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消逝之後....
蔡琴日前在香港為專輯《金聲演奏廳》舉行亞洲記者會時,提及專輯中收錄的《點亮霓虹燈》,其實是當年與前夫楊德昌婚變期間的歌曲,時至今日被香港公司欽點再唱,前夫卻已辭世,她說:「這首歌在我生命中牽引著那麼深的感受,現在唱來更加深刻,我也替他遺憾,金馬終身成就獎來得太晚」。
她感嘆:「台灣的環境,似乎只有在吞下最後一口氣才能得獎,他的藝術貢獻不只這1個獎吧!這個獎來得太晚,替他感到遺憾。」說完忍不住補充:「我剛剛在台上拿金麥克風像不像拿獎?在台灣想拿獎,真的就得看誰的命比較長。」
為何總在逝去之後,才追憶存在時的美好?
2007年的台灣演藝圈很不平靜,許瑋倫在28歲芳齡,遭逢車禍重創腦部,僅管全力醫治,仍撒手人寰.
新聞媒體開始瘋狂的報導,新聞台不停播放她生前留下的單曲歌聲,各台出動數組人,SNG,開Live,連線,連到連無可連,看了也不知要為記者,長官覺得可憐.
平面媒體從頭版頭做到娛樂版,報導很詳盡,換個角度,是不是對於亡者也消費的很徹底?
接著,馬兆駿猝死,
前年倪敏然自殺時,藝人和媒體指演藝圈喪失了一個國寶,馬爺走了,巫啓賢也說國語樂壇失去了國寶.
這兩位國寶,有個相同點,就是生前都曾遭逢低潮,倪敏然曾經歷沒通告的淒苦日子,馬爺在演藝事業最高峰時,酗酒,吸食大麻,從事業的雲端跌到谷底,受洗成為教徒,重新再出發,在台中創建的音樂
教室卻被921震災震毀,負債千萬.
他曾窮到口袋只剩五百元,買了女兒的奶粉,剩下65元只夠買一個便當,他只好和妻子Juby一起吃.
去年底,他出新專輯,跟紅頂白的媒體曝光不多,只到他走了.
電子,平面媒體不例外的再度瘋狂報導,是死著為大,還是逝去才懂珍惜,還是媒體只懂灑狗血拼收視/閱報率?
偉大的媒體,平常請多重視有質感,有才華的藝人吧,而不是只關心整容,隆乳,首富與女星的緋聞?
也關心年長的資深藝人吧,他們許多是還在世的演藝圈國寶啊.
或許,悲哀的,只有到剩一張照片、化為一褸青煙時,才是攻佔媒題頭條的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