坊集中在丁山河村,數量也只剩少數幾家可供拜訪。

      製作絲棉大致有六道工序。一是選繭。二是煮繭,將蠶繭用紗布袋裝好放入大鍋內燒煮約一個小時。煮繭時需要加入老鹼和香 油,可去除蠶絲外層絲膠,絲膠去除越乾淨,絲棉品質越好。三是清水漂洗,將煮好的繭用清水沖洗,並擠出繭中的鹼水和蛹油。四是剝繭做小棉兜,將熟繭放入冷 水中,撥開、拉扯後套在手上。五是在水面上將剛才製作好的小棉兜再拉開固定在棉擴上,扯勻後清洗乾淨,務必要撐成一個厚薄均勻,無雜質的“大棉兜”。最後 兩步製作棉兜的過程看上去簡單,只需拉開伸展,但是實際操作卻不容易。扯棉兜的力度很難掌控,力度小了扯不開,大了扯破或者不均勻,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熟 練掌握。


      絲棉的製作,從養蠶到最後成品都是由純手工製作,需要手工藝者步步用心。雖然購買絲棉的人並不少,但手藝人獲得的利潤不 多,大部分是被工廠或品牌商賺取。絲棉製作很麻煩,報酬不高,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學,導致無法傳承的窘境。大部分的手藝人都是 50 歲以上的老人,這是大部分手工行業都面臨的問題。


      凱風網相關鏈結

  · 美富豪設計“超級高鐵”方案 時速可達1126公里
  · 現代設計中的書法資源(圖)
  · 揭秘烏鎮戲劇節——劇場設計篇
  · 藝術家設計新型胸罩 “拍手即脫”引領內衣革命
  · 巴西首都的“遷都之痛”(組圖)
  · 美國少女設計創意人字拖 兩年零售額超百萬美元
  · 書籍裝幀設計師30年為書裁衣
  · 國畫泰斗孫其峰的畫外故事(圖)
  · 香港少年的京劇夢(組圖)
  · 跨越50年 5代考生曬高考記憶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yu777&aid=819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