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多人使用的刷直播人數系統- TikTok衝觀看人數 Facebook灌直播人數包月
2022/11/29 21:48:05瀏覽30|回應0|推薦0

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買Facebook在線直播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Facebook在線買直播人數包月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抖音衝觀看人數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Instagram直播人數灌水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抖音衝直播人數包月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買TikTok在線直播人數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抖音灌直播人數包月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灌蝦皮Shopee觀看人數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Facebook在線直播人數灌水包月

你沒有失敗我在演講中常常會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背著一個大瓷瓶在路上走,走著走著,不小心手上一滑,瓷瓶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那個人若無其事的繼續向前走,頭也不回一下。旁邊有人看了覺得很驚奇,就問他:“你的瓶子摔碎了,你為什么看也不看一下?”他說:“瓶子已經碎了,看也沒用,我還要繼續趕路,不值得為它耽誤時間。”瓶子碎了,這是一個終點,說明前面那段路走的很失敗;但又是一個新的起點,空著手回到家,繼續努力,掙了錢可以買回來一個新瓶子,這就是成功。如果守著瓶子傷心落淚,耽誤了別的事情,那就是繼續失敗。我們對待人生,對待高考,也應該是這樣的心態。從小的方面來看,不僅是高考,我們平時學習中的每一次考試又何嘗不是如此?一次考試考好了,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因為它已經是一個終點,現在需要從新的起點開始努力;一次考試考差了,也沒什么值得傷心的,因為它已經是一個終點,總結經驗教訓,準備下次考好就行了。如果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覺得天崩地裂、前途渺茫,從此自暴自棄、自怨自艾,那才是真正的失敗。今年中高考的成績都出來了。結果和以前任何一年都沒有什么區別,無非仍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我自己是一個中高考的成功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后來經常做演講和學生老師家長打交道的緣故,接觸的更多是那些被高考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甚至最后功虧一簣的同學們。在媒體的熱點基本都鎖定在了高考狀元這些幸運兒的這個時刻,我想給那些不幸的人們多說一點話,多給他們一些安慰和鼓勵。由于中高考的格式非常規范,一個考區的考生全都用一樣的試卷,最后用總分數來精確的量化。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特有的長處和短處,考試的時候有狀態的好壞,這些都是不可能用一個總分來精確衡量的,中間一定會有紕漏。比如說,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文科是610,那么如果你只考了609,就不能被錄取。顯然,考了609分的人和考了610分的人之間,在綜合水平上其實沒有什么差距,很難說誰就比誰優秀,誰就比誰更應該上北大。但如果不依靠分數“一刀切”也不行,因為你說既然609和610差別不大,那么我也該進北大。如果真讓你進了,考608的也會說我和考609的也差別不大,我也該進;考607的也會說我跟考608的差別不大……如此類推,最后就是所有科目都考0分的也該進北大,這就十分荒謬了。所以,依靠分數“一刀切”,是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和效率的無奈之舉,其結果就是只能說高于610的人的平均學習能力比低于610的要高,但是卻不能保證每一個高于610的人的學習能力都比低于610的要高。如果你不幸屬于那少數幾個學習能力很高但是高考沒有考好的一員,可能是由于高考那天狀態不佳,粗心算錯了一道大題,可能是生病,或者偏偏最難的大題考的就是你沒有復習到的一個知識點。