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左腦反轉到右腦,要靠眼睛
2010/12/02 12:34:12瀏覽836|回應2|推薦5

 2009下半年 我在內壢的清雲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時寫的  

四篇有關 教改跟創意思維的文章

也是我教學時   常叮嚀學生的自我學習心態......供大家參考----------- 艾琳

從左腦反轉到右腦,要靠眼睛                     

        2003年,我擔任教育部「大學通識中心人文學巡迴講師」,在台灣各大學專題演講相關詩文的影響力,便是針對教改後的大學生在人文基礎、踏進社會前的求職力、應對於企業所要的創意、耐壓、多元思考的人才,所做的觀念準備。後來,我又應邀至台北科技大學、板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高雄應用科大、關渡藝術大學、大葉大學等校,對不同專業領域的大學生演講,我也一直強調文學乃跨界的踏板;而廣泛閱讀是這一切的起步。
我由於從小就喜愛文字、圖像閱讀,也一直是校園的藝文比賽代表,因此國中的成績不是很理想,雖後來唸的是高職模具科,但高職階段因參加校刊社等藝文社團,接受指導老師在編輯採訪方面的指導,奠定我日後轉考大學文科,並以文字工作者的身分,從事文化傳播的多種跨界職位。這些看似曲折、卻又充滿轉折契機的故事,當我站在學生面前,以活生生的個例來做為演講的開場時,更能引起清雲科技大學學生們的注意力。因為,我跟他們一樣,在年輕時也對人生未來方向感到迷惘。
何其有幸,我的父母沒將傳統的讀書觀念框死我,所以我能在青春期發展興趣,也是自己在求學跟工作的交錯下,悟得「為自己念書」,才能於日後找到感興趣的工作,形成「做自己喜歡的事」,變成現今一邊教書、一邊保持時間上的彈性,接創意專案執行、藝文活動的策劃、活動的主持、駐地作家、講演、評審等多元的工作,並且還能留給家人比以前更多的時間。而這些我所經歷的事情,希望能透過在清雲的協同教學、圖書館的專題講演、與老師們的交流溝通,把藝文的力道跟日後持續的影響力,傳達給同樣是理工科班出身的學生們,另個思考人生方向的途徑;這些好像從理性的左腦,要花很多力氣轉到右腦的知性思考,其實並不難,靠的是打開固守的觀念,從一雙眼睛出發,把一本本的書當作驛站,逐站走向人生的理想目的。

                                          

跨出去之前                                       

2009下半年的這學期,我忽然成為三所大學的講師,加上赴大陸交流跟協同策劃台北詩歌節,生活面向轉得又快又多元;有時異地醒來,會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之感。人在台北時,得教學、評審文學獎、演講邀約、開會、寫稿、主持藝文活動、幫忙發新聞稿等等,這半年難得有休息的時候。
學生問,「老師,為什麼你總是那麼忙?」我想了想,自工作二十年的職場退下後,好像一直有接不完的專案跟各種活動,那是因為我有跨界的能力吧。我也很幸運,出社會後都從事自己興趣的工作,比如漫畫公司的企劃、基金會的媒體公關、出版界裡的文學跟跨線主編、策畫動靜態活動跟執行……頗能發揮我性格上的兩極。靜時很專注於眼前的事務、動時又活力無窮。但總還是在文學、藝術、創意的圈子裡轉。
  但為什麼能跨界?首先,我是一名創作現代詩的作家(也包含散文、各種專欄寫作),因為創作之故,平時得大量閱讀經典文學,後來從事公關、出版工作,更要隨時 注意新話題,了解各年齡層的市場需求,編輯檯上的審稿看稿等經驗,也讓我從別人的創作中「體悟」到人性的複雜;就這樣,透過工作上的閱讀、現實生活的種種累積,我的眼界必須走在讀者(市場)之前,而創作本身則必須是一種新的發現、新的表現。
不斷地挑戰創新、跟迎戰時代潮流的淘洗、篩舊,在城市中遊走的我,無意中練就藝文跨界的工夫。這不是短期可成的,而必得在瞭解自己的興趣後,將興趣轉化為專業的能力。
  或許很多學生會怪台灣的教育環境,跟父母對成績高低的傳統價值,造成個人在大環境跟私領域中,皆無法培成對未來性向發展的可能。但我以過來人身分要告誡年輕世代,如果你真有心往某一專業發展,除了學歷的取得,你還需在私領域中切出一段專屬自己的時間,棄玩票心態,投資此一興趣的深度知識。當深度達到了,則旁徵博引至廣度的延伸閱讀;如此才能立基專業,又眼觀四周的動向與趨勢。
  如果你不想被工作選擇,如果你不要重複做基礎且單調的技術層面;要跨出校園前,或是欲跨出目前將你陷入泥沼的科系學成,你得早一點拜師學藝──而真正的老師都是不說話的;它們就是一本本的書。多進圖書館跟書店,向它們請纓吧!

