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8/24 23:28:20瀏覽87|回應0|推薦2 | |
康健雜誌100期028頁 我買下了一座森林 他喜歡熊,也覺得自己像熊。自從他在黑姬山森林看到熊,就愛上了這裡,決定生時死後,都不離開… 尼可希望,無論是前來探望他的人,或是純粹到森林裡遊憩的人,都能悠閒地坐在椅子上,啜著威士忌,或是抽著雪茄,跟他一樣享受大自然;如此一來,他對大自然喜愛的那份心情,便能藉此傳遞給其他人,「我想我也就不會寂寞了」。 康健雜誌100期(2007/03) 文.楊心怡 走在每天必經的路上,你可曾停下腳步,感受行道樹的溫度? 流著威爾斯血液但入籍日本的環保作家尼可(Clive Williams Nicol)卻在日本買下一座森林,現任日本「亞方(AFAN)森林基金會」理事長。二月份他第一次到台北,走在國父紀念館的林蔭間,拉起大家的手,要大家觸摸每棵樹,他說:「每棵樹都是有溫度的!」 又走了幾步,尼可再度停下腳步跟大家說:「現在我們腳下的這片泥土裡,可能正有昆蟲爬過。」 看到樹根冒出地面,他說,這是因為樹喝了太多水,才需要到地面上透透氣。 這位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的外國人,居然比生長在台北市的人還要懂我們的樹,就連看到小鳥、蝴蝶飛舞,也比我們台北人來得開心。對尼可來說,樹,不僅僅只是一棵樹,它有溫度,有心跳,就像他的「兄弟」一般。 樹兄弟治好我的病 尼可出生在英國的威爾斯,小時候有心臟與關節方面的疾病,醫生禁止他做任何劇烈運動。但奶奶卻對他說:「你到那山谷裡去,找一棵你最喜歡的樹,最好是橡樹,因為橡樹有魔法。然後拜託它當你的兄弟,緊緊地抱住它,感覺它的心跳,跟它分享你的秘密,然後再爬到樹上用力地呼吸。這麼一來,他就會成為你的兄弟,守護你,讓你成為一個身強體壯的孩子。」 從尼可的家到森林有一公里遠的路程。但剛上小學的第一年暑假,為了身體健康,尼可便聽從奶奶的話,每天忍著關節痛,跑去森林,爬到樹頂用力地大口呼吸,森林神奇的療癒功效也真如奶奶所言,慢慢地將他的病治 從那時起,尼可便養成一個人去森林的習慣。其他小孩對神秘的森林都會感到恐懼,但他卻深深著迷。在日本成家、有了孩子後,他更是從小就帶著他們到森林裡散步、唱歌,認識樹木,灌輸他們愛護森林的概念。 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在尼可眼中,森林是很美妙的,「它是有生命的!在森林裡有許多你看得到,卻可能叫不出名字的生物,牠們的生命或長或短,但那畢竟是生命;當你看到牠們這麼努力地活著,就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因此,尼可喜歡獨自一人前往森林,傾聽樹的聲音,做紀錄,享受片刻的寧靜時光。 但那片曾經賦予尼可愛與力量的威爾斯森林,因為權貴人士的一己私利,已被砍伐殆盡。尼可表示,早期為了支持英格蘭的產業、商業和移民政策,當地的自然資源被徹底地犧牲,威爾斯人為了追求荒野及自然之美而大量移民海外;他也是因此離開威爾斯的眾多人之一。 尼可17歲唸完高中後,從威爾斯出走,隻身到加拿大北極圈,與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了8個月,深深愛上了北極。在他看來,用自己的手向大自然爭取食物、衣服,甚至燃料的愛斯基摩人,是非常勇敢的民族,而且他們並不破壞大自然,那便是他的理想──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他在18歲與20歲時,又分別回到北極圈兩次,認定了他這輩子就是要住在北極圈了! 然而,命運似乎替尼可做了不一樣的安排。14歲就開始學柔道的他,為了更加精進武藝,決定來到日本;到了日本後,他又迷上空手道,並立志拿到黑帶7段,他還驕傲地說:「我是第一個拿到黑帶的威爾斯人!」因為家鄉沒有人教空手道,尼可便留在日本;這一待,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我從來沒有住過像日本這麼熱鬧的地方。我是個害怕人群、喜歡孤獨的人,就像熊一樣,個頭雖然高大,卻生性害羞、膽小。」