那么,你需要相信自己,這只是人生路上必將遇到的各種挫折中的一個,成績并不能說明你的就不行,不能說明你的多年學習我完全白費了,更不能說明你的人生夢想就此徹底破滅了。這是因為,高考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它代表一個舊的階段已經過去,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即將開始。通過高考,那些成績優秀的人將進入更優秀的大學,獲得一個更高的起點。而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時間來奮起直追,后發制人。 我的一個大學本科同學的同學,姓張,他就是一個所謂的高考“失敗者”,因為幾分的差距沒有被第一志愿的學校錄取,他也不想再復讀一年了,所以就進入了一所并不怎么有名的大學杭州大學。進入大學以后,他并未因為自己不是重點大學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的學習,甚至比高中學得更苦。這樣努力的結果,是他在本科期間就在一些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四篇論文,其中一篇還得過獎。高中的同學可能不太理解四篇論文的分量,要從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取得學士學位,都不要求發表論文;取得碩士學位,只要求發表一篇論文;取得博士學位,只需要發表兩篇論文。他一個杭州大學的本科生,一個人發表了四篇,其用功之深,可見一斑。有了這個成績,就好比往自己身上貼了一張跟北大清華畢業證同樣有分量的金字招牌,本科畢業之后被中國銀行錄用。工作之后他仍舊非常努力,不到兩年就獲得晉升,如今年薪已經超過20萬。我相信他一定還會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與之相反,在清華大學,幾乎每年都有學生自殺,有上百個學生因為成績欠佳而被迫退學或者不能畢業。他們中每一個人的高考成績都比那位姓張的同學好得多,還有一些甚至是高考狀元。他們通過高考,在人生的跑道上比別人領先了許多,但高考并不是終點,比賽還沒有完,前面的挑戰還很多,如果不能繼續努力奔跑,很容易就會從領先變成落后。相反,那些在高考中落后的人,只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爭取在接下來的道路上跑得比前面的人更快,早晚有一天可以超越他們。 既然高考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那么什么才是終點?用絕對的標準來衡量,只有生命結束才能算是真正的終點。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人生無處不是終點,也無處不是起點,終點即是起點,起點即是終點。一個階段的完結,就是一個階段的開始,過去的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不管你是領先還是落后,都必須繼續奔跑。因為,后面的路還很長。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里面這樣寫道:“在一元化的視角下,如果僅以“成績”和“名利”來衡量個人、團體乃至社會的成敗,那么,這個社會上99%的人都無法躋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在他眼里,一個優秀、努力、自信、自覺的學生,進了名牌大學,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許是90%,進了其他重點大學,概率也許會降到85%,進了普通高校,這個概率也不會低于80%。這個道理對高三學生其實也很適用,我們對失敗與成功定義的過于簡單,很容易讓我們喪失那本應屬于我們的85%的機會。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既然起點和終點都是相對的,我們努力的成功應該用什么標準來衡量呢? 前面在李開復的話里提到很多人用“成績”和“名利”來衡量,并且反對這種衡量方式。如果是用錢來衡量的話,前面舉的那個進入中國銀行的杭州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似乎不低,也很能體現他的個人價值,但如果把他和一個摸彩票中了五百萬的人相比,哪個更成功呢?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應該用考試的成績和進入的大學來衡量成功。我舉三個例子來比較,分別是我高中、初中和大學的同學: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有一件事情轟動全校,就是一個成績非常好的男生,因為追求某個漂亮的女生,卻又被再三拒絕,搞得他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本來他的成績進入一所很好的重點大學沒問題,最后卻只進了一所普通本科。我還有一個初中同學,也是成績非常好,但是家庭根本供不起她讀大學,所以她連高中都沒有讀,念了幾年師范之后就分配到一個鄉鎮小學教書。