                                          

文學是一種觀點                                        


      在科技大學或專業科系的校園演講,我並不喜歡馬上切入文學的主題,而總以學生們感到好奇的子題,敲開演講的核心。原因無他,在台灣的教育體制內,念高職跟技術學院的學生,大部分是因對文字不感興趣,才進入技術跟專業的領域中學習。如果一下子跟他們談風花雪月、吟詩作對,恐怕文學工作者將面對的是──會場聽眾如成熟的稻穗,腦袋垂垂桌面上的昏睡狀況;演講者恐有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概。
      貼近他們的想法、跟他們先站在同一立場上,是我演講前所準備的同理心。「各位,我國中成績不算好,後來只能上公立的高工喲……」或是「我高中曾組過搖滾樂團,也常到地下舞廳跳舞…....」「高職畢業後透過朋友到社會繞了一圈,才發現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我並不一個擁有豐功偉業的CEO、投資天才、創業楷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子女,反之,我的青春期過得有點黑暗:父親投資失敗十數年,我從高職到大學畢業這近十年,都得靠自己工作賺錢讀書、生活,許多人生經驗的酸甜苦澀,我從小在家族的起落歷史中,早已飽嘗人情世故的冷暖。「我是一個平凡人,跟大家同樣都經歷過迷惘、掙扎、以及自我的努力,最後因為喜歡文學跟藝術,認知到自己終究無法做一般的工作,只好全心全意地摎落去;以文字做為發聲、以創意為輻射中心點,跨界到自己想到的領域去。」
       如果一個高職畢業的女生,能提早出社會且體會到挫折,並在短短半年將一般高中生的文科交科書熟讀26遍,因此考上台大、輔大、淡江等大學,那麼,我的故事就有了說服聽眾的理由。在這宛如勵志小說的人生歷練中,促使我前進的動力,就是童少時期因為孤獨、因為想尋找知音而未果,故而轉向文學書籍的閱讀,且當時年紀小、興趣未定,只好透過廣泛的閱讀藝術、漫畫、小說、自然等書籍,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線,就這樣上了閱讀的癮。
       幸好家中經濟雖然小康,但父母不忘在家設有一個書櫃,讓我隨時有書可看。當自己看得較多書種之後,發現最能有所收穫的還是文學書籍,便一路追隨文學大師的腳步,也逐步走出我自己的一條路了。所以,文學不僅是讀的文學而已,它還是能影響個人成長、提供生命轉折的一種觀點。至於你想要有什麼樣的觀點,得靠你去閱讀了。

                                          

專業是一種態度                             

  某次協同教學的課上,當時已經是第三堂課,我又看到幾位學生慢條斯理地拿出飯糰、麵包、甚至是杯子蛋糕,配著咖啡或茶飲,不知是吃早餐或中飯?講課已經超過20分鐘了,一直有學生陸續進來,這些事情讓我終於忍不住發問,「同學,東西好吃嗎?」「你們知道前陣子洪蘭教授在台大醫學院的事情嗎?」警覺性較強的學生,趕緊將食物放收起,而卻有學生故作輕鬆問,「誰是洪蘭?」
  誰是洪蘭?是的,她是誰對現場上課的學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內心發飆卻冷冷回他,「如果台灣的醫學院學生上課啃雞腿、吃便當,心不在焉,而教育大學的學生不好好上課,你敢在台灣生病就醫嗎?你的小孩遇到不專業的老師,你會高興嗎?如果你現在是學生,請拿出學生的本分來聽課,因為這是你目前應有的專業!」一時,這班學生都靜默下來,我也重新整理情緒,將講題精華以觀點條列方式帶出。
  身為講師,我應該習慣看見學生們遲到?吃東西?化妝?聊天?那麼反過來問學生,老師可以一邊講課一邊啃麵包嗎?當然,身為講師的大人們是要對年輕人寬容點,因為現在的大學生要忙著打工賺錢、晚上要打電玩、掛在face  book偷菜、還有要談戀愛啦、跟朋友聚會吃飯唱歌遊玩啦、再來才是讀書寫功課……體力無法負擔需求、時間永遠不夠,老師您就大人大量包容些吧!
  只是學生們可知道,台灣的學費並不是非常昂貴的。相較於鄰近的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乃至於一學年得花百多萬台幣的歐美國家,學生們是否應珍惜這樣的高等教育機會?想想看,一堂課50分鐘,你付出的學費跟社會資源總加值約5000元,真正應驗「一寸光陰一寸金」,你若遲到、睡覺、吃東西,那就是浪費這麼多的錢!所以當老師比你還迫切地要灌輸知識給你的同時,當長輩以他的專業為你教導學問、觀點的同時,你的專業身分是學生,就應該以專業的心態來吸收。
  洪蘭是誰?也許對你的專業領域而言,她所說的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大學四年的學程裡,你確定可以輕輕鬆鬆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成為專業人士、甚至跨界到其他行業?你是誰?你將來要做什麼?請開始好好「專業」地思考這問題,因為沒有這種態度,到了30歲、40歲的時候,你將會非常後悔,當初為何不知道「洪蘭是誰」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5667&aid=4657500

 回應文章

艾新玨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學生的專業就是好好求學
2010/12/06 11:35

親愛的老姐,

非常贊同此文所寫,尤其是最後那一篇。

求學者當思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吸收知識的專業態度。

想當初,我的五專生活也浪費了前兩年在吃喝玩樂上頭,一直到第四年才覺悟,後來回想起來常常後悔,連雜書也該多讀些才是。進社會,開了眼界才慢慢「發現」自己想過哪樣的生活、想變成怎麼樣的人。但,那個過程往往花了太長的時間。


姍薏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04 10:02

「身為講師,我應該習慣看見學生們遲到?吃東西?化妝?聊天?那麼反過來問學生,老師可以一邊講課一邊啃麵包嗎?當然,身為講師的大人們是要對年輕人寬容點,因為現在的大學生要忙著打工賺錢、晚上要打電玩、掛在face  book偷菜、還有要談戀愛啦、跟朋友聚會吃飯唱歌遊玩啦、再來才是讀書寫功課……體力無法負擔需求、時間永遠不夠,老師您就大人大量包容些吧! 」

看到這個,我對王建煊的話就可以體會了

畢竟不在那個位子上的人看不到他的憂心與沉痛,我想他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好好的專心吸收學問,並不是在指責那些真的需要自己賺生活費的人,只是這個社會已經習慣有一點漏洞就咬死不放,我們的社會真的少了瞭解真意與寬容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