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1 | 木遙/西安.現居明尼蘇達州
我回到大陸之後碰巧看到了一期中央電視台的節目,討論為什麼今年6月分新開放的大陸居民台灣自由行項目並未如預期般受到歡迎。這是個頗為敏感的話題,因為此前自由行一直飽受爭議,大陸和台灣藍營都寄希望於自由行能夠加強海峽雙方的聯繫,促進台灣旅遊市場的繁榮,而台灣綠營則一直聲稱,大規模的陸客自由行會給台灣帶來安全隱患和社會問題。如今自由行開局冷淡,藍營尷尬,而綠營則幸災樂禍,但對各方來說,這一局面都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節目的嘉賓之一是台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在回答主持人「大陸居民自由行應該看什麼」的問題時,素來伶牙俐齒的她顯得有點局促不安。這問題按說本來是不用回答的,既然大陸那麼多人想去台灣,當然不會沒東西可看才對。
不甘心走馬觀花
可是我在台灣的時候的確被這問題困擾過。我們固然人人都嚮往台灣之旅,但是台灣究竟只是個小島,可以吸引旅客的熱點地區其實屈指可數。台北故宮、101大樓、誠品書店、中正紀念堂、夜市、台南府城、幾個海濱小鎮,淡水、九份、花蓮、墾丁等等,這就構成了絕大多數大陸人對台灣的主要想像,大多數旅行團也的確是在按照這些去處來安排旅行線路。可是追根究柢,既然我們不甘心只是走馬觀花到此一遊,而是願意在某種意義上深入台灣的土地。那我們究竟還期待看到些什麼呢?
台灣的自然風光事實上低於我的預期。短短一周的旅程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幾處頗富盛名的景點已經足以讓我對台灣風景的普遍水準有所估計。它們並不是不好,只是沒有好到令人讚歎的程度。放在中國的大舞台上也只能算是中上水準,若是和世界級的一流風景相比,差距就更為可觀了。
在那期節目裡李永萍也承認,台灣的山海之美其實並不是對大陸遊客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奇怪的是,這好像是第一次我聽到有人把這件事宣之於眾。在她看來,台灣的市井才是真正有魅力的部分,她把這種魅力稱為「生活美學」,但是這個詞究竟具有什麼內涵,她卻語焉不詳。
細節處精緻俐落
在去過台灣之後,我多少能明白她的意思。從去台灣的第一天起我就發現,儘管台北的街頭看起來灰頭土臉、陳舊逼仄,像是大陸的中西部二線城市,但是走進一家街邊小店,裡面的陳設布局卻大多頗具匠心,至少其細節處的精緻俐落,即使在大陸最繁華的都市區也很難見到。就口味而言,我其實並不太喜歡台灣最有名的那幾味小吃。但是在台灣各處的用餐體驗自始至終是令人愉快的。
這讓我想起我上中學的時候,西安的第一家肯德基,在當時整個西北地方都還沒有麥當勞時,那是一個貴族化的去處。除了在當時看來一頓飯要吃10幾塊錢人民幣不便宜之外,那種乾淨整潔的環境也是個重要的原因,同身邊大多數桌上鋪著油乎乎的桌布、地上流著可疑的汙水、衛生間幾乎難於立足的「典型」街頭飯館相比,它委實像是異類一般。ˍˍ奇特的是,20年後,情形依然故我。大陸的餐飲連鎖店換了一批又一批,能讓人對洗手間的乾淨程度有足夠信心的似乎還是只有那幾家洋速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就是要頑固地拒絕在細節上用心經營,彷彿有什麼力量阻止這麼做似的。
台灣卻正好相反。許多街頭巷尾的細處不但用心,而且有趣味,有創意,雖然往往只是些「小意思」,卻讓人總有驚喜。我不知道這是該歸因於被日本殖民半個世紀的影響,還是源於台灣自身獨特的市民社會心理,但是他們確實做到了大陸即使繁華得多的都市也做不到的東西。毫無疑問,對一個有足夠好奇心和觀察力的背包客而言,正是這些細節才構成了他對一座城市真正的記憶和印象。
街頭標語不張揚
在台北的第一個清晨,我在旅館附近漫無目的地閒逛,走過台大醫院旁邊的林蔭道。街景平淡無奇,但地磚卻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整整一個街區的地磚上,樸素無華地刻著台灣幾十年間若干文學作品的片段,大多數我都沒有讀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條是陳虛谷的兩句詩:「他年但願多情熱,來作台灣革命家。」
我在不少城市讀到過各種磅礡的街頭標語,它們大多高亢激烈,像這樣不張揚、不醒目的鐫刻還是第一次見到。它是如此沉默,以至於一個人很可能走在上面也完全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注意到了,就會被感動到。而且那樣的感動是會被一直記住的。(〈台灣!台灣!〉四之三)
旺報《台灣人看大陸》專欄投稿請寄:hlu@mail.china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