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農民的恩主公,是誰?
2015/03/05 23:31:02瀏覽2174|回應0|推薦7

 

【慶元宵 猜燈謎】

 

實施375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

號稱「台灣農民 恩主公」的是誰?!

1.蔣公 中正(蔣介石) 2.蔣經國 3.李登輝 4.陳水扁 5.馬英九

 

【燈謎 揭曉】

答案1. 蔣公 中正( 介石)

 

2.功不可沒的 政策執行推動者:(台灣省主席)  陳誠

 

 

台灣溫和的土地制度 改革

 

37五減租公地 放領耕者 有其田】

    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之初,占台灣農村人口11%的地主,擁有了台灣近56%的土地,88%的農民只佔有耕地22%,有將近40%的佃農和僱農無地。而他們向地主繳納的地租,一般都在收穫總量的50%--70%

 

    當時台灣約有六百多萬人口,農業人口佔了百分之五十五點五,耕地面積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三,而百分之五十六的耕地面積又是屬於佃農租借的土地,每戶農家的耕地面積平均為一點三公頃,耕作兩公頃以下的農家佔了總農戶的百分之七十二。也就是說,眾多依賴土地維生的農民都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明顯有土地分配不均的現象。

 

    為了解決農民問題,蔣公 中正(蔣介石)成立了「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 陳誠負責執行。於19491953(民國38—42年間)開始在台灣展開了持續、溫和的土地改革運動。

 

37五減租】

   國民黨政府在台灣推行的土地改革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實行 三七五減租;第二階段是 公地放領;第三階段則是普遍實施 耕者有其田。

 

    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陳誠就任第二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上任不到一個月,二月四日即公佈實施「三七五減租」,規定自一九四九年第一期農作物收割繳租起,地主向佃農收租時,取消預收地租及押租金,租額不得超過農民正產物收穫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且租期至少六年……

 

    在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台灣的土地改革終於成功推行,為後來台灣的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第一階段三七五減租政策的成功,更是最重要的關鍵。

 

 

【公地 放領耕者 有其田】

 

根據土地改革紀念館的資料顯示:

先辦理公地放領:民國40年至65年間分九期實施,連同37年試辦部份,共計放領了土地138,957公頃,承領農戶286,287戶。

 

全面實施耕者有其田:為了兼顧地主生計情形下,採取了和平漸進的方式。

規定地主保留(中等水田三甲、旱田六甲)及免征耕地。政府則徵收地主超額之出租耕地,附帶徵收地主供佃農使用收益的房舍、曬場、池沼、果樹、竹木等定著物的基地,放領給「現耕農民」。於民國4212月順利完成,共計徵收放領耕地139,249公頃,創設自耕農戶194,823戶。

 

【公地  放領】公地放領承領農戶共計286,287戶;

【耕者有其田】私有地創設自耕農戶計194,823戶;共計近50萬戶農民受惠。為了照顧當時台灣近50萬戶的農民,政府放領土地給他們,據臺灣五十年來統計戶口調查資料顯示,30年代,當時台灣人口大約只有約110萬戶,可見蔣公 中正施行德政所受益農民人數之多,前總統 陳水扁之父,即是在蔣公 中正德政下眾多受惠的佃農之一。

 

 

 

 

《資料來源》

三七五減租

http://km.moc.gov.tw/myphoto/show.asp?categoryid=69

 

臺灣五十年來統計戶口調查 歷年全省戶口(戶數)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Pop.htm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POP/Mt49-2.xls

 

臺灣的戶政制度自日據時期 (1906)迄今……

http://www.ris.gov.tw/18;jsessionid=9415F2050D562D47C47E62BD576B6456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chenhwa&aid=213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