盡管工資非常低,在這個小鄉鎮也算中等收入水平,她的父母的負擔也因此大大緩解了,她用自己不多的錢供她弟弟讀書,現在她的弟弟已經進入了大學,算是完成了她多年的夢想。此外,我還有一個大學同學,學習奇差,因為家庭的背景進入人民大學,在大學里面也是天天混日子。但是在他畢業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人際關系也就斷了,由于自己沒有真本事,現在的情況在我們班的所有同學中是最差的。前面我舉的三個例子,如果從高考的結果來看,進入了人大的最成功,進入普通本科的次之,連大學的門朝哪邊開都不知道的自然最失敗了。但在我看來,成功的順序應該倒過來才對,那位只念了師范的女生是最成功的,她雖然受家庭條件的限制無法進入大學,但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家庭的面貌,讓自己的弟弟進入了大學,這就是成功。能進重點的只進了普通本科,這就是失敗,但進入普通本科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可以算是某種程度的成功。而我那位大學同學,家庭條件如此之好,如果他肯象別的同學一樣努力,原本可以比別人收獲得更多,但他卻最失敗。不僅“成績”和“名利”不是成功的標準,用任何統一的外在尺度來衡量成功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一個的個性、愛好、興趣、理想不同,家庭條件不同,天賦不同,起點不同,不可能“一刀切”。真正的標準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成功的定義也只有一個,就是超越自己。如果一個人一出生就可以繼承巨額財富,但卻只會坐吃山空,而另一個人出身貧寒,但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番事業,可能他一生創造的財富都比不上前者繼承的遺產多,但他卻是成功的,而前者則是失敗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一個同學再進入高三的時候起點很高,成績非常優秀,但遇到幾次挫折就一蹶不振,最后能進北大清華的卻進了其它的重點大學。而你自己起點很低,原本二本的線都上不了,但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而最后上了二本。那么就高三這個階段來看,你是成功的,而他是失敗的。進入大學以后,不同層次的學校代表不同的起點,高起點的人如果不能繼續前進,那就是失敗,低起點的人如果堅持努力,超越自己,那就是成功。人生就是這樣,從一個起點奔向一個終點,一個終點又代表著下一個起點,起點和終點不斷交替、不斷轉化。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爭取超越、力求成功。李開復說進入不同檔次的大學分別有90%、85%、80%的可能成功,這當然是一種很不精確的估計,但這種估計至少說明了兩個道理: 第一,不論進入什么樣的大學,成功的可能性都是很高的。成功不是少數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不論起點怎樣,一個努力進取的人都會取得成功,這個成功,就是指超越自己; 第二,我們不應該把高考看成終點,而應該把它看成起點。這個起點有高有低,卻沒有貴賤之分,更沒有好壞之別。不論你的夢想是北大清華,還是其它重點大學,或者是普通大學、專科學校,每一個夢想都值得珍惜,每一個夢想都令人尊重,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努力為之奮斗,讓自己一天天成長,一點點進步。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國旗下講話:走近高三]    [扛著鐵锨上大學]分頁:123

你覺得很累的時候,也許正在爬坡  文/香襲書卷  妮子在朋友圈寫下一段文字:“很多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想想當初自己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我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回復:“創業的路上,唯有熱愛與堅持,別無他法。加油!”妮子是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女孩子,一路看著她從原來舒適的工作環境辭職,走上了自己創業的道路。  說實在話,雖然我們嘴上說著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想對自己的一生有個好的活法。我固執地喜歡著這種奮斗的精神和這樣有追求的女孩,妮子是完全可以靠臉吃飯的類型,卻偏偏喜歡拼才華。  當然了,我們不能說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可是不曾努力怎么會甘心呢?妮子是那種執著的人,某天下午休息時我們坐在一起,妮子說著經營中的難處,我靜靜聽著。