尼可非常喜歡熊,甚至笑稱自己會來到日本,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熊:「現在在日本還能看到兩種熊,但英國早在900年前就已經看不到了。」 我看到了4隻熊! 某年春天,他與父母一同去爬長野縣的黑姬山。在那幾小時內,他看到了4隻熊,也發現不少狐狸、栗鼠等其他動物的腳印,老鷹在天上盤旋,小鳥穿梭在樹枝間。從山裡往下看,卻還看得到電車及小轎車經過。那種一邊是熊的世界,一邊是人類世界的對比,讓他非常感動。 從日本最北邊的知床岳,到最南邊的西表島,尼可幾乎走遍了日本所有的森林;這裡豐富多元的自然生態,讓他心嚮往之,「每次回到日本,都有不同的新發現」。 不過,在這些森林當中,他還是最喜歡黑姬的森林。曾有一位空手道的前輩帶他上山習武,那座山就是黑姬山;上山之後,他立刻就喜歡上那裡,也是第一次驚覺,「原來日本也有這麼美的森林」,1980年他下定決心永遠定居日本,把黑姬當做永遠的家。 尼可以為,他找到了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他開始想像能在黑姬培育出威爾斯的森林,沿著小路是一整片風鈴草、櫻草、忍冬等花毯,後方森林中則種滿茂盛的山林櫸、多節的橡樹古木和野生酸蘋果,「讓森林活起來」。 不幸的是,當他隔年再去那座森林時,樹卻都已被砍掉了。尼可說:「日本是深受上天寵愛的國家,森林面積就佔了全國土地的60%。但日本人卻不珍惜這片天然資源,毫無節制地砍伐。現在,原始林只剩下2%而已。」他甚至看到,在舉辦奧運之前,為了鉅額的經費,日本政府下令屠殺森林,幾百年、幾千年樹齡的老樹、神木一棵棵倒下,改種杉木、檜木等,竟只為了一截30公尺不過賣1萬日幣(約台幣2728元)的木材。 尼可無法忍受這樣的事一再發生。「我不想做一個只是用嘴巴抗議的人」。 為了實現他一直以來追求的夢想,不再讓樹被濫砍,讓森林再一次恢復生命力。1985年開始,尼可用盡自己所有的積蓄:出書、拍電視劇、紀錄片、演講的錢,從企業財團手中陸續買下黑姬山周圍的土地,並以故鄉威爾斯語「AFAN」(意謂森林)將這塊土地命名。並成立「AFAN森林基金會」進行教育、研究、推廣活動,讓森林成為活化生命、療養人們心靈的地方。 希望女兒變老時,古木仍存在 但林野廳的官員卻認為,他們已經改種落葉松及杉木,應該就已足夠。尼可憤怒地表示:「他們都只從人的角度來看森林應該怎樣,卻完全沒有考慮到整個森林的生態,單一植被只會破壞食物鏈,熊活不下去,鹿、狐狸等其他動物也漸漸消失。」他一再強調,復育森林的工作不僅是種樹,還要是多元的樹種,這樣野生動物才有存活的空間,也才能稱得上是一座完整的「森林」。 尼可所擁有的「AFAN森林」,目前約有20公頃的土地,他希望在有生之年,AFAN的佔地能擴大至雙倍,即40公頃。 他也是環保作家,例如在《歸來的狸貓》小說裡,藉一隻會說話的狸貓與老紳士,共同阻止森林被開發成高爾夫球場。 目前在他的故鄉南威爾斯,政府已經在被砍伐殆盡的林地上,重新種植樹木,河川有復甦的跡象,已能看到一些鱒魚的影子了。 尼可滿心期盼,日本的黑姬山未來也能有如此的成績。目前正與日本的林野廳交涉,由AFAN幫忙管理黑姬山的森林,已有初步實現的可能,他透露。 「畢竟我的小女兒是日本人,我期盼當她變成老太太時,日本古老森林中的巨大古木仍然存在,這就是我的希望。」 現在他也與台灣的森林復育人士接觸,傳授他的經驗。 尼可始終認為自己體內流有「古代森林居民」的血液,因此將「重現故鄉的森林」視為他畢生的職志。 他甚至已想好了,要在黑姬山的森林裡找一處地方,在他死後擺上一張椅子代替墓碑,將他的骨灰安置在下面;並且在椅子的旁邊,立一塊牌子,寫著:「請坐!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尼可希望,無論是前來探望他的人,或是純粹到森林裡遊憩的人,都能悠閒地坐在椅子上,啜著威士忌,或是抽著雪茄,跟他一樣享受大自然;如此一來,他對大自然喜愛的那份心情,便能藉此傳遞給其他人,「我想我也就不會寂寞了」。 本文出自於:康健雜誌100期028頁 阿彌陀佛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