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2 14:21:52瀏覽3975|回應2|推薦9 | |
沙漠清涼又繽紛?有沒有搞錯,真的,納米比亞沙漠有南迴歸線經過,氣溫大概和有北迴歸線經過的台灣差不多,最高溫約攝氏35度,傍晚到沙漠上還有點涼,得穿薄外套,不像杜拜等多數在內陸的沙漠,動輒飆到攝氏50度,熱死人啦!看鐵母雞的報導: 以為沙漠就是飛沙走石。 到了納米比亞沙漠,才知道沙漠也可以是風情萬種,儀態萬千。 車子開進納米比亞沙漠,一座一座小山丘綿延不絕,他們其實不是山丘,是沙丘,是一顆一顆小沙粒,聚沙成塔,累積而成。 初識的納米比亞沙漠是卡其色的,和台灣的泥沙顏色沒有太大不同,而後,有時顏色比較深,有時比較淺,但是大致還不脫離卡其色的範圍。車子再開一、兩個小時,嘿,納米比亞沙漠變成赭紅色的,因為含有氧化鐵而出現的紅磚色,在純淨藍天的映照下,顯得非常亮眼,印象中應該死氣沈沈的沙漠,此刻卻顯得神采奕奕。 沙漠沒有水,一定寸草不生吧?我們駕著四輪傳動車準備到沙漠上喝啤酒、欣賞夕陽時,那片納米比亞沙漠,居然長滿了像芒草般的植物,白茫茫一片,隨風擺盪,浪漫迷人,於是紅色沙漠像是撲了一層粉,成了白色沙漠。
更讓人讚嘆的是,黃昏時的沙漠,在天地之間,與藍天的交會之處,會出現透明、淡粉紅色天空,像是在沙漠邊緣鑲了一條粉色彩帶,讓納米比亞沙漠顯得非常夢幻。如果不是天黑已暗,粉色彩帶逐漸消失,大家還不肯走咧!
車子行走在納米比亞沙漠上的公路,總感覺開不到盡頭,納米比亞沙漠到底有多大呢?五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一點三九倍大,所以,要認識納米比亞沙漠全貌最好的方式,是搭飛機,從上往下俯瞰。我們決定搭著五人座的小小飛機逛沙漠。
小小飛機靠引擎,也靠螺旋槳飛行,引擎轟轟作響,真的是「如雷貫耳」,這飛機真的能飛兩小時嗎?會不會飛到一半解體?如果不是因為駕駛座有位穿著飛行員制服的人坐著,儀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指針,會以為自己搭的其實是一組玩具飛機,哈哈!不管,今天的重點不是飛機,是沙漠,暫時忘記對飛機的疑慮,專心看沙漠吧!
高空下的沙漠像海洋。
真的,沙漠有風,風像海水一樣,會把地面的沙吹成一波一波,留下優雅的曲線,就像海浪打上岸,在沙灘上留下的痕跡一樣。風不斷吹,沙浪也不斷變換曲線的弧度,變換隊型;風勢小、地勢平坦的地方,風的藝術創作是「沙浪」,風勢大、地勢崎嶇的地方,風的作品就成了「沙丘」,一座一座的沙丘,有的高兩、三百公尺,非常壯觀。
風無止盡地吹,沙漠的面貌也無止盡地變化,這一秒鐘和下一秒鐘都不相同,這是一座活的沙漠。形狀姿態不同,顏色也變化多端。有時候是卡其色、咖啡色、褚紅色;有時候是黑色,像電影魔戒裏的萬丈深淵;有時候是綠色,綠色?因為納米比亞沙漠過去曾有河流經過,有水的地方就有植物,到現在還有成排的大樹在沙漠裏綿延幾公里,形成一片綠色叢林。
靠近海洋的沙漠的顏色最淺,是非常接近象牙色的杏黃色。什麼?靠近海洋?沙漠不都是在內陸,怎麼會靠海?