等她一股腦地說完自己的困惑,以“真的很累”為結束語后,我輕輕地說:“當你感覺累的時候,正是在向上爬坡。如果停在原地,你不會感覺到累的滋味。”我們都懂得這個道理。  到了晚上翻看妮子的朋友圈,這個感性的女孩又寫下了一段屬于女孩子的文字:“以前別人見到我,說我是20剛出頭的姑娘,現在別人見到我都說30多歲的人了,創業一年間,我經歷了什么。”后面跟著幾個調皮的表情包,我從內心里喜歡這樣既能自黑又能承受的女生。  每一段青春都是努力奮斗過來的,那些擁有的人,付出的也很多。人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中,也會時有波折,哪里會有生來的一帆風順和云淡風輕。那些看似輕松的表面,都有著對生活酸甜苦辣的感受。  很慶幸身邊的朋友都是用力工作用心生活的人,妮子雖說辛苦,可是卻打扮得優雅得體,不辜負自己就是對生活最好的贈與。不辜負自己的青春,不辜負自己的美麗,不辜負命運的厚待,也不辜負命運的安排。  年末將近,年會一場接著一場。我的另一個朋友清揚,我看見她時,正是一場盛大年會的策劃人,成熟老練地協調指揮著各處。在她最近一條朋友圈寫著:“不要為擔心和恐懼而忙,應該為信念與愛而活,這是走出困境與苦難的唯一出路!”  我們三個好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漂亮。和什么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你會受著彼此的影響,汲取更多的養分。人生路上,需要有幾個帶著正能量的摯友,攜手共進。  我喜歡這樣的她們,踏實而沉穩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們在路上,帶著熱愛,帶著堅持,一切都是命運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來源:香襲書卷(ID:ZL523704792) 高三勵志文章:爬坡人生 一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走上坡路的 難走的,通常是上坡路 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3個跡象分頁:123

長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豐盛  文/慕容素衣  知道潘玉良,是因為看了李嘉欣主演的《畫魂》,那里面的李美人照例木木的,也照例美得石破天驚。在此之前,扮演過潘玉良的還有鞏俐,也是難得一見的大美人。于是形成了對潘玉良的初步印象:一個長得很美卻命運多舛的女畫家。  后來看到潘玉良的自畫像,不禁大吃了一驚,畫中的潘玉良身材壯碩、五官粗放,看上去一點都不美,恕我直言:不僅不美,還有點兒丑。我還以為是我的審美出了問題,出于好奇去查了些資料,結果資料上顯示,不少見過潘玉良本人的人都說她長得一點都不好看。據熟識她的人說,潘玉良是個又矮又胖、長著一個獅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  真實的潘玉良遠比影視劇里那個美得驚人的潘玉良更有震撼力,誰都不能否定,外貌是女人天生的通行證,長得不好看的人,人生相對來說總是要艱難一點。這更增加了我對潘玉良的好奇,一個完全不漂亮的女人,究竟是以什么力量完成了從雛妓到侍妾再到畫家的三級跳呢?  潘玉良的人生,寫出來就是一部現成的電影劇本,難怪導演們如此鐘情拍她的故事。  她本來姓陳,自幼父母雙亡,只好跟著舅舅生活。舅舅有次賭輸了,于是把年僅13歲的她賣到了安徽蕪湖的一家妓院。無奈入風塵,這完全不是她的錯,后來卻被存心不良的人當成了攻擊她的理由。  由于長得不出挑,她在妓院是做燒火丫頭,干的是又粗又累的活。鴇母還逼她接客,她誓死不從,一次次從妓院中逃跑出來,又一次次被捉回去毒打,中間她還試圖跳水、上吊,均因看管過嚴而未遂。  17歲時,走投無路的她在妓院里唱歌,歌聲如泣如訴,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蕪湖鹽督潘贊化。潘贊化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過洋,是個新派人物,他被眼前這個可憐而又剛烈的女子所打動,決定為她贖身。  縱然以現在的眼光來考量,潘贊化也是一個胸襟開闊、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從古至今,救風塵的英雄豪杰并不少,可是救的都是清一色的美人兒,只有潘贊化,伸手援助的是一個長得一丁點兒也不漂亮的小姑娘,而且這姑娘脾氣還挺大的。將潘玉良塑造成一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無疑削弱了潘贊化的人格力量。  潘贊化幫助小玉良主要是出于同情,純屬義舉,并無一分一毫的私心。他本來想將她送回親戚家,但她主動提出,想留在他身旁,哪怕做一個貼身小丫頭。  以他的襟懷,自然不會讓她做個小丫頭,于是收了她做妾室。他待她是很珍重的,雖然是娶妾,也辦了正式的結婚儀式,證婚人正是他的莫逆之交、大名鼎鼎的陳獨秀。  在娶她之前,他沒有動過要她報答的心思;在娶她之后,他則竭盡全力地呵護她。