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3 17:28:57瀏覽879|回應0|推薦1 | |
《三餐與牛排─親子間的美味關係》,顧美芬著,道聲出版社
年輕時代的我,超討厭小孩子。我總覺得他們多半很笨,很吵鬧,很自我。電影裡面,經常在極其危險、需要鎮定保持安靜的危險時刻,忍不住驚聲尖叫、嚷嚷壞事的,就是小孩! 即使結婚,我也不打算生小孩。直到我接了一個保母工作,顧三個小小孩。因為那對夫妻每月固定有一晚上要去教會開會,會後夫妻兩人去約個會。當然,絕對不是結婚後的我,愛上小孩了。而是我跟我先生都是學生,還在唸研究所,需要自立更生(總不能結婚還跟各自的爸媽要錢吧?),所以什麼錢都要賺。 起初,我著實擔心這三個小孩(八歲、五歲、三歲),會把我們給搞瘋了。沒想到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好差事!那三個小孩其實根本不需要人顧。他們很熱情地像個小主人接待我們,倒水給我們喝,講故事給我們聽,還會主動告知他們要完成的事項。我不禁想著,也許我抱怨著肩膀酸痛,他們可能就圍上來幫我捶背按摩了。 最神奇的是,他們連打電動,都會拿出一個計時器,時間設定十分鐘。計時器嗶嗶叫,時間到,他們就自行換下一位玩。完全沒有上演討價還價的戲碼,躺在地上滾來滾去苦苦哀求吵著:「再讓我玩十分鐘就好了,再讓我玩十分鐘就好了」。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嘆為觀止。我馬上握住一旁先生的手,眼神放電地說,「這麼好的小孩,我願意生幾個。」 就是那三個小孩,治療好了我的「小孩恐懼症」,所以今天我才會也生了兩個小孩。正確一點的說,他們的母親顧美芬才是最大功臣。她領受上帝對母親的呼召,「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放棄嬌生公司資深會計師的豐厚薪錄,全時間委身在孩子們身上。日日夜夜用她從上帝領受的豐盛生命、各種智慧教導孩子。 而且,並非只有她這麼做。她給我看一本她翻譯的書《選擇在家》白安德、亨特著,學園出版。才知道在歐美很多叱咤職場的女強人,都因上帝的呼召而選擇在家。這些媽媽重新帶給「家庭主婦」嶄新的定義,讓「家管」可以很不一樣。而我也跟隨她們的腳步,碩士畢業就選擇在家,忠心經營上帝託付的產業。至此,主要職業欄上寫著「家管」,副業「網路、文字工作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數種身份中,我最以身為「家管」為榮,因為老闆就是上帝。 最近,顧美芬集結她二十多年的心得,出了《三餐與牛排》一書。其中數篇文章,尤其是「三餐與牛排」一文,網路到處轉載流傳,email信箱都重複收到好幾次,幫助非常多人。如今的我也已是資深媽媽,看這本書時,有不同的體會,並突然明白了她對孩子的經營重點在哪裡。但正面講,也許會有點難以理解,讓我舉一個反面例子,會較容易明白。 有一個家庭,夫妻倆都很重視教育。然而,有一天妻子外遇。丈夫為了孩子能有個健全的家庭,不走一般人會走的離婚路,而選擇心理諮商重建,並積極改變自我。然而那個第三者是經濟強勢,背著這個先生私下做出數次收買孩子、給予好處的舉動。這些孩子都已經是青春期的少年,竟然爸爸對他們的種種好,都給忘了,利字擺中間跟著媽媽來欺瞞爸爸。甚至不經意道出:是否爸媽離婚,他們就會搬去跟叔叔住? 這個家庭充滿教育,孩子在母腹裡就受各種教育(如聽莫札特音樂)刺激。但是他們卻失落了最重要的,那就是「愛」,他們沒有「愛」在其中。就像坊間成排親子教養的書,知識性的傳遞「怎樣教出資優兒?」之類,佔絕大多數,再來就是EQ與品格教育。然而,有關於「愛」的親子書超級的少。顧美芬的《三餐與牛排》有知識性的傳遞、EQ與品格教育,但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寶貝是,她把最重要的「愛」,成功地交(教)給了孩子。她的孩子能治療好了我的「小孩恐懼症」,讓我也願意生小孩,絕對不是因為我看到他家老大榮獲一堆獎狀(我獎狀也很多),而是因為每次去當保母,他們用愛包圍我。 心裡浮現哥林多前書三章12-13節「在這根基上,有人要用金銀,或寶石建造;也有人要用木料、草、禾秸建造。到了那日子,每一個人的工程好壞都會顯露出來;因為大火將顯露並試驗每一個人的工程,使那真的品質出現。」雖然這兩句經文原意是指審判的日子,是否有以耶穌為根基?但是實在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如此。那個最重視教育的家庭,什麼都教,孩子個個優秀,但教了半天,就是沒有教那最重要的「愛」,夫妻、親子彼此背叛。 把孩子教成聯考狀元,教成世界國手,教成大商人、國家元首,但是他們不懂得愛,一切都是虛空。寧可孩子只是個平凡小職員,但很懂得愛,懂得珍惜彼此,於是我們作父母的,就可以放心孩子一定會活在幸福裡。箴言不就這麼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最重要的「愛」,你交(教)了嗎?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