納米比亞沙漠是全球唯一靠海的沙漠,沿著大西洋的沙漠海岸線有一千六百公里。原來,納米比亞沙漠的沙粒是經過一段長程的旅行,這些沙粒原本是橘河(南非主要河流)河中的沙石,橘河從賴索托往東流經兩千兩百公里,最後在南非和納米比亞交界處流入南大西洋,沙石被氣流吹向北方,海浪再向它沖上海岸,較輕的沙粒又經由海風又將它吹到內陸,形成沙漠。
南非的沙石,最後變成納米比亞的沙漠,人類社會有國界,大自然可是沒有國界。 小小飛機帶我們飛到大西洋邊,哇,果真,和水海相依偎的正是杏黃色的海岸沙漠,向內陸延伸,看不到盡頭。
下了飛機,對沙漠充滿讚嘆的我們,決定再次貼身觀察納米比亞沙漠,於是,來到當地熱門景點─45沙丘(距納米比亞沙漠國家公園總部四十五公里,因而以此命名),爬沙丘。赭紅色的沙丘就在眼前,任何人看了都會非常興奮,脫了鞋子就要往上爬,爬不到五十公尺,就有人打退堂鼓,因為大家都沿著陵線走,正是風勢最大的地方,風大到幾乎站不穩,而且沙子不斷吹,吹到身上,皮膚有些刺痛,吹到臉上,無法開口說話,因為一張口就滿嘴沙。
為免沙子吹進眼裏,大家的眼睛都瞇成一條線,在那一線僅有的視線中,看到陵線上小沙砬密密麻麻地不斷被吹起、掉落,吹起來的時候一片薄薄的紅霧,煞是好看。
人類攀爬沙丘很辛苦,未料,這沙丘中還有生命,我們的腳邊常見一種六腳蟲跟著向前走,這種像指甲大小的甲蟲類動物叫「擬步行蟲」,在沙丘中穿梭,沙丘沒有水源,擬步行蟲靠著晚上從海邊吹來的霧氣,就能生存。
納米比亞沙漠最乾燥的地方,一年的降雨量只有十公釐,和台灣一年降雨量兩千五百公釐相比,大概台灣下一場毛毛雨就等於沙漠一年的降雨。最奇特的是,雖然只有一點點雨量,沙漠還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叫做「千歲葉」(Welwitschia Mirabilis),這種植物終其一生只長兩片葉子,愈長愈寬愈長,葉子就開始分裂、捲曲,如此一活就是幾百年,目前有案可查的最長壽紀錄是兩千年。
旅行過四十多個國家,不是第一次到沙漠,卻從來沒有發現沙漠如此令人驚奇。第一次到沙漠是杜拜,我想,是杜拜奢華的帆船飯店、購物中心,轉移了人們的焦點,以致於對大自然展現的神奇,竟然視而不見。
還好,有納米比亞沙漠。
※納米比亞的岩石飯店 車子在納米比亞沙漠行駛,傍晚,該是到旅館的時刻,但是周遭依舊是大漠、飛沙、走石,這裡真的會有旅館嗎?