他親自教她識字,還請來老師教她畫畫。他對她,沒有一絲一毫地看輕,知道她受過太多的苦,所以加倍地憐惜她。  正是因為這份恩義,潘玉良始終對潘贊化感念不已,她毅然將自己的姓改成了“潘”,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冠以他的姓氏,因為他不僅給了她婚姻,更給了她重生的機會。一個沒念過什么書、十幾歲才開始學畫畫的人,居然在老師的調教下展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  如果按照舊式小說的發展,嫁給潘贊化的潘玉良應該溫良恭謹,夫唱婦隨。可是她偏偏不愿意只做個溫順的小妾,她要畫畫!不是在家里畫幾筆自娛,而是跑出去到處求學畫畫,先是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后來索性遠渡重洋跑到了巴黎。  畫畫也就罷了,陸小曼也畫,潘素也畫,連宋美齡都要畫幾筆國畫呢。她們畫畫,只是當成怡情養性的手段,畫的也大多是清雅的花鳥山水。潘玉良呢,不畫則已,一畫就畫起了人體,而且還是裸體女子,這在當時,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  在潘玉良習畫的那個年代,政府是不允許人們畫裸體的,她就趁去浴室洗澡時偷偷地畫,有次差點被一個大胖女人打了出來。回到家里,她對著鏡子,忽然想到:“我自己不就是很好的模特嗎?”想到這里,她就脫掉衣服,對著鏡子開始畫鏡中的自己。  除了畫人體外,她在言行中也不拘小節。一次和同學外出寫生時,潘玉良到雷峰塔墻圈里小便,這時一伙男同學過來了,同學喊潘玉良快出來。潘玉良蹲在里面說:“誰怕他們!他們管得著我撒尿嗎?”  還有一次,大家討論起一個女詩人以狗為伴、與公狗相交的八卦,潘玉良無所顧忌地發言說:“公狗比男人好,至少公狗不會泄露人的隱私。”  人一特立獨行,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有人挖掘出潘玉良曾為雛妓的“艷史”,一名女同學甚至要求退學,“誓不與妓女同校”。  只有潘贊化,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包容她,在獲悉她的困境后拿出錢來資助她去法國留學。  潘玉良在法國考上了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與徐悲鴻同校,專攻油畫。她在留學近九個年頭后回國,一度確實也在老師劉海粟及同學徐悲鴻執辦的美院當過教授,并且出版畫冊,舉辦展覽。即便如此,人們并沒有停止對她的攻擊和詆毀。在她舉辦的一次畫展上,展出了一幅優秀人體習作《人力壯士》,某一天被人貼了一個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我總覺得,對于曾經有過所謂“污點”的人,人們表面上再尊敬,骨子里仍然很有優越感,仿佛是因為他們的包容,那些人才能擺脫身上的污點獲得重生。可是潘玉良這個人呢,好像完全不把在妓院待過當成“污點”,她理直氣壯地畫人體,理直氣壯地當教授,理直氣壯地辦畫展,一點也不瑟縮,一點也不收斂,這就惹怒了當時的社會主流。  連潘贊化的大夫人也看不過眼,跑到上海來將她叫回家,無比威嚴地宣布:“不要以為你在外面當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在這個家里,我永遠是大的,你永遠是小的!”  既然險惡逼仄的環境容不下她,那就走吧,去一個更遠更大、沒有流言的地方。1937年,42歲的潘玉良再次去國離鄉,潘贊化依舊送她到黃浦江碼頭,他將蔡鍔送給他的懷表送給愛人作為臨別紀念。這一去就是40年,直至老死,她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這40年間,她和潘贊化一直隔岸相望,從來沒有中斷過聯系。潘贊化常常給她寄宣紙,還托人給她帶去國內的物品,有一段時期,潘玉良特別想回國,潘贊化去信暗示國內風雨交加,不宜歸來。如果她執意回國,估計躲不開那個年代的風風雨雨。  “遐路思難行,異域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多年后,潘玉良給潘贊化寫下的一首相思之詩。當時中法尚未建交,潘贊化過世兩年后,潘玉良才從大使館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絕。  既然如此,為何潘玉良不回國呢?我覺得不是她不愛潘贊化,而是她更愛繪畫。她不是那種可以用生命去戀愛的女人,卻是可以用生命去畫畫的女人。她堅持留在巴黎,是因為這里開放包容的環境更適合她創作,有傳聞稱她和徐悲鴻創作理念不同,而當時徐悲鴻在國內是權威人物,她不愿意回國去聽他的那一套。  在巴黎時,潘玉良自稱“三不女人”:不談戀愛,不加入外國籍,不依附畫廊拍賣作品。她終日待在一個窄小的閣樓里,全心投入畫畫。由于不善經營,她日子過得很苦,身體又不好,以至于老年靠一點救濟金過日子。  老了之后,她比年輕時更加不好看了,有人說她唱京劇中的黑頭連妝都不用化,一個女性朋友去探訪她,她披著大衣站在窗口迎接,看在人眼里活像一只大猩猩。  這時她的生命中出現了第二個男人。他叫王守義,是早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開了一家中餐館。