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一年來重省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有如雨後
春筍,但在題材與觀點上卻又有所區別。譬如【
帝國毀滅】聚焦在希特勒而予以不同以往的詮釋
,【蘇菲索爾的最後時光】(本屆柏林影展最佳
導演、女主角,台灣未映)則以堅定反納粹的白
玫瑰黨人事蹟,強調德國並非全是納粹同謀。相
較之下,丹尼斯甘索(Dennis Gansel)導演的
【英雄教育】則以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進入體制後
的震撼與覺醒,不那麼直接地談納粹和二戰,卻
藉由希特勒所倚重的軍校教育,來達到間接批判
的目的,也因此多了一些肅殺以外屬於青春叛逆
的氣息,這方面它毋寧更接近彼得威爾(Peter
Weir)1989年的名片【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英雄教育】的原名【Nopola】指的就是希特勒
一手創立的軍事學校,專門召募18歲以下優秀的
日耳曼青年入學,授以嚴格的體能與知識訓練,
在當時被視為躋身最高統治階級的捷徑,因此本
片有個副題「Elite fur den Fuhrer」,名曰「元首
的精英」。本片的男主角菲德烈出身貧苦工人家
庭,還必須四處打工補貼家計,和這種名校理應
絕緣,卻因為拳擊方面的天份而被「Nopola」的
教練網羅,破例讓他進入這個專門培訓將門高官
之子的貴族學校。
雖然父母強力反對,但菲德烈知道這是改變人生
的大好機會,於是趁夜離去,直奔這所神秘基地
。嚴苛的軍事訓練以及部分同儕的囂張熾焰都難
不倒他,加上傑出表現完全符合日耳曼傳統,他
很快就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同,尤其和出身顯赫但
敏感斯文的高官之子艾伯特之間的友誼,不但跨
越了階級的鴻溝,更開啟了他在追求榮譽之外,
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進而改變了他的理念…
。這部份則讓人憶起魯伯艾略特(Rupert
Everett)、柯林佛斯(Colin Firth)二十年前主演
的【同窗之愛】(Another Country,1984)。
青春雖然衝動,但那股充滿理想性與純潔性的執
著,卻往往是映照出成人世界藏污納垢的力量。
【英雄教育】就是透過兩個年輕主角的情誼與醒
悟,對照出納粹的極致瘋狂,其外顯就是這所學
校的教育,而他們在校方眼中懦弱不智的行為,
其實才是最嚴正的抗議。導演把他們最後的行徑
拍得極為感人:表面上都是肉體性的,無論是將
純潔軀體沈入冰冷湖底的艾伯特,或是忍受拳如
雨下也不反擊的菲德烈,身體所承載的痛苦,其
實都是內在力量的堅決和反撲,這部分導演處理
得浪漫悲壯,可圈可點。
去年我在捷克卡羅維法利影展首次看到這部片,
流暢的手法、與時推進的煽情力量、加上年輕演
員超水準的表現,讓本片成為當屆唯一在試映場
就獲得國際媒體熱烈掌聲的競賽片。雖然最後有
點委屈地在評審結果中僅得到最佳男主角,但得
獎的馬可斯尼麥特(Max Riemelt)今年再被柏林
影展選為年度閃亮新星(shooting star),證實了
他的表現深受各方肯定。不過這時候我又想替表
現不遑多讓卻與獎無緣的第二男主角湯姆希林(
Tom Schilling)抱屈。
這兩個年輕男演員的銀幕火花非常驚人,湯姆希
林的角色多愁善感卻又在關鍵時刻充滿爆發力,
尤其當他心意已決,瘦弱臉龐上的炯炯眼神,讓
人印象深刻;而影帝馬可斯尼麥特雖有一張娃娃
臉,但賁張的肌肉和質樸的氣質,讓他飾演的拳
擊手兼具陽剛與純真雙重魅力,內心轉折也詮釋
得層次分明。兩個充滿對比卻各擅勝場的演員,
顯然是本片靈魂所在。
【英雄教育】講的雖然是上個世紀的陳年舊事,
但青春,是不應該有時空限制的。透過電影,我
們彷彿又再看到那個瘋狂年代裡的純淨心靈。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news.html?showthis=ok&newsrecno=1126749650
http://www.swtwn.com/filmsdetail/2005/Napola.htm
德國人在二次大戰裡充分展現其服從、精準的民族特性,既表現在戰爭中也表現在對其他民族的扼殺裡,有人認為群眾的漠視即是一種集體的惡,下面這是一個關於希特勒的網站:
http://myweb.hinet.net/home9/shar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