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6 23:24:50瀏覽841|回應0|推薦13 | |
2011.10.18 簽約日/右起-銅鑼謝其全鄉長、 何江細秋婆婆、艾琳、麻立策展人江洋輝, 在賴代書辦公室簽約。 對銅鑼,我一無所知。 客委會多年前開始籌備「桐花季」,我跟藝文作家李喬、曹又方、老瓊、劉靜娟、愛亞、吳鈞堯、吳德亮、楊樹清、陳銘磻……等二十多人,即前往苗栗南庄、北埔、獅頭山等地采風創作,且進行三年多次的向場感受。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客庄、客家文化。我也有多位客家朋友,但是,聽說這次駐地是要住在當地家庭中……這對我是很新鮮的嘗試。尤其對方是陌生人,心理上必須想辦法調適。用甚麼方法呢 ? 飲食 ? 手創藝品 ? 畢竟要讓別人知道,詩人是幹嘛的,真是一件困難的事呀! 2011.11.9拜訪銅鑼窯 / 竹森村 / 惇敘堂 李坤松村長
在台北跟銅鑼之間擺盪,期中還去了一趟廣西北海、潿州島五天交流。有趣的是,北海也是客家族群,難怪大宴小酌都出現客家菜。台灣的「客家小炒」,食材有魷魚乾、蔥段、小魚乾、豬肉絲,有些還加上花生。但在北海我吃到很類似的一道菜「香煸魷魚」,乃小條的生魷魚、直接炒煸蔥段跟辣椒,直至調味醬汁收乾即上盤。當地作家說,這是他們海邊傳統道地的客家菜。看來應是傳統飲食因地制宜的變奏。山上、海邊、甚至加入閩南人的口味,一道菜就有了不同的做法跟美味。 去了銅鑼兩三次,終於約到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王美惠女士,她跟我一樣來自台南,19歲就移居銅鑼,23歲結婚於此生根。我們之前在「迦南美地」已有合作經驗:駐地的首次同樂分享會,兩個閩南人合力4小時煮了一大桌客家菜!王長老有乙級的廚師證照,拜託,我可是只會吃不會辦桌的「飲食文化協會」理事,煮完之後,我這二廚是腰酸背痛!在王長老的護持下,那頓本人的客家料理處女秀,總算沒漏氣。
王長老還是「苗栗文化觀光產業藝術協會」的委員,她開車載我去認識的第一站,就是另一委員張世浩先生的「銅鑼窯」。那是一個專門製作大型酒甕、陶缸的陶藝窯。師傅們完全手工拉坯,拉出比人還高的巨甕,窯口則大到嚇人,每一燒出的作品,都小心翼翼地搬運。(左下圖-張先生在搬甕的實景)
在那裡巧遇竹森村長李松坤,他熱情引導我去參觀,全台唯一有石鋪風水中庭的古宅「惇敘堂」、附近殘留的土角屋、練武石……之後便由美惠姐載我回去。
11月 銅鑼印象 集錦
秋天。銅鑼。青花瓷色的天空。洗石板在唱歌。杭菊在田野織錦。老火車站老樹老標語老防空洞。
有些空無,因為人跡很少,尤其像我這樣的異鄉人,但身在其中,卻感受很遼闊、一種悠緩,真正的慢/漫活體驗。 喜歡這裡的農舍、70年代貼著馬賽克瓷塊的建築、光復後的黑瓦白牆斜頂房子、甚至廢棄荒蕪的工廠跟民房。 銅鑼不同南庄、美濃、北埔、內灣、橫山……它有自己的歲月感、產業的遺跡跟未來可能發展的機會,最主要,我發現這附近有多位藝術工作者,陶藝、木工、塑膠藤編、繪畫,但是沒有文字作者……若有幾個文字工作者存於當地,是社區營造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這裡沒有。資料彙整、新聞宣傳、寫作發表、記錄當地人文采風、書發在地的感受,真的有點可惜。 尤其駐地後,在11月舉辦了兩場情詩/靈感交流活動,更感受到這裡需要有自己的作家才行。好地方當然要被更多人發現,可,當地人能不自己先道出「銅鑼有多好」嗎 ? 這是我的首要擔憂。但也發願 要好好透過駐地,了解更多的內涵,為它寫出一些值得流傳的作品。
<銅鑼情思>是我在銅鑼騎單車、漫步、主動訪談當地居民之後,所寫的第一首詩。「這一刻,她在銅鑼 / 面對十一月垂垂鞠躬的稻穗,/ 秋雨洗過的天空,/
蒐集靈感。交換故事。這大抵可說是一個拼湊銅鑼的工程,我將之視為羅織。 公共藝術的目的之一,是將在地的內蘊、常民的生活經驗、透過藝術家/作家的美感邏輯,經消化再回饋給交流者,一份交融後的新作品。 經過一個多月的駐地、來往、訪談跟采風,異鄉人也有了一知半解的主觀。而這主觀必滲透客觀的資訊養分。 幾場互動的座談、情詩分享、即興創作,我自己做的「靈感蒐集箱」、「靈感募集箱」有了近200條的紙條。比較能觸發我去作靈感連接的,我都經過篩選,布置、貼在何家的牆面上,也讓進入到此工作站的民眾,看到家鄉原來有這麼多「詩情畫意」可以被呈現、被訴說。 詩,從來都不是容易寫出來的,但大家卻那麼喜歡將「詩意」當作讚美、當作一種精神上的進階狀態。我以多年教學、演講經驗,先把自己在銅鑼漫遊的感受,作拋磚引玉的示範,結果最先還我玉石的是一些少年跟兒童。 「銅鑼是躲在山中的害羞姑娘。」 「銅鑼有喜,128線的炮仗花沿路綻放,迎接貴客的到來。」 「炮仗花沿路像鞭炮一樣,像姐姐要出嫁。」 「有霧的銅鑼,是一塊好吃的布丁。」 「銅鑼是害羞的少女,常常把霧當面紗,遮住美麗的臉。」 「五月桐花、十一月的杭菊,銅鑼一年兩場白雪。」 「今天的天空陰沉暴躁、因為龍鳳躲在雲層深處打架。」 「素顏的銅鑼,是山城中美麗的少女。」 這是他們給我的靈感詩句,雖然不一定會用在我的創作裡,但我好像已經把詩的種子,灑在這裡了…也許哪年回來,銅鑼會出現一個新銳詩人、作家呢。 2011.12.25 整理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