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守義,卻立誓要將所掙的錢財來資助留學生中的藝術家們。他一直資助潘玉良,潘玉良有空的時候,也會去他的餐館坐坐,唱一段京劇。  就是這個男人,給了潘玉良在異國他鄉唯一的一點溫暖。他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照顧她,還幫她接洽畫商,保管畫作,至今我們所見到的幾千件潘玉良畫作,都是他不惜重金、費盡千辛萬苦從法國運回中國的。為了這份恩情,潘玉良為王守義做了一個雕塑,至死都擺放在她的臥室里。  對于潘玉良來說,一個潘贊化,一個王守義,都是那個渡她的人。潘贊化成就了她,王守義則守護著她。身為女子,潘玉良不幸生得不好看,又不幸生于惡濁之世,濁浪滔天中,幸而有他們用溫情撐起的一葉小舟,送她一程又一程。  潘玉良終身都以潘贊化的妾室自居,雖然晚期和王守義同居過也是如此。在異鄉漂泊了40年后,潘玉良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臨終前向守在她旁邊的王守義交代了三個遺言:第一,死后為她換上一套旗袍,因為她是中國人;第二,將她一直帶在身邊的鑲有她跟潘贊化結婚照的項鏈和潘贊化送給她的臨別禮物懷表交給潘家后代;第三,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帶回祖國。  王守義不負所托,傾力完成了她的遺愿。就在她去世之后不久,他也因惡疾去世,朋友們把他葬進了潘玉良所在的墓穴,這兩個異鄉人,總算在去世后可以相伴抵御漂泊在外的孤寂。  與電影中的浪漫故事相比,潘玉良的真實人生,總是透露著一股凄涼和苦澀。很多人提起這位民國最知名的女畫家來,不免為她感到唏噓。以世俗的觀念來看,她生前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沒有美貌,沒什么朋友,沒有錢,最后連健康都失去了。她的后半生,多半和貧病兩個字糾纏在一起。  而這一切,只不過緣于她熱愛畫畫。如果她不選擇畫畫,或者畫風不那么大膽的話,她原本可以留在國內,生活在愛人的羽翼之下,過著安穩的生活。如果可以重來,她還會這么選擇嗎?  直到我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才明白,潘玉良和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是一類人,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是個證券經紀人,家庭美滿,生活安定,有一天卻忽然拋妻棄子離家出走,最后自我放逐去了太平洋的一個小島。別人質問他為何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這樣折騰,他回答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被夢想擊中的人其實是沒得選擇的,思特里克蘭德如此,潘玉良也是如此。她唯有迎著夢想一步步走上去,哪怕厄運與之相隨,哪怕通往的只是虛無。做為一個女人,潘玉良經歷了太多的不幸;作為一個藝術家,她卻是幸運的—她發掘了自己的天賦,并把這天賦發揮到了極致。任她如何顛沛流離,貧病交加,那都是她甘愿承受的一部分,在一生追求的事業上,她始終走在一條向上的路上。  她身后留下來的畫作有四千多張,生前畫過的作品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在與愛人分離的日子里,在巴黎狹小的閣樓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她每天都投入地畫著,將自己整個生命融入了眼前的人體和花卉中。她畫得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女體,這些女體豐碩飽滿到了極致,宛如地母一樣健壯,和她本人一樣,談不上美,可滿身充沛的生命力仿佛要破紙而出。  2012年,杭州曾經舉辦過一次潘玉良的畫展,主題名叫“彼岸”,我覺得這仿佛是對潘玉良一生的隱喻:此岸是現實人生,風雨飄搖,卻有著俗世的幸福;彼岸是藝術圣境,高蹈出塵,卻又寂寞清冷。我們這些抵達不了彼岸的人,只能遙望著那端的她,輕嘆一聲:高處不勝寒哪! 你活得光鮮亮麗,父母卻在低聲下氣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寬容 你還這么年輕,不必活得好像歷經滄桑分頁:123


TikTok直播人數灌水
最多人使用的刷直播人數系統- Facebook在線買直播人數包月 Instagram買觀看人數包月洗直播觀看人數最快速- Facebook衝觀看人數 衝TikTok觀看人數包月刷直播觀看流量很穩定- 蝦皮Shopee在線灌直播人數包月 抖音衝直播人數
( 在地生活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86f8cu86296&aid=17761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