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2 16:49:45瀏覽393|回應1|推薦1 | |
思維必須轉個彎最忌直線思考,就如同當下吵的沸沸揚揚, 說甚麼一旦兩岸ECFA簽定【簡稱經濟合作貿易架構協議, 英文全名為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臺灣即將完蛋,從此中國大陸不論是工業產品、農產品、 甚至廉價大陸勞工即將大舉入境,而臺灣本國勞工工作機會即將不保, 奇怪的是日本與韓國即將隨中國大陸加入東協十國也就是俗稱東協加三, 也不見日韓本國人民反對, 日後如再加入紐西蘭、印度、澳洲也就是俗稱東協加六, 其協議精神類似歐盟,類似北美自由貿區, 主要規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彺來, 須達成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貨物關稅降低為零, 用意發揮成員國間各國最具競爭力之強項, 捨棄因不當關稅之枷鎖,造成成本升高, 形成成員國間生產效率不當之浪費, 而中日韓等國所加入的東協加三比起ECFA層次更高,規範更嚴謹, 一旦該東協協議機制實施,成員國之間幾乎所有產品的關稅必須降低為零, 連中日韓都積極尋求加入此陣容,也未聞東協會員國有持反對的聲音, 而臺灣到時即將被邊緣化, 到時臺灣【除中國大陸台資企業外】各企業, 又能拿甚麼東西可跟東協各會員產品競爭, 打個比喻臺灣最具競爭力企業非台塑企業莫屬, 目前其塑化各項產品也不過比競爭對手報價少個百分之五到十之間, 如到時東協協議正式實施,其成員國間稅率將低為零, 到時連臺灣最具競爭力之企業都將搖搖欲墜,更別說臺灣其它企業了! 結論ECFA非簽不可而且時間相當急迫, 就算簽了ECFA中國大陸廉價的農產品大舉入境, 但讓本國廣大的消費者享受廉價農產品有何不可, 基於替代效果省下的錢從事其它消費活動有何不可, 間接促進臺灣經濟成長, 說不定經此刺激與競爭,臺灣農業就此走向精緻化與差異化經營模式, 避開與中國大陸低價競爭模式, 用頭殼想想臺灣的小農制度, 幾乎每個農民就只有那百來坪地就種那幾株果樹、幾株稻米 又能撐得了多久, 與其保護那少數的農民還不如照顧臺灣廣大的消費者, 換個角度思考大陸農產品真有競爭力嗎? 記得曾有福建省出產的奇異果冒充紐西蘭產地每個售價低個二或三元, 終究味道不一樣,最後還不是落得下架的命運, 聽說臺灣產的水果在北京上海賣的嚇嚇叫,賣價特高還不是有大陸人購買, 臺灣農民要對自己有信心, 要知臺灣屬於小國寡民【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二千三百萬人】 內需有限,一向以貿易立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 如沒了貿易,沒了出口,就甚麼都沒了! 簡單來說臺灣一旦簽定入ECFA將使臺灣有競爭力的產業更具競爭力, 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加速淘汰,總體來說: 兩岸一旦簽定ECFA後,臺灣由有競爭力產業所增加的勞工雇用數, 將遠多於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勞工流失數, 如兩岸不簽定ECFA對中國大陸並無損失, 並無損及中國即將日漸成為亞洲、東協一方之霸主地位, 而臺灣卻將坐已待斃,原本有競爭力產業變成沒競爭力, 更別說已沒競爭力的產業, 結論ECFA是臺灣有求於中國大陸的雙方經濟合作協議, 對中國大陸嚴格來說有無簽署皆可, 除非中國大陸想拉住臺灣的未來走向而作此簽署考量。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