車速慢了下來,經過幾座巨石堆,終於停車,巨石裏跑出幾個人來「迎賓」,原來,旅館藏在巨石堆的後面! 下車,得先穿過旅館「大門」,大門是由天然巨石交錯架出的「縫隙」,只是「縫隙」挑高至少十公尺,寬度至少三公尺,而且平坦得可以拉行李,恰好足以擔當這座獨特旅館的門面;大門之後,有幾棟建築物,最高建築是餐廳,只有兩層樓,56個房間都是一層樓。
房間、餐廳的屋頂很特別,都是茅草搭的,具有冬暖夏涼的功能,進了房間,彈簧床、衛浴、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在其他飯店不會有的電器─電風扇,因為這裡不裝冷氣。
原來這是一座努力做環保的旅館,為了儘量降低對環境的負擔,不僅用岩石、茅草等在地資源做建材,還吹自然風降低用電量,甚至在視覺上也很講究,所有建築物和岩石同一色系,毛毯、枕頭套以動物圖案為主題,就連服務生的制服也是卡其色,以便和周遭環境融為一體,飯店的簡介上說,這是「減少環境的視覺傷害」。
沙漠中沒有冷氣會不會太熱?南迴歸線通過納米比亞沙漠,而且納米比亞沙漠靠海,因此氣候和北迴歸線經過的台灣差不多,但是納米比亞只有兩季:乾季和雨季,乾季(冬天,五月至九月)白天氣溫攝氏十八至廿五度,雨季(夏天,十月至四月)白天氣溫攝氏二十至三十四度,不過早晚溫差大,尤其是冬天的晚上,冷到必須穿外套,且氣候乾燥,不像台灣濕度高,因此,納米比亞沙漠的夜晚,當打開房間的窗子,涼風徐徐吹來,確實不必吹冷氣。
這裏還有游泳池,也在岩石邊。受過台灣土石流的驚嚇後,台灣人很容易懷疑這座被岩石、石礫圍繞的旅館的安全問題,當地導遊說,土石流?怎麼會有土石流呢?這裡根本不下雨,最乾燥的地方一年的降雨量不到五十公釐,到海岸邊降雨量最高的地方不過七百公釐,和台灣一年降雨量兩千五百公釐相比,當然就不必擔心土石流了。
※岩石飯店資訊站: 地點:納米比亞,西北部的城市達馬拉蘭(Damaraland) 網址:http://www.namibialodges.com 價格:雙人房納米比亞幣1430元起(約台幣6,800元起),台灣部分旅行社可代訂房,可洽可洽金展旅行社(02)2775-1138,詢問相關資訊:南非航空(02)2713-6363。 適合季節:全年。旅遊旺季是乾季,五月至九月。 ※ 納米比亞小檔案: 面積:82萬4,000平方公里 人口:200萬人 語言:南非語、英語、德語 貨幣:納米比亞元。納米比亞沙漠元:新台幣 = 1: 4.5 簽證費:新台幣4,500元 著名旅遊景點:納米比亞沙漠、伊托夏國家公園(看野生動物)、史瓦克蒙(海邊渡假小鎮,好萊塢影星裘莉和布萊德彼特生小孩之地)、十字岬海豹保護區(看10萬隻海豹的聚集地)、溫荷克(首都,洋溢德國風情) 出團情報:納米比亞加南非12天,每人13萬5000元(未稅)。可洽金展旅行社(02)2775-1138,南非航空(02)2713-6363。 (於商業周刊1028期、1029期同步刊登) 13萬?太貴太貴?沒關係,除了台灣的旅行團,到納米比亞還有別的辦法,就是參加開放全球旅客參加的GAP Adventures(www.gapadventures.com),全程搭乘專為長途旅行設計的探險巴士,為了更能體驗非洲風情,住宿也很特別,要不是住狩獵木屋、小木屋、民宿,就是在星空下露營。不過,由於行程對全球旅客開放,因此它的領隊和導遊都說英語,旅客須能以英語溝通為宜,當然,如此同行的旅客也就來自四面八方,旅遊的同時就會認識世界各地來的旅客。
上述行程從南非開普敦出發,在南非停留3天後,前進納米比亞,從南部的魚河大峽谷(Fish River Canyon),深入納米比亞沙漠,再往濱海度假城市史瓦克蒙(Swakopmund),北上伊托夏(Etosha)國家公園,最後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吐克(Windhoek)結束行程。總計13天12夜,舒適團(9晚住飯店,3晚住小木屋)費用約台幣45,000元,露營團(2晚睡旅館,8晚野營,2晚住木屋)費用約33,000元。上述費用未含機票,旅客須自行購買機票到開普敦集合,目前台北到南非、納米比亞來回機票含稅約40,000元。詳情可洽專辦青年旅遊的STA Travel,電話(02)8773-1333,網址:www.statravel.org.tw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