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策的決定跟休不休假沒有關係
2013/06/28 22:36:07瀏覽450|回應0|推薦2

節錄:【立法院委員會審查法案效率不彰,為人詬病。立委建議,要改善效率及立委問政「走偏鋒」問題,應由現行「院會中心」調整為「委員會中心」,樹立委員會的政策辯論專業與決議權威,並建立資深立委制度,才能強化委員會功能。有立委感嘆,黨意常凌駕民意,導致法案討論過程中委員會被架空,沒有審議式民主討論空間,審法案常變成朝野立委動員對決戰場。(聯合新聞網)】

以立法院問政的品質來看,真的是立法院不如直接廢掉算了

這就是以黨領政的後遺症,從事政治的人員心中只有黨沒有國家觀念是一件非常擔憂的事,凡事都以黨的存在為條件,只有黨員才有的享受和福利,至於國家所屬的社會大眾算什麼?又能得到什麼樣的享受和福利與保障。當立法委員以民意為導向所制定的法案,卻偏偏被以黨意為最高原則給擋了下來,一整個立法院,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何審議?立法院違背一整個社會進步的原則所立的法案,以少數人的利益為原則所訂定一些不合乎社會改革與進步的法案,立法委員沒有充分的審查權,立法委員所有制定的法案不是以一整個國家社會大眾為主要對象,而是以一個黨的黨員以少數人的權益為目標,那這個立法院真的直接廢掉算了

節錄:【以英國實施內閣制為例,政務官大約每五周才需出席國會詢答一次,其餘時間均可專心部會公務;出席詢答時,議員也須在廿四小時前,將質詢問題交給備詢官員,使得問答之間緊扣議題,政務官的壓力相對減輕不少。行政與立法分立的美國,部會首長除了委員會的公聽會,根本不必出席國會備詢;就算出席公聽會也是照本宣科,不必擔心他黨議員羞辱式的即興問答。(聯合新聞網】

行政官原本該好好針對一整個社會上所需的方向與政策制定要通盤檢討與開會,可是現在我們的政務官不是在跟事務官開會檢討,而是在跟立法院開會,有關「立法院質詢,不僅用詞與內容了無限制,質詢時間長,為民主國家之最,聯合質詢的設計,更是他國所未見,尤其質詢時還可攜帶道具、風聞言事,政務官承受的壓力難以言喻。」。不知道這條質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制定的,相較於歐美民主問政方式,好的風氣沒學到,亂無章法倒是學的一大堆。

最近有掀起公務員休假的問題,其實政務官休不休假跟政策沒有太大關係,跟一整個國家體制有關係,以上述為例,假如立法院對於政策的質詢繼續向這樣毫無規則、毫無系統、毫無程序來看,政務官即使休假也等於24小時假期待命,那有休假的意義嗎?再以12年國教政策來看,教育部長陳益興休假前拋出12年國教政策的大方向:【陳益興強調,十二年國教大方向應該免學費,而且不能區分公私立學校,也不能跟九年國教相提並論。因為在國中階段,公立學校可以提供100%的名額,滿足國 小畢業生需求;但在高中職階段,公立學校卻遠遠不足,「至今仍有約45%的學生必須念私校」,但經費不足,所以只能採用學費補貼的方式。(東森新聞雲)】,政策還沒審查,就遭到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點名要負責下台,這樣的一個立法問政品質,請問有哪一個官員敢隨便休假?!

政策錯擺決定也不是一個事務官要負責的,身為政策總決策的國家領導人難道沒有責任嗎?重點是這個國家政策有百分百的意志再決策嗎?媒體一句話,媒體騷個癢,一整個政策的決策就被推翻了,所以,台灣這個社會不是政務官休假不休假的問題,也不是總統休不休假的問題,問題是:決定好的政策怎麼可以因為媒體和一干有權勢的名人放空、搔個癢就更改!

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政策的問政品質受到政黨之意的影響完全沒有社會觀念,社會意識,所有的問政政策只合乎於黨,與民脫節,與社會進步隔離,這樣的行政政決策能符合期待嗎?即使休假,也無濟於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ckyjang&aid=7838877