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1 23:13:52瀏覽937|回應0|推薦2 | |
這一篇讓在下將各位帶回到早一點的時期,1930年代到1945年二戰結束這段時間。這一次的主角是在二戰時期耀武揚威過的納粹德國空軍。 德國空軍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受到條約限制,不能發展也不能建軍,因此當新一代的德國空軍在30年代後期橫掃歐洲的時候,他們的表現的確非常亮眼,也讓後是許多人,包括在下,都有,或者是曾經有ㄧ些瑕想或者是感嘆。而這些想法當中,也包含像是如果當年如何如何,也許後來就會這樣哪樣。無論是在中文或者是英文的環境下,喜好這段時期的德國空軍的人從來沒有少過,甚至有些人熱愛的程度可以直追對於偶像明星的崇拜層次, 無論是喜好或者是崇拜,假如想要對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那還是要回歸到現實面上,先求一般性的了解,然後再求深入或擴展廣度。這一次要介紹的書,就是在回顧和解釋德國空軍的發展,戰略,作戰,思想和結果。涵蓋的時間從德國空軍開始祕密發展,西線的戰鬥,與英國那一段令人扼腕又沒有結局的英倫空戰,朝向東線的進攻,北非的消耗,然後是回到本土的防禦,尤其是面對現代戰略轟炸的第一次大規模實踐,到最後無法翻盤的覆滅。這樣的一本書,紀錄德國在各時期與戰場的戰史是少不了的。可是,作戰僅僅是德國空軍從1933年到1945年之間活動的一部分,無論德國空軍在每個時期的表現如何,後面還有許多因素在控制與影響這些結果。 譬如說,在許多中文的討論,發表當中,可以看到一些關於德國空軍發展的疑問和探討:
這些事件和疑問,除了與德國空軍的指揮體系,戰略思想,硬體的發展,訓練的架構等都有關係之外,也和德國本可以掌握的資源,能夠讓空軍使用的資源量,空軍本身對科技研發,產品需求與生產的規劃與管理等等方面,都有密切的關聯。這些事情在目前中文出版品中提到的不多,說起來也是個遺憾。尤其是有的時候看到大陸的一些網友對於德國空軍的熱愛,往往和這些資料流傳不廣也有關係。 德國空軍在許多方面的狀況其實蠻糟糕的,但是,這不見得只有他們才出現這樣的問題。譬如說,整個德國的工業生產體系,到英倫空戰打得火熱之際,工廠還是一天一班,一周五天在運作。所以德國在英倫空戰結束之後,到巴巴羅沙開打前,儘管還有個巴爾幹的作戰,整體飛機的數量幾乎沒變,換句話說,別說擴軍,當時的產能僅夠補充消耗。 此外,德國的飛機公司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對於材料的使用和回收相當的糟糕。1941年,德國用20萬短噸的鋁合金,生產2.9萬短噸的飛機機體,1942年,德國用18.5萬短噸的鋁合金,生產4.2萬短噸的機體。可以大致上看出,德國在戰爭初期消耗過多的材料,效率非常不好。使用材料的效率不好也就算了,這些飛機公司怕鋁材不夠,各自運用政治力和財力去囤積大量的材料。在烏德特自殺之後,接替他的米爾區開始著手整頓,發現赫赫有名的梅塞希密特廠,也就是生產Bf 109與Me 262的公司,居然拿鋁材在生產一般工作用的輕便梯子(就是一般工人在使用,還不是真對飛機生產線)在販賣。一邊喊原料不夠,一般管理一蹋糊塗,德國空軍想要不輸也難。 好了,回到這本書上。就出版的年代來說,這本書比不少1990年代之後才出版的書籍,可是他的知名度不小,後面出版的書籍引用他的內容也不在少數,因此他的參考價值還是很好,尤其是戰略與後勤層面的描述上。 如果你對德國空軍在二戰的發展有興趣,這本書不能錯過,更何況,免費的,還要挑甚麼呢?本書可以在此下載: http://aupress.maxwell.af.mil/catalog/books/Murray_B12.htm 敬請各位批評指教。謝謝。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