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石原裕次郎與李小龍
2021/07/05 10:04:33瀏覽25|回應0|推薦0

他們兩個都是東方的著名演員,也都早逝。石原裕次郎在西元五、六零年代已經是日本、台灣著名的演員。人們總記得他的遊俠形象,五、六零年代的台灣仍有濃濃的日本味,台灣無論是電影或是生活習性,都讓人覺得擺脫不了日本人的感覺。石原裕次郎是那個年代年輕人和懷念日本時代的中年人的偶像。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那個時候的年輕人,現代的老男人走起路來就像石原裕次郎,兩隻手臂左右晃動。

 

仔細觀察他的電影,他在電影裡表演痛揍美國大兵,很像日後的李小龍在電影裏痛揍歐美人、日本人,當東方人開始自覺歐美人莫名其妙的欺負東方人的時候,如果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對抗這種屈辱,他們就在電影裏演給大家看。日本人的覺醒更早,二戰結束後,他們是戰敗國,美國人給他們的屈辱更多,想想自己國家的憲法都是外國人制定的,這叫什麼民主?

 

日本人在二戰後很快就堀起,並不是到八零年代才開始稱霸工商業。日本人甚至很早就進軍中東,記取他們在二戰時期缺乏能源的痛苦經驗,為他們的民生、工業爭取能源。戰爭期間日本人的軍事情報做得頗好,在承平時期他們把這種習慣用在工商業競爭上。

 

石原的哥哥後來做到東京都知事,是一個知名作家,也是個有名的日本右派政治人物。石原裕次郎很早以前就成名,電影裏的人物常在酒吧裏痛揍美國人,應該是在洩憤,不管美國人怎麼樣美化自己,對日本貢獻了自由民主,日本人心中其實很痛恨戰敗的屈辱。日本人的黑社會人物喜歡像美國的暴發戶,開著凱達拉克的汽車在街頭呼嘯而過。有事沒事碰上美國大兵,就裝瘋揍他們一頓。石原裕次郎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病逝,享年不到五十三歲。石原的生活也許幾分類似他在電影裏的角色,因此非常年輕就病痛纏身。

 

李小龍是到了七零年代才在東方出名,他也在電影裏痛揍日本人和西洋人。當一個國家或人民被人欺負久了。總要找個地方發洩一下怒氣,在電影故事裏對自己怨恨的對象殺戮、拳打腳踢,可能是一個洩憤的好方法。李小龍的後人是中西混血,應該很難了解李小龍的生前的心思。從幾齣拍攝他自傳式的電影、電視劇我們都看到李小龍在美國社會裏被歧視的情節。在即使讓他一戰成名的電視劇,青蜂俠的故事裡他只能說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

 

李小龍在香港成名成為家諭戶曉的電影明星,好萊塢的製作人才像聞到屎的蒼蠅蜂擁而至。當然李小龍不是一坨屎,但是那些製片公司絕對是蒼蠅。美國人嗜錢如命,就算電影裡把他們的英雄人物揍得鼻青臉腫也無所謂,只要電影票房賣座就好。

 

中國人似乎也追循日本石原裕次郎這樣的日本模式,先想像在電影裏揍外國人,再圖真正的崛起。今天無論美國人如何重視、拉攏日本,終究不把日本人看成央格魯撒克遜的同類,也許有一天日本人自己會覺醒。日本自二十一世紀以來,一直無法再起,人口老化是因素之一,美國人的打壓是主要原因。

 

石原裕次郎和李小龍都不可能從墳墓裏跳出來揍洋人。他們如果地下有知,看著美國霸權日漸衰落,也會額手稱慶。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112950&aid=16480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