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勇於管教
2014/06/10 09:44:51瀏覽646|回應0|推薦2
十多年前的台灣教育界曾風行一種教學理念:沒有整體的教學計畫、沒有正式的課程、沒有年齡的障礙、沒有教室的限制,學生一律住校,房間自理,沒有內務檢查,沒有制服,學生們完全自由。

蘇格蘭的人本主義教育家亞歷山大‧尼爾,為此理念的創始者,他於1924年在英國創辦夏山學校。他認為,孩子生來是聰明和現實的。大人小要孩童順從,其實 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父母沒有理由期望孩子做什麼,大人必須給孩子自由,他們會盡可能去發展。凡有做學者的天份和志向的,就會成為學者;相同地,只 適合做清道夫的就會發展成清道夫。

他表示,「我情願學校教出個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見它培養出一個神經不正常的學者來。」「學校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學校應該適應學生,而非使學生適應學校。」

這種教育觀,給長期在升學主義陰影壟罩下的台灣家長與學童,帶來一絲署光。幾所實驗性小學,也順勢設立。當時,有機會到某所學校參觀硬體設施,有做工藝的 小木屋,有溪流可以溯溪,……不禁讚嘆這真是理想中的學習天堂!但心中對於看不到的教學部分頗有懷疑,因為我很清楚知道多數人在完全自由、隨心所欲的環境 下,少有自主求知性。人性畢竟好逸惡勞、柿子挑軟的吃居多,更何況是孩子。

一直想要得知這種實驗教學的結果為何,愛家出版的《勇於管教》一書,記載了一位曾受這種教育女性的現身說法。這名女性的父母親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專業人士,堅決不讓孩子受到自己從前所遭受的壓力,於是送到這種自由學校,讓她有不被「教育」的自由。

她表示每個老師都很好,但是他們不教授任何技巧,到三年級才開始識字,以免太早學習識字等制式化東西,會阻礙自發性的創意。歷史課透過演戲學習。美國早期 歷史則扮演清教徒與印地安人,中世紀希臘文化則扮演淑女與騎士,古埃及歷史製作金字塔模型。但沒有深入歷史事件,進行多元分析、批判探討。

畢業後,頓時從快樂天堂被打入地獄。因為現實生活太艱難了,不管上什麼學校,永遠都比不上別人,程度總是比別人差。她的許多同伴,也跟她一樣,在這種自由教育下,並沒有產生什麼創意,反而多數罹患嚴重的學習障礙。

最後,她痛心疾首地結語:「學校的真正作用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網絡中,如果他們不肯進去,就把他們拖進去。我真希望曾經有人把我拖進去。」

《勇於管教》該書作者詹姆斯‧杜布森,是美國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與家庭輔導專家。他披露自由教育的危機,但並不表示他贊同另一個教育極端:傳統那種嚴厲責 罵與任意處罰。真理往往就是在兩者極端當中,找到的平衡點。杜布森博士認為父母必須愛與管教雙管齊下,孩子在其中才能學會自我管理、成熟負責。

《勇於管教》並非空有理論,書中載有很多真實範例可供參考與施行。有一段讓我特別有感受。提及一位新任老師,很在乎學生是否接受她,所以不太管教,教室秩序一團糟,反倒讓學生們輕視。相反地,比較有經驗的老師懂得愛與管教尺度,拿捏得剛好,贏得學生們的尊重與愛戴。

讓我想到許多兒童主日學老師,因為基督信仰核心是愛,所以認知上會覺得不可以管教學生,於是在執行面上,只談「愛的包容」,缺乏勇氣執行「愛的管教」。造 成兒主教室秩序,比一般學校教室還紊亂,學生養成許多壞習慣,上課帶玩具來玩,或隨意大聲跟旁邊同學交談,下課就一溜煙跑掉,不懂得收拾自己的桌椅與聖 經,留下一地凌亂。

至於,關於夏山學校那章節的討論,激發我進一步思考創意與紀律的關係。

在過去數十年,創意與紀律兩者被視為是互相排斥、不相容。但實驗已經證明,完全自由放任的教育,反倒會使孩子沒有創意可被激盪。因為創意常是在規律漸進的學習,累積到足夠的內涵厚度,才爆發出來。

我想到自己的孩子,都是國樂團學生。那些要表演或比賽的曲子,團長老師要求每首都得練了上千遍,甚至還要更多。因為唯有練到每個小節,每個音符,滾瓜爛熟到深入骨髓的程度,彈奏者才得以與曲子的靈魂對話,掌握住演奏的表情,並與自我的經驗融合,激盪出新的詮釋。

這正是創意與紀律的不可分。千篇一律的練習過程中,雖感到煩躁束縛,但創意、靈感、氣韻卻往往從這種不斷地規律演練中竄出。而我的興趣舞蹈也是如此。每天 都得重複同樣的動作無數次,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相同的轉身、舉手、揚裙、跳躍。最後肢體、呼吸與音樂,才會獲得美好的協調。

台灣兩位我最喜歡的藝術工作者,插畫家幾米與雲門舞集的林懷民,他們的生活作息更是非常有紀律。幾米每天一定一幅畫,林懷民與雲門的舞者們,亦是每天很有紀律的按表操課,勤練基本功。創意需要紀律打基礎。

《勇於管教》指出許多教育上的盲點,協助我們建立正確的觀念。管教孩子或學生,讓他們在紀律中學習,才是真正的愛他們;做師長與父母的,不需害怕與他們之 間產生張力,而放棄對他們的管教。管教不是為了顯示我們成人的權威,而是為了幫助尚未具備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在當中漸次學習如何管理自我。日後,他們可 以站在紀律的習慣上,持之以恆地經營自己,向內發掘出造物上帝早已賜下的各樣能力。

當我們清楚管教的好處,學習到合理與適當管教的方法,就可以大膽地勇於管教。反倒會贏得孩子們或學生們的尊重、愛戴與感謝。但,可不要只懂得管教孩子與學生,而不懂得管教自己。做父母師長的,自我管理的好,在管教他人的時候,才更有說服力。

書籍:《勇於管教》,愛家出版,詹姆斯‧杜布森著,許惠君譯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rginialk&aid=1404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