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5 05:42:38瀏覽1630|回應0|推薦1 | |
【台灣政壇VS.台灣媒體】淺談媒體治國--看新聞局裁撤後遺症(1)
新聞職責:「擬參選人--比較政見」!
「康橋情人」的沈穩內斂,負載在英國大學的深厚哲理當中, 在步調和緩的心中城堡,把文化的品味放在城堡的書房裡。 中國的「書生情人」則是在政治的骨氣裡磨練,
顯現出來的毅力則是君子之氣, 待人之熙和,而不是內斂的沈穩。 文/汪成華
中華民國「新聞局」被裁撤後,權責大致劃分到以下三個機關:
1.NCC(國家通訊委員會)--多採「告訴乃論」,也就是說若沒有人提告,NCC主動懲處檢查新聞內容的機率不大。並以關注通訊產業與廣電媒體為主。
2.文化部雖說有文化出版司,卻不轄管新聞內容...又多以關注流行文化與文化資產…為主。
3.另一個就是行政院發言人室,外交部發言人室...各單位之發言人室。「發言人學」原本就是新聞傳播專業領域,分寸拿捏、如何發言、均應受專業新聞訓練,並對社會大眾與國家形象須負有使命與責任。
【比報、比新聞、比標題】--廣播、電視亦同! 以前在報社上班,每天除了改稿下標題外,還要天天做: 1.比 報(研究報社立場) 2.比新聞(研究記者文章、筆法與切入點) 3.比標題(就像新聞發言人,簡短有力、還要有 吸引力)。 每天報紙版面交出去,還要交了作業才可以下班。
記得當時每天至少得看五家報紙與三家電視台;比較在同一條新聞上,各個媒體的標題、新聞內容切入點、立即就可以評比出媒體立場與記者、編輯的新聞素養,我們還要給各報記者與編輯打分數。這麼扎實的實務訓練,就是要讓一個「真正的新聞工作者」除了在新聞專業「研究」以外,輔以「實作」經驗,藉此培養出超然的立場與前瞻的遠見;至於公正立場那是新聞媒體最基本的素養,就不須再多此一提。
媒體資訊消費者,如何判斷是宣傳還是事實?! 因為新聞局被裁撤,外媒的無限制進駐,紙媒的式微與電子媒體、雲端產業興起…等因素,羶腥色、語言暴力…充斥在台灣各處;一逢選舉,便是處處誣陷、抹黑與鬥臭。「鬥臭法」為許多選戰所常用之宣傳手法,目的是試圖轉移大眾注意的焦點。所以,若對「宣傳手法」有所認識,有助於人們(包括專業傳播工作者)成為比較好的「媒體資訊消費者」。
年底七合一選舉又即將來臨,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e 周刊刊載「馬英九總統須向美國納稅、而衍生出對馬英九總統有沒有美國綠卡」的新聞,心有很深的感觸。我贊成立法、媒體記者要有採訪保障權,保障主流或獨立媒體或媒體專業工作者(專業定義之後再談),要有讓民眾知道真相、與監督政府的新聞自由採訪權,卻不是拿著新聞自由當晃子,實則只是以自我感知無所不用其極的鬥臭、諷刺與謾罵對方,而達到自我政權的鞏固,藉此卻真正的擾亂了社會秩序與良善人心。
「新聞領袖」的職責:「擬參選人-比較政見」專題報導! 有關「e 周刊以『挪移法』披露馬英九總統有無美國綠卡」的這條新聞,究竟應該由行政院發言人室澄清與出面說明(因涉及國家與國家領導人之名譽...);還是應該由總統府發言人室澄清與出面說明?這就是中華民國國家新聞局被裁撤的後遺症。
在面對年底即將展開的七合一選舉,身為「媒體資訊消費者」的每一位消費者,有權要求:「各中央或地方媒體,應該把各個候選人的特長與政見,秉持『新聞領袖』的遠見與客觀公正的新聞媒體特質,為民眾做『擬參選人---比較政見』的如實分析與報導」,如此,才得以讓選民對各類擬參選人有正確的選擇與判斷!也才真正符合「公民參政」的精神。
《新聞評論來源》 【壹週刊】美71追稅砍向馬英九 台灣總統要向美國納稅 |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0514/397307/
美向馬英九追稅 台灣總統要向美國納稅 (2014.05